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戴面具的當代超級英雄神話 制片模式存潛在危機

2015年10月15日07:29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戴面具的當代超級英雄神話

  《超人大戰蝙蝠俠》明年上映,超人和蝙蝠俠首次出現在一部電影中。

  《蟻人》

  《鋼鐵俠》

  隨著國慶檔的國產片進入尾聲,好萊塢大片本周卷土重來。由迪士尼影業發行、漫威影業制作的超級英雄大作《蟻人》,明天將登陸內地院線。片中出現了一位超級英雄蟻人,他能像孫悟空一樣自由縮小身體,勇斗眾多訓練有素的持槍警衛,展示了獨特的能力和戰斗技巧。

  《蟻人》是漫威影業第二階段的收官之作,擔當起承啟《復仇者聯盟2》與《美國隊長3》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來,超級英雄電影頻頻攻城略地,在中國也豪取票房,像上半年的《復仇者聯盟2》就在內地吸金近15億元。超級英雄電影已成為好萊塢的一大制勝法寶,當今也被稱為“超級英雄電影最好的時代”。

  再崛起

  超級英雄掀電影熱潮

  和大多數內地資深影迷一樣,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看的第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是《超人》。在這版電影中,克裡斯托弗·裡弗扮演的超人,身穿藍色緊身衣,外套紅內褲,披著紅斗篷,這一經典造型深入人心。蔣勇其時還在上初中,看到這部電影感到很震撼——超人怎麼會飛呢,而且雙拳緊握往前飛的姿勢非常真實,跟孫悟空騰雲駕霧很不一樣。

  克裡斯托弗版《超人》問世於1978年,請到了演技派明星馬龍·白蘭度和吉恩·哈克曼給超人配戲,也是超級英雄被搬上大銀幕的分水嶺。之前,好萊塢也曾把超級英雄漫畫改編成電影,像哥倫比亞公司拍過十多集的《超人》,但因特效技術不過關,電影粗陋不堪。但克裡斯托弗版《超人》有機會被中國觀眾看到,要延遲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作為美國乃至全世界觀眾心中的英雄,“超人”的地位不亞於現在的“蜘蛛俠”。

  借助“超人”流行的東風,好萊塢一度推出了“超人”系列、“蝙蝠俠”系列,掀起一波超級英雄熱潮。然而,這波熱潮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衰落下去。80后劉康專門研究超級英雄電影,在他看來,這段時期的超級英雄片仍然太幼稚,像這時期的蝙蝠俠系列很漫畫化,美式卡通味道很濃,打斗動作、造型也不太真實。而好萊塢開始流行拍《指環王》《哈利·波特》這類魔幻題材系列大片,超級英雄影片與其相比顯得太小兒科。

  “超級英雄電影”的概念原來並不存在,《超人》甚至被劃歸到科幻片類型。直到2002年《蜘蛛俠》的橫空出世,讓這類電影真正成為一個類型片,超級英雄電影也重新崛起。蔣勇說,索尼公司投拍的《蜘蛛俠》在宣傳上很巧妙,比如在宣傳短片中讓蜘蛛俠參與“9·11”事件現場營救,超級英雄從此跟現實生活挂上了鉤。“蜘蛛俠從漫畫裡走出來,好像能在生活中出現,比超人更接地氣,真正做到大片的感覺。”蔣勇說。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蜘蛛俠》中的這句台詞成為名言,蜘蛛俠也成為最知名的超級英雄,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近兩年的《超凡蜘蛛俠》系列又進行了升級,蜘蛛俠變成了一個中學生。90后影迷賈岩就有著蜘蛛俠情結,他坦率地說,“蜘蛛俠是吊絲英雄,在學校裡受人欺負,身世也不好,處境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但他在獲得超能力之后,沒有去做壞事,而是干正能量的好事,在超級英雄裡面最為平易近人。”

  80后專欄作家簡淺喜歡看文藝片,不愛看好萊塢爆米花大片,卻有很濃的超級英雄電影情結。“我從小看到社會不公,就希望有超級英雄出現,可能男孩子都有這種英雄夢想。”他說,超級英雄電影的幼稚標簽,被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徹底粉碎,諾蘭把爆米花片子拍成了英雄史詩。華納兄弟旗下DC公司的《蝙蝠俠》三部曲告別了原來的漫畫風格,更具現實批判性,把人性的幽微黑暗面拍得非常赤裸,這一點也備受影迷推崇。

