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古劍奇譚》仙妖圖譜
實習記者 韓軒
這一年間,大銀幕小熒屏上的怪物有點多。從《大聖歸來》裡沒臉沒型的大反派“混沌”,到創下票房紀錄的《捉妖記》裡的小萌神胡巴,再到電視劇《花千骨》中的“十方神器”,以及10月1日剛剛上映的《天眼傳奇》裡的鳴蛇和離朱……它們都有著同一個來源——《山海經》。
一部記載著奇山異水、神奇怪獸的典籍,竟然為電影電視貢獻了這麼多故事。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版小妖的出現,也讓《山海經》這部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作品擁有了巨大的“吸金”潛力。然而在中國神話故事日漸走俏的今天,對《山海經》的開掘,或許才剛剛開始。
為什麼都看中它?
“90%的人都知道,但是90%的人都知道自己不知道”
“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打算先畫《山海經》,這兩年我還畫了另外一部劇本,都已經完成了。”散著一頭半長的花白頭發,穿著一身白色的對襟衫褂,台灣漫畫家蔡志忠沒說在國慶期間上映的《天眼傳奇》,反而先提到了幾乎在同一時期創作的另一個作品——《關公傳》,“我看了《三國演義》,看了《三國志》,還看了很多民間戲曲和后代作品的改編,整整畫了十八章,涵蓋了關羽的一生。”不過最后,他還是毅然決定擱置它,“畫完《關公傳》之后我自己先看了一遍,覺得那個故事爛透了,觀眾看了肯定失望透頂。於是我就把它放在了一邊,而是先用《山海經》的故事來創作動畫電影。”
蔡志忠說的這個動畫電影就是《天眼傳奇》。“90%的人都知道,但是90%的人都知道自己不知道。”說到最后選擇《山海經》的原因,他說了這麼一句拗口的話,“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山海經》這本書,但是同時他們也都知道,自己其實並不知道《山海經》在講什麼。”說到這兒,蔡志忠笑得有些狡黠。
對中文系的學生來說,《山海經》都不算好讀,即便參考校注,也不是都能理解,更不用說把它講成一個能被所有人都理解的故事。“但隻有這樣的故事才是好題材。如果我畫的是關公,畫到斬華雄,所有人都知道接下來發生的是什麼。他們想象得比我畫得還要好怎麼辦?但是《山海經》就不會。” 蔡志忠說。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觀眾的不了解,改編《山海經》就有著帶觀眾冒險的意味。“觀眾知道的,是《山海經》的名字,是昆侖山,但是他們都不知道昆侖山上到底有什麼。”於是,在蔡志忠的筆下,一個名叫天眼的少年從昆侖山取得寶劍,並依西山經尋仙的奇幻故事就被描畫出來。“再加上水中怪物鳴蛇、貳負,還有伏羲、黃帝、盤古等中國歷史與神話中的傳奇人物,把所有的故事串在一起,觀眾才會覺得很新鮮。”
其實蔡志忠點破的,是目前改編《山海經》的通用秘訣。在《天眼傳奇》和《捉妖記》兩部電影把《山海經》成功搬上大熒幕之前,走在電影電視前面的游戲改編也用的是這個“法寶”。2014年,網易游戲推出了首部以《山海經》為背景的手機游戲——《天下HD》。《天下HD》的核心策劃孫翔宇選取了《山海經》中“洪荒”時代大背景作為這個游戲的故事場景。在《山海經·大荒南經》中,夏朝皇帝啟和他的長子“太康”、次子“元康”的關系僅以族譜的形式呈現,而在游戲中,這一段就被填充成一個夏啟駕崩、子孫叛亂乃至人神角逐、部族混戰的宏大故事。
與三國、西游等故事相比,《山海經》中記載的故事十分零散,沒有一個可以貫穿始終的主線劇情,“因此借鑒《山海經》,重要的是以玩家了解的或是聽說過的神話或歷史人物為支點,然后把零散的記載建構成合理而有趣的聯系。”孫翔宇說,“經過這樣的改編,才能讓玩家產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到底火到什麼程度?
