以往慣演正劇的杜淳“逆向”轉型當偶像
於正劇色彩濃烈,讓Baby的“紅臉蛋”備受詬病
包貝爾(左)的表演讓杜淳印象深刻
杜淳飾演孟玨
杜淳自己也在微博惡搞“紫薯裝”
杜淳自己也在微博惡搞“紫薯裝”
由杜淳、Angelababy、陸毅等主演的古裝劇《大漢情緣之雲中歌》正在熱播。該劇剛開播的時候由於遭遇觀眾抵制而導致收視不佳,網友對演員的造型更是吐槽不斷。如今《雲中歌》已經播出12集,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的焦點也從視覺造型轉到對劇情的關注。前日,在劇中飾演“長安第一美男”孟玨的杜淳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採訪,他對於被網友稱為“紫薯君”作出大方回應:“挺有趣的,紫薯主打健康,挺好。”
吐槽無所謂:“紫薯”很健康
窗帘紫薯裝,一撮兒白毛,洗剪吹發型……《雲中歌》裡的“長安第一美男”杜淳成為觀眾吐槽的對象,還獲得了一個“紫薯君”的稱號。
羊城晚報:起初大家都在吐槽《雲中歌》,你怎麼看?
杜淳:前兩集編劇為了給“雲陵”(Angelababy飾演的“雲歌”和陸毅飾演的“劉弗陵”)的感情做鋪墊,增加了角色小時候的戲,沒想到觀眾不買賬。其實,小時候的戲原本有三集,現在已經刪減過,讓男女主角在第二集后面就登場了。
羊城晚報:觀眾現在都稱你為“紫薯君”,你對那身紫衣有什麼感覺?
杜淳:剛開始拍攝的時候,由於我的衣服還在工廠趕制,所以前幾集我隻穿了一套衣服。拍攝了一段時間之后,服裝才陸續到位。沒想到那身紫色衣服讓大家印象如此深刻,其實它隻出現了很少的幾個鏡頭而已。拍的時候沒有覺得不妥,可能經過后期調色,加上我本身膚色黑,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紫薯君”。挺有趣的,紫薯主打健康,挺好。
羊城晚報:你個人對造型還滿意麼?
杜淳:其實我對那綹兒白頭發提出過異議。這綹兒白頭發透著一絲邪氣,看上去有點像壞人。原著裡,孟玨的造型設定是黑發白發摻雜在一起,因為他從小就心事重。但如果劇裡真弄一個花白的發型,會顯得人特別老,所以就保留了那一綹兒。
孟玨不完美:他必須得死
柔情萬種、風流倜儻、花式追Baby……孟玨簡直就是完美老公的不二人選。然而,你如果以為他會一直這樣完美下去,那就要失望了。
羊城晚報:孟玨在你心目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杜淳:孟玨是個不完美的男人,在他的價值觀裡,權力大過愛情。他后面的事兒可多了,現在才是小打小鬧。他去勾搭楊蓉扮演的霍成君,達到目的就撒手——這樣的男人,女生不一定會喜歡。陸毅演的劉弗陵是女孩子喜歡的完美男人,重感情,有浪漫色彩。如果只是為了漲粉,我就不選孟玨這個角色了。我自己選擇演孟玨,是因為這種角色很有演頭,可以入觀眾的心,能夠被大家記住。
羊城晚報:之前你說過是按照“長安第一直男”來演的,怎麼理解?
杜淳:原著裡對孟玨的設定是“長安第一美男”,但我塑造的孟玨,有我自己的理解。現在熒屏上的很多男性形象過於陰柔,甚至難分男女。但我覺得男人還是要有點男人的樣子,希望男性荷爾蒙強一些。
羊城晚報:你有沒有看過原著?你希望孟玨的結局是怎樣的?
杜淳:我看過原著,我的想法跟原著差不多,該死的都死掉就對了。對於結局,我給制片人於正提的第一個意見就是:孟玨必須得死。起初編劇想讓孟玨和雲歌在一起,我說不行。要讓觀眾記住這段愛情,兩個人不能大團圓,越慘烈越刻骨銘心。從下星期開始,這部戲就要開虐了。這是一部慢熱型的戲,越往后越精彩。
羊城晚報:拍攝中誰讓你印象最深刻?