  《蝙蝠俠2:黑暗騎士》在2008年上映后,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這也是首部超級英雄電影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片中的小丑甚至成為經典反派角色,飾演該角的演員希斯·萊杰還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與該片同一年上映的《鋼鐵俠》,標志著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崛起。在劉康看來,瀕臨破產的漫威公司孤注一擲,投拍了這部電影,沒想到市場爆紅,也意味著超級英雄電影熱潮的全面復蘇。

  看彩蛋 獨創宇宙觀龐大迷人

  漫威、DC是美國最知名的漫畫公司,早年出版紙質書,擁有眾多漫畫超級英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等都出自它們的漫畫。在制作電影之前,漫威陷入經營困境,被迫出售了不少超級英雄的電影改編版權。像蜘蛛俠版權賣給了索尼,神奇四俠、X戰警版權賣給了二十世紀福斯,隻要后兩者每隔幾年推出蜘蛛俠、X戰警題材電影,按合同規定,漫威就一直收不回版權。但是,電影處女作《鋼鐵俠》的走紅,讓漫威生機重現。

  見到《鋼鐵俠》大紅,迪士尼隨即收購了漫威影業。“迪士尼看中的不僅是超級英雄電影,還看中了電影帶來的衍生產品、主題公園。”劉康說,迪士尼財大氣粗,擁有全球發行網絡,可以幫助漫威按照自己的模式,一步步推行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一個有版權的公司和一個超強的發行公司,兩者達成合作,遂推起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新高潮。

  從《鋼鐵俠》系列開始,漫威先后推出《雷神》《美國隊長》系列,之后又推出《復仇者聯盟》系列,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電影世界。“漫威在做一個超級大電影,每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都像一塊碎片,最后做成一個大拼圖。”影評人“電子騎士”解釋,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建構一個宇宙觀,分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等,逐步推出不同系列電影。像《蟻人》就是第二階段的收官之作。

  在漫威的電影宇宙中,超級英雄們不再單打獨斗,而是彼此關聯,乃至組團出來對抗黑暗勢力。蔣勇舉例,比如在《復仇者聯盟》中出現了神盾局,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等人都是神盾局成員。而在《雷神》《美國隊長》《蟻人》等系列片的片尾都藏有“彩蛋”,這些“彩蛋”通常會把每個超級英雄跟神盾局聯系起來,勾連起整個宏大的故事結構。

  尋找漫威每部超級英雄電影的“彩蛋”,也成了影迷的一大樂趣。觀眾在《美國隊長2》的“彩蛋”中,能看到未來的神盾局瓦解﹔在《復仇者聯盟2》的“彩蛋”中,能看到后續的大反派九頭蛇。“漫威每部電影的‘彩蛋’還能看到漫畫作者斯坦·李的客串,有時看第一遍沒看出來,就會去影院看第二遍、第三遍。”賈岩說,漫威的宇宙觀很宏大,影迷看的次數越多,越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故事細節。

  在簡淺眼裡,漫威的宇宙觀很迷人,自己就是沖著這個去追看漫威系列電影的。這種宇宙觀帶來了觀影黏度,讓觀眾對每個人物都很關心,進入他們的超級英雄世界,進而對漫威所有的電影都產生忠誠度。“漫威的這種設定,是之前好萊塢其他系列電影從來沒有過的,能吸引很多鐵杆粉絲。”簡淺說,現在的《X戰警》系列也在模仿漫威,往這個方向發展。

  跟漫威步步為營的做法不同,DC公司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一個宏觀思路。DC的代表作是《蝙蝠俠》三部曲,在“電子騎士”看來,導演諾蘭讓超級英雄電影變得有深度,但其過於獨特的風格和思想表達,也導致該系列隻能是奇峰突起,無法與其他超級英雄片進行整合。受到漫威“復仇者聯盟”的啟發,DC明年將推出新系列《超人大戰蝙蝠俠》,把旗下最有名的兩個超級英雄首次放到一部電影裡,組成團隊來對抗漫威。

  懲邪惡 現代都市需要新英雄

  在《超人》裡,超人作為孤兒被一對農場主夫婦收養,超人擁有雙重身份,一面是懦弱善良的普通人,一面是無敵的超人,還被反派逼迫選擇救女友還是救無辜民眾。在《蜘蛛俠》裡,情節非常類似,蜘蛛俠作為孤兒被叔叔、嬸嬸收養,蜘蛛俠擁有超能力后,反派綠魔要求他選擇救一校車的無辜兒童,還是救自己的女友。《蝙蝠俠》的人物背景也是如此,蝙蝠俠也是孤兒,一面是普通人,一面在夜裡打擊犯罪勢力,擁有雙重身份。