“台下坐的都是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就要聽《山海經》裡的怪物故事”
作為一位專門從事《山海經》研究的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陳連山是眼見著它火起來的,這個過程,甚至讓他感到驚訝。
2004年前后,陳連山突然接到一個游戲公司的電話,“他們希望我去廣州,專門給員工上一次《山海經》的課。”一向是給中文系學生講課的陳連山,第一次給程序員當起了老師。“怎麼一個互聯網游戲公司的職員還要接受這樣的培訓?”他很是訝異,“台下坐的都是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就要聽《山海經》裡的怪物故事。”
從長了雙頭的蛇,到沒有嘴的羊,再到一種吃了就不會迷路的草藥,陳連山不僅給他們仔仔細細地描述了《山海經》對這些奇怪生物的記載,還拿出了自己收集來的歷代《山海經》圖譜與他們分享。醉心於學術的陳連山之前並不玩游戲,他不知道他講的這些怪獸到底有什麼用。然而正是經過講台下這些程序員的手,《山海經》裡的奇珍異獸通通躍然屏幕之上:要麼變成了與主人公對抗的怪物,要麼成為了觸發劇情的關鍵,而書中記載的那種吃了就不會迷路的藥,對於需要尋找迷宮出口的游戲玩家來說,藥效堪稱“救命仙丹”。
正是在這幾年間,游戲公司在招聘游戲文案策劃時,懂《山海經》的人都會成為他們格外留意的對象。今年3月,在一家成都的游戲公司所挂出的招聘啟事中,“對中國歷史熟悉,對《山海經》等神鬼小說故事熟悉”竟被列為對應聘者的第一條要求。而在招聘考試題中,也出現了“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出山海洪荒時代的景色”這樣的題目。
“不過《山海經》在儒學時代的地位是很低的。”看到《山海經》在當代文化市場的大受歡迎,陳連山想到了這部典籍在中國正統文化中受到的冷落。如今被當作“神話之淵府”的《山海經》,特別是最為現代人津津樂道的神怪部分,在歷史的正統經典中常常連一席之地都沒有,甚至不被引述。“‘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古籍中對《山海經》的記述並不多,還有不少學者對其中神怪的內容加以批評。”
《山海經》地位的改變從西學東漸的“五四”時期開始。“在西方的文學體系裡,神話地位很高,體系完整的希臘神話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受這樣的文學觀念影響,記載了很多神話故事的《山海經》在中國文化史中的地位一躍而起。“五四”時期,正是那個因得到一本《山海經》圖譜而免除了長媽媽罪過的魯迅,還有茅盾、聞一多等學者重新開掘了《山海經》的文化意義。從那以后,《山海經》才漸漸走入大眾的視線。
而這幾年,這本奇書裡大大小小的神獸怪物更是突然被拉出了故紙堆。諸如窮奇、梼杌、饕餮、鯤鵬等上古凶獸,游戲玩家們早已在《仙劍奇俠傳》《軒轅劍》《古劍奇譚》等國風類游戲中司空見慣。在火爆整個暑期的電影《捉妖記》中,導演許誠毅雖然沒有直接用《山海經》裡的妖怪,但是他帶著他的團隊翻遍《山海經》,畫了一千多張草稿,創造了胡巴、竹高、胖瑩、血妖等妖怪。“它們都相當於是《山海經》裡那些妖怪的親戚。”許誠毅說。而在暫定於今年播出的電視劇《山海經之赤影傳說》中,張翰與古力娜扎等也演繹了一個尋找《山海經》中神獸,對抗天下大旱的故事。
“盡管很多電影電視乃至游戲都號稱受《山海經》的影響,但大多數作品仍然隻停留在借用書中怪物形象的層面。”陳連山說,“其實《山海經》中還有很多內容,諸如地理、生物、宗教等,這些部分同樣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有極大的挖掘空間。目前大多數人隻把它當作神怪故事來看待,超自然的部分最受關注。”
變現的潛力有多大?
“開發出來的作品在市場上是否有持續影響力,需要時間來檢驗”
即便電影電視及游戲作品借鑒的僅僅是《山海經》中的怪物,也絲毫不影響這些作品在市場上賣錢。而且,相比於前些年在中國文化市場上火起來的僵尸、狼人、吸血鬼、攝魂怪等有國外血統的妖魔鬼怪,近些年這些土生土長的小妖,在中國文化產業市場“吸金”能力不可小覷。
據網易財報顯示,從去年的第四季度到今年的第二季度,網易在線游戲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天下HD》等自研游戲。去年第四季度網易以42.5%的增長率創歷史新高,其中《天下HD》堪稱領跑。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丁磊在今年7月表示,接下來還計劃發布基於《天下》系列設計的手游《天下X天下》。在影視方面,《捉妖記》在不久前也以近24.4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超過《速度與激情7》,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名,打破眾多紀錄。
“根據經典國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傳統一直都有,但近段時間《山海經》突然火起來了,可能與‘一帶一路’的提法有些關聯。”京師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影視創意)基地的劉靜博士敏銳地提出這樣一個想法:“昆侖山是我國創世神話發生的核心地點,幾乎所有根據《山海經》創作的作品都會提到昆侖山,提到山上的西王母。它又位於絲綢之路之上,與周邊國家和民族都有聯系。在‘一帶一路’的意義被重新發掘的年代,《山海經》這種‘泛絲路題材’的作品在很多領域都有市場,也在情理之中。”
