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10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意象選擇與意境營造:古鎮在電影中的呈現

周正

2015年10月15日10:54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作為舶來品的電影,在我國經歷了一個民族化的過程,而這個民族化重點表現在意象和意境上。中國電影通過意象的選擇和組合,達到了構筑意境的目的,進而更好地表現主題。本文以古鎮在電影中的呈現為例,從物質空間、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等三個方面分析了其意象選擇和意境營造的原因與影響。

關鍵詞:電影﹔意象﹔意境

電影是舶來品,在我國經歷了一個民族化的過程,而這個民族化重點表現在意象上。意象是詩詞歌賦、戲曲小說、園林藝術中具有深厚中國文化意蘊的獨特造型方法,中國電影繼承了這個美學傳統,通過意象的選擇和組合,達到構筑意境的目的,進而更好地表現主題。意象造型介於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之間,既不脫離描寫對象的固有形質,又力圖加以超越,以表達主體的主觀感受和寄寓主體的意緒為美學原則。作為照相的延伸,電影造型以具象性、整體逼真性為特征。它運用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以自然景物為媒介,並通過意象的契合、情景的交融,創造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境界,進而抒發主觀情思與生命感悟。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不論在詩詞裡還是在繪畫裡,意象都具有和人一樣的生命和精神品格。它超越了實際事物的限制,成為一種人的情感世界的物化形式和抒情表意的媒介。中國電影就是通過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營造,為電影的敘事和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與詩詞裡面以景起興的手法相似。意境所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神韻以先聲奪人之勢將觀眾帶入觸景生情的心理狀態之中,達到意會在無言的目的。

縱觀中國的電影,按照劉書亮說法,能夠使人產生意境之感的意象大致有兩種:一是荒山野水,高原深林等自然景觀。例如《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黃土地》中的黃土高坡、《老井》中的太行山脈、《我的父親母親》中的白樺林和《那山·那人·那狗》中的萬仞大山等。二是具有詩情畫意之美和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化氛圍的古鎮、古村和古城等。例如《小城之春》《林家鋪子》和《早春二月》中的浙江古城,《芙蓉鎮》和《邊城》中的湖南古鎮,《暖》《台灣往事》和《野山》中的古村落,以及《城南舊事》的老北京胡同等。其中以古鎮為意象選擇的電影比較典型,因為中國古鎮能夠以其特有的古韻古意營造寧靜、空靈、淒婉、哀怨和傷感的意境,而這又很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規律。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部,以古鎮為背景的著名電影還有《笛聲何處》《河上的愛情》《包氏父子》《大鴻米店》《理發師》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中國電影以蘊含著耕讀文化、商業文化和山水文化內涵的古鎮為意象,並對其進行文化內涵的深化,達到意境營造、形神統一的境界。其奏效原因可以從物質空間、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物質空間

古鎮上的青石板街道、街道兩邊的老木屋、粉牆黛瓦以及小橋流水是一種連接現在與過去、現實與歷史的心靈紐帶。它們所呈現的那種氛圍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聯想到那些把古鎮建造、裝扮得如此美麗的祖先,聯想到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的人們。古意、古韻和古文化使古鎮充滿了令人神往的詩情畫意。因此,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古鎮裡那些被作為意象的物質的“景”是構成意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電影《芙蓉鎮》裡面秦書田和胡玉音清晨掃地那一段,如果沒有芙蓉鎮的清靜古街作為背景,其中的意味就難以體會出來。有了古鎮上的青石板街道、街道兩側的老木屋和吊腳樓,就使人意會到他們兩個人被誤批和所受打擊所帶來痛苦。白天階級斗爭的喧囂和古鎮清晨的安謐形成的鮮明的對比,讓觀眾一下子回到古老的中國多災多難的艱苦歷程。因此,古鎮的空間背景在表現電影主題的過程中起到了無言的重要作用。

在住宅方面,中國人深受風水文化的影響,講究住宅選址、風水環境、庭院風水等。雖然住宅風水是古人對自然和居住環境的理解,但在現代社會,住宅風水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住宅重精、氣、神。精是平和與知足,環抱大地,自得其樂是中國的特色﹔而氣是指氛圍,由裝修格局、顏色搭配、家具擺放、字畫照片、植物飾品等構成﹔神則阻隔外界,包容自我,靜默養氣,安身立命,使個人的私密生活與精神氣質有所依托。中國古鎮恰恰按照這些風水規則建造而成。用古鎮營造的電影意境可以更好吻合中國觀眾的審美心理,容易被他們接受。