  “無論是超人、蝙蝠俠還是蜘蛛俠,都處於雙重身份的分裂狀態,到底是做一個普通人,還是做一個超級英雄?有著選擇的痛苦和糾結。”劉康舉例,跟蝙蝠俠、蜘蛛俠相比,《刀鋒戰士》系列、《X戰警》系列和《地獄男爵》系列中的超級英雄,沒有雙重身份作為掩飾,但作為擁有超能力的變種人,同時被邪惡陣營和普通大眾所排斥,內心同樣顯得很糾結。

  在漫威系列的超級英雄電影中,人物性格做了很大革新。《鋼鐵俠》中的鋼鐵俠仍然延續了孤兒身世,出身也是富二代,但跟蝙蝠俠不同,他會大方承認自己是鋼鐵俠,不再有雙重身份的分裂狀態。劉康認為,漫威系列不強調雙重身份,美國隊長、雷神也不隱瞞自己的英雄身份,超級英雄變得不再悲情,而是處處幽默,彼此之間也愛開玩笑。像《復仇者聯盟2》中,鋼鐵俠和美國隊長就愛相互調侃。這跟迪士尼的風格有關,影片主打歡快基調。

  漫威系列超級英雄的誕生,還帶著明顯的時代烙印。片中鋼鐵俠是一個天才發明家,擁有龐大的軍工企業,愛出風頭愛開派對,典型的花花公子做派。而美國隊長原本是一個瘦弱的高中生,后來才變得很強壯。綠巨人則是一個老師,脾氣很古怪,發怒時會變身為綠巨人。“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這些英雄跟美國各個階段的年輕人很相似,滿足現代年輕人的口味。”蔣勇說,這讓電影拉近與今天觀眾的距離。

  好萊塢之前並非依靠這些戴著面具的超級英雄來掙錢,歌舞片、西部片、史詩片,還有長盛不衰的動作片,都是片商們眼中的寵兒。在“電子騎士”看來,時移世易,來自漫畫的超級英雄們,是美國牛仔精神走入都市、成了后工業化時代的新偶像。“美國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不依靠法律、群眾,相信個人的力量能打敗邪惡,展現道德正義感。”他說,現在人們不能像牛仔那樣騎馬闖天涯,都市需要新的英雄,承載新的夢想。超人、蝙蝠俠以及后來的超級英雄們滿足了這一切。

  在不少研究者看來,超級英雄電影的風行,還與“9·11”事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樂正傳媒咨詢總監彭侃說,這起震驚全球的恐怖事件,再加上持續衰退的經濟,令美國人深切感到不安,而超級英雄們施展超能力,拯救世界於危難之際的情節套路,顯然非常契合人們渴求安全,尋找安慰的社會心理。於是乎,在電影裡,觀眾能夠看到超級英雄反抗邪惡:蝙蝠俠打擊現代都市的腐敗﹔復仇者聯盟對抗來自外星怪物的威脅,消除現代科技濫用帶來的恐懼。

  缺個性 制片模式存潛在危機

  在《美國隊長2》中,美國隊長不帶降落傘,從一架神盾局噴氣機上直接跳下的鏡頭,極具視覺沖擊力。這個鏡頭其實是由著名特技電腦制作軟件Scanline VFX完成的,演員克裡斯·埃文斯只是先期在綠幕前做了一個跳躍動作,整個特效鏡頭全靠后期電腦合成。好萊塢特效技術的發展,才成就了超級英雄上天入地的視覺奇觀。

  但對特效技術的依賴,也讓超級英雄電影日益雷同,打斗戲總是喜歡搞破壞,如《復仇者聯盟》破壞紐約,《超人:鋼鐵之軀》也是破壞城市。視覺特效、打斗戲最容易讓全球觀眾欣賞,但時間長了,觀眾就會感到審美疲勞。瑞格傳播執行董事戢二衛說,現在的大片情節都是美國人拯救地球,展現各種災難場景,制造視覺沖擊,故事沒有營養,越來越弱智。

  “特效技術對塑造反派的作用特別大,可以把反派設計得很強大,像《復仇者聯盟2》裡的機器人奧創,就完全是靠特效做出來的。”劉康說,但好萊塢大片都有特效,光靠特效撐不起超級英雄電影,還得看人物角色。演員要符合觀眾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形象,如《鋼鐵俠》之所以很火,就因為主演小羅伯特·唐尼的氣質跟漫畫角色太像,換其他人出演就不行。