杜淳:印象最深刻的是包貝爾。他演的是“絕世第一美男”,但如果換成一個帥哥來演,觀眾可能會記不住這個角色。角色其實並沒有太多戲,卻被包貝爾演得非常有戲。后來,當紅衣死的時候,包貝爾那個性情的變化,那真是十個鮮肉也演不過一個包貝爾。
於正有優點:專注於工作
抄襲、雷劇、瘋狂吐槽……對很多觀眾來說,提起於正,就會聯想到這些詞。但在杜淳的眼中,於正有著別人看不到的優點。
羊城晚報:你不是第一次跟於正合作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杜淳:我們挺合得來,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性格上的不完美,但是都有優點。網絡會把人的缺點無限放大。從工作角度來說,我給於正打很高的分。他的生活中沒有別的,就是每天去書店翻書,看到好的作品就去買。從他當編劇那天開始,他隻有一次被公司的人強拉著去度假,我說他都快脫離社會了!
羊城晚報:現在很多人對於正有爭議,你怎麼看?
杜淳:很多人都不認同他,但他的劇還是火了,火還是有道理的,他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但是我覺得他也需要改變了,如果於正一直是那個於正,不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改變,他也會慢慢變成“冷炒飯”。
羊城晚報:《雲中歌》再一次盡情展現了“於正美學”,你怎麼看待這種審美?
杜淳:“於正美學”就是鮮艷,色彩明亮。他比較喜歡色彩的碰撞,看上去很絢麗,但可能有人接受不了。這跟后期調色有關系,比如Angelababy的那個紅臉蛋,其實拍攝的時候隻有醉酒那場戲特別紅,其他時候都是正常的妝。
難得當偶像:得嘚瑟一下
《漢武大帝》、《51號兵站》、《走西口》……或許這些作品才代表觀眾對杜淳的印象,但杜淳說,他想抓住青春最后的尾巴。
羊城晚報:以前你都是演紅色劇、正劇,為什麼忽然想演青春偶像劇了?
杜淳:我差不多是從認識於正開始演這類戲的。以前正劇演得比較多,一種類型的戲演時間長了難免疲憊。從《北京青年》到現在,我差不多有三四年沒有演過很紅很正的那類戲了,現在再讓我“潛入敵人內部”,我可能會有點不太想去(笑)。
羊城晚報:通常別人都是偶像劇出身,再轉型演正劇,為什麼你要逆著方向走?
杜淳:我也不是刻意要這麼走。我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2001年前后,當時也沒有偶像劇。我形象偏成熟,比較佔便宜,能演各種正劇,所以一步一步走得還算順利。其實我也演過西門慶,一點都不“正”。
羊城晚報:以后就轉型當偶像演員了麼?
杜淳:我沒給自己設定固定的路線,願意嘗試各種戲路。現階段先在偶像的路上走一走,但可能走不太長吧(笑),畢竟偶像劇需要“小鮮肉”。但是演正劇,我到40歲還能演。而青春一點、朝氣一點的戲,再過幾年我就真的演不了,所以我想抓住青春最后的尾巴,好好嘚瑟一下。
羊城晚報:很多觀眾對你演偶像劇不大接受……
杜淳:我不是偶像劇出身,猛地跨過來觀眾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其實偶像劇也不是誰都能演的,我一開始也不適應。我習慣於自然的流露,但是演偶像劇就需要把反應放大,要特別使勁、特別熱情地去演。比如表達對一個人的愛意,要恨不得用眼睛就愛死她的狀態。
羊城晚報:那你會不會有偶像包袱?
杜淳:完全沒有。我本來就不是偶像演員,對打光、拍攝角度都沒所謂。人家給我什麼衣服我就穿什麼,弄什麼發型我就是什麼樣。可能我缺這根筋,我經常一部戲拍下來都沒有用到反光板,搞得出來之后一看:呀,我的眼袋!(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