二、社會文化

社會文化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我國是農業大國,五千年的歷史淵源形成特有的農耕文化。所謂農耕文化是指由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以為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征,但主體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中國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類型。而古鎮則是農耕文化的典型產物和縮影,是農耕文化底蘊的積澱,是農耕文化的符號。生活在這樣國度裡的人們自然深深受到農耕文化的影響,對古鎮從根底上懷有親切之情,故喜歡觀看帶有古鎮的電影。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農耕時代的景象已銷聲匿跡,我們隻能從電影中看到。是電影使它們復活了,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的視野,進入我們的生活。例如電影《大鴻米店》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們農耕文化。

三、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大群體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點,也包括該民族的成員個體身上所體現的這些心理特點。民族心理特點是特定民族在長期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制約與歷史文化的積澱過程中形成的,並通過一定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各種文化產品得以表現,如生活習俗、道德觀念、生產行為、交往行為以及藝術、體育活動等。中國人崇尚含蓄,崇尚余味的藝術趣味,喜歡意會的東西,講究一個“頓悟”,這也受到禪學上的影響。電影雖然是擅於具象敘述故事,但是中國的電影很多的意境超越了具象,只是通過有效地選擇意象的事物,讓觀眾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含義。電影《笛聲何處》的背景是古鎮千燈,小鎮的風俗、水鄉的景色、古朴的庭院、精致的戲台……都讓主人公歐陽晨迪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又像是回到了過去,使他陷入一種自我的反思。而瓶子、笛子、昆曲的出現,都讓他重新赤裸裸地去面對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所有事情就像宿命般的不期而遇,而小恵最后沒出現,加上劇本仍絲毫未動,前事后事,讓他感到被遺棄,像游子、像孤兒般無處容身,如此一來便把本來是極度敏感而受不了半點傷害的他推至地獄。所有的情感抒發不著一句話,都是通過特選的意象表達內心的情愫,觀眾也從中體會到了電影主人公內心的掙扎。《笛聲何處》中愛情也是安靜、淒美的,而這也隻有通過千燈古鎮的一景一物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

中國人的懷舊心理也是很嚴重的,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書畫和園林建筑裡面到處充斥著懷舊的元素。無論是思念親人朋友或家鄉都是帶有一種追思緬懷的虔誠。懷舊作為一種心態,可以幫助人調整心態,使其更加平和,返璞歸真﹔可以幫助人認識自我、宣泄感情。斑駁的土牆,經過歲月砥礪的灰瓦屋檐,古鎮是遠古與現代文明交錯中留存下的甜蜜回憶。古鎮歷史的烙印以古老的形態切入我們的生活﹔古鎮以文化和藝術的姿態走進了我們內心深處。它們成了我們憑吊緬懷的對象,引發了我們思古撫今的情緒。電影《理發師》是畫家陳逸飛拍攝的唯一一部電影,他以自己獨有視覺功力,延續江南小鎮國畫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古鎮的幽深歷史感。古鎮悠長的小巷、不期而遇的愛情、居民的淳朴可愛難道不是我們大多數渴望的夢境嗎?電影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過去,讓我們的懷舊情緒得以充分宣泄。

結語

中國電影通過意象的有效選擇,達到了意境恰當的營造,不僅使電影中人、情和景得以交融,還最大程度地契合了我們民族獨有的審美規律和接受特點,進而很好地表現電影主題,同時也讓我們的電影具有民族的特點,為弘揚和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做出了貢獻。(作者系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劉書亮.中國電影意境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

2.汪國維.人間詞話[M].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

3.游飛.電影的形象與意象[J].現代傳播,2010(6)

4.梁璐璐.中國電影中建筑意象與電影意境的建構關系[J].當代電影,2008(8)

5.孫鵬.“意象”作為中國自主電影理論的可能[J].電影文學,2011(8)

6.程利盼.論張揚電影中的意象表達[J].電影文學,2015(1)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