  不久前票房大敗的《新神奇四俠》就是一個警示,在影迷心目中,影片的主演跟漫畫英雄形象差距太大,故事情節粗制濫造,屬於搶錢不成功的典型。在“電子騎士”看來,漫威的制片模式雖然很成熟,影片整體品質還算不錯,但工廠化的生產,使得影片缺乏個性和靈性,陷入自身的內在危機。“每個超級英雄都有點相似,故事模式相似,有特色的人物不太多,大家記住的只是那幾個。”

  漫威宇宙觀的設定,也給導演帶來很大束縛,影片認不出導演的個性痕跡。“電子騎士”解釋,在漫威的制作鏈條中,導演只是拍片的機器,話語權掌控在漫威公司手裡。比如《美國隊長》的導演拍得不好,續集就直接被替換為其他導演。至於不聽話的主演也可以隨時被換掉,如出演《蜘蛛俠》的托比·馬奎爾自覺身價大增,要求片方提高片酬,但片方表示對一個電影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戴著面具的角色來說,換演員是分分鐘的事兒。

  不過,漫威也在試圖調整角色模式,試圖加入更多個性化的超級英雄。《銀河護衛隊》裡出現了一群神神叨叨的浣熊、樹人等角色,跟過去高大上的超級英雄就完全兩樣。《蟻人》裡的蟻人也是一位另類超級英雄,能將身體縮小至螞蟻大小,時而以常人姿態施展拳腳,時而以縮小狀態在微觀世界中穿梭自如。

  漫威和DC有上千個漫畫超級英雄,一時還拍不完,這股電影風潮一時也不會過去,可能會進行風格細化。“感謝這麼多年來,漫威和DC在競爭中給我們帶來的一部部作品,有好有壞,有熱血有感動。”簡淺動情地說,在如今超級英雄電影統治全球的現狀下,希望他們能帶來更多類型的新電影﹔多年以后,當自己帶著孩子踏入影院,還能為那些超級英雄歡呼。

  記者觀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

  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神話,對英雄的崇拜自古至今沒有中斷。隻不過,上古英雄神話、中世紀的騎士史詩,距今天太過遙遠,人們需要當代的英雄神話。戰爭英雄、警察英雄、牛仔英雄,都曾在好萊塢大銀幕上領一時風騷。但當今世界主流已是和平,戰爭英雄、西部牛仔已不能契合觀眾的心理需求,超級英雄電影更符合大眾消費心理,締造了當代都市的英雄神話。這種美式英雄神話,在全球都取得了市場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超級英雄電影融合了眾多類型片的元素,從而形成自身的魅力。它既有科幻片的高科技想象力,又吸收了奇幻片的視覺景觀,還集合了動作片、愛情片的元素。超級英雄電影也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產物,各種最新技術都運用到電影中,有能力呈現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而這種能力又令其他國家地區的電影工業望塵莫及。融合類型和科技的超級英雄片,才在全球市場屢試不爽。

  跟古代英雄神話不一樣,這些超級英雄被設定在我們周圍,似乎可以觸摸得到,極大滿足了觀眾個人的想象。現代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致,也導致個人能力越來越有限,體制對個人的壓抑日益嚴重。但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超級英雄,他可以打破日常生活中那個謹小慎微、循規蹈矩的“自我”,實現自由翱翔的夢想,不受法律管束,有能力去拯救世界。像鋼鐵俠的戰甲、蜘蛛俠的超能力,大概是現代青少年夢想擁有的東西。

  “制服與面具,這兩樣超級英雄所必不可少的裝備,同樣標志著男性,尤其是青少年的終極夢想,拒絕長大,超越於繁瑣無趣的社會家庭生活之外,免受單一婚姻生活與科層機構的羈絆,而能夠持續流連在奇觀式的‘哈米吉多頓’世界裡(《聖經》中善與惡終極對決的戰場)。”美國流行文化研究專家麥克·杜博思在談及《美國隊長》時如是說。

  當然,這些超級英雄有很濃的美國特色,他們奉行個人英雄主義,以一己之力去對抗大反派。相較之下,中國本土更相信集體主義,很難出現這類超級英雄。隨著內地越來越多地引進超級英雄片,吸引了年輕觀眾,無疑也把中老年觀眾排除在影院之外,這也是遺憾之事。

  當下漫威如日中天,DC正在積極追趕,超級英雄電影的數量扎堆,卻也有令人審美疲勞之勢。斯皮爾伯格在最近一次採訪中,更是表示超級英雄電影在西方國家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現在盡管大受歡迎,但總有一天將不再流行。也許,斯皮爾伯格的話是對的,超級英雄畢竟是現代神話,是神話就總會有破滅的一天。(記者 周南焱)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