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9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精心策劃 全維聯動 精彩呈現——

《解放軍報》“勝利大閱兵”宣傳報道的實踐體會

周 猛 王通化

2015年10月17日10:29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軍隊又一次進入“閱兵時間”。

一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盛大閱兵儀式,成為世界媒體報道的焦點、角逐的舞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舉行的閱兵。如何吹響勝利的號角,宣示我國和平發展的決心、展示捍衛和平的能力,是這次閱兵宣傳的首要課題﹔如何全面展現在強軍目標召喚下三軍將士的新風採、我軍建設發展的新成果,是這次閱兵宣傳的重中之重。

面對全新的課題,解放軍報社領導明確提出要加強閱兵宣傳的頂層設計、分層設計,要求此次閱兵宣傳的牽頭單位——軍事部組織新聞策劃小組,提前做好策劃,制定好閱兵宣傳“施工路線圖”。

回顧這次閱兵宣傳的日日夜夜、戰斗歷程,筆者深切感到:在重大新聞宣傳戰役中,隻有未雨綢繆搞好策劃,才能搶佔新聞制高點。此次成功的新聞策劃和報道,筆者認為有四個方面值得總結。

搭建新的展現平台

平台到底有多重要?在這次閱兵宣傳之初,閱兵宣傳新聞策劃小組預先組織了第一個閱兵特刊——《以最威武的英姿向三軍統帥報告》,版面呈送之后,分管領導建議把單版擴成一個聯版。單板變聯版,無論是宣傳內容還是版面效果,絕非1變2那麼簡單。面對陡然變大的“平台”,策劃小組加強了版面上的言論《我們集結在強軍目標的旗幟下》,與主通訊《以最威武的英姿向三軍統帥報告》一呼一應﹔增加了習主席曾接見過的4名受閱官兵的人物特寫,涵蓋了陸、海、空、二炮部隊﹔並配以《歷史上最大的護旗方隊》等多幅圖表鏈接……8月23日閱兵宣傳啟動后,在一觸即燃的媒體大戰中,《解放軍報》以“受閱者”身份推出的二、三打通大聯版,在眾多媒體中獨樹一幟,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還沒有從這個版面的震撼感覺中走出來,又乘勢而進,策劃了兩個聯版——《將軍領隊:雄師列陣排頭兵》《敬禮,英