除去大環境的因素,出品了電視劇《古劍奇譚》的歡瑞世紀副總裁姜磊認為,《捉妖記》這些能在市場上大賣的作品先出現,也吸引了大批同類型的作品試圖打破它創下的紀錄。“開發同是基於《山海經》的作品,用在前期推廣與宣傳上面的成本就會變低。”不過,姜磊話鋒一轉,“這也可能導致后續創作的同類作品良莠不齊。最后呈現出的作品品質如何,還是取決於怎麼把這些舊有的故事講給現在的年輕人聽,否則,大部分跟風的作品都會被淘汰。”劉靜也認為,《山海經》作為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根據它開發出來的作品在市場上是否有持續影響力,需要時間來檢驗。
“至少有了這些文化產品,歷史文化資源就不再以靜態、單一的形式存在於古籍中、沉睡在博物館中,而是重新回歸我們的生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的看法較為樂觀,“過去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形態粗放,提到文化產業就是文化旅游、賣文化紀念品,大多數還停留在物質層面。如今我們能把傳統文化開發成品牌故事,是文化自信和創意水平兩方面都有所提升的表現。其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補白
《山海經》:中國人
認識世界的方式
“玩《軒轅劍》系列的游戲,《山海經》的用處還是很大的,裡面怪物的出處都在《山海經》裡。”
“因為《古劍奇譚》買的《山海經》,很喜歡裡面引用的《山海經》,太子長琴、慳臾……”
“兒子最近看的一套書裡面有很多怪物,解釋中說是《山海經》裡的怪物,於是就想看看。他拿到書一看,有原文、注釋和譯文,而且每一篇都有一幅小圖,很形象,今天一早還帶去學校了!”
在當當網上一本配圖版《山海經》的圖書評論區裡,這樣的評論隨處可見,因好奇《山海經》中的怪獸而來買書的讀者著實不少。“《山海經》雖然是本地理書,但大多數人還是對其中的神話和怪物更感興趣。”說到《山海經》的流行,中華書局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山海經》一書的編輯頗有感觸,“我還接到過讀者的來信,問《山海經》中這些奇奇怪怪的生物,現在究竟還有沒有。”
借了小妖怪的光,《山海經》就這麼火起來了。隨手一搜,僅當當網上關於《山海經》一書的搜索頁就有32頁之多,白話本、校注本、精選本、繪圖本,各種版本使人眼花繚亂,其中又數配圖版賣得最好。一本名叫《山海經(白話全譯彩圖版)》的書,在當當古籍榜上的銷量已經名列第四,緊隨《詩經》《世說新語》和《曾國藩家書》之后,光評論就有近三萬條。
“一般情況下,國學經典圖書的市場存活時間有兩三年就算非常了不起了。”中華書局基礎圖書分社社長王軍說,但中華書局2009年推出的中華經典藏書系列中的《山海經》,在這幾年間,每年都重印兩至三次,每次至少一萬冊,累計銷量已達二三十萬冊。
出版熱了,作家們也沒閑著。2011年,網絡作家阿菩根據《山海經》創作的長篇神話小說《山海經密碼》剛一面世,就登上了當當暢銷書榜榜首。隨后,言情小說作家、《步步驚心》的作者桐華根據《山海經》改編創作的《曾許諾》,以及郭敬明參與創作的漫畫《山海經》也陸續登陸圖書市場。最近,青年作家彭揚推出了《幻獸姬》系列小說的前四部:《鏡中的銀翼城》《虫族崛起》《黑魂塔之謎》和《穿越時空的幽靈》。這正是他用兒童幻想文學的視角向中國經典古籍《山海經》致敬的虛擬歷史故事。
不過,在作家賈平凹看來,比起《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它所蘊含的思維方式更加重要。在賈平凹去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老生》中,他借用的正是《山海經》的手法:一個村一個村、一個時代一個時代地展現了百年中國歷史的變遷。
“《山海經》的句式非常簡單,就是說幾千年前的中國有一個什麼山、山上有什麼樹,這個樹長的什麼樣。再過一百米又有一個山、山上長的什麼樹,山上有什麼動物。”賈平凹曾表示,讓現代讀者讀著有點困難的《山海經》,反映的恰恰是中國人的思維。表面上,《山海經》是在描繪山川地理,真實意圖卻是在描繪記錄整個中國,其旨在人。“對樹怎麼看,對山上產什麼東西的看法,完全都是中國人對世界萬物的一種看法。”賈平凹說,無論怎樣滄海桑田、流轉變化,這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始終沒有變化。
鏈接
《山海經》簡介
先秦古籍《山海經》,現一般認為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地理書。全書共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有前人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証,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
《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也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在《山海經》的記載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與崇拜。例如《山海經》中存在大量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
《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的“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就已經在書中有所體現。另外,還有許多當代學者認為,《山海經》所說的“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很有可能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象,但是由於古人無法解釋,所以產生了燭陰“視為晝,暝為夜”的神話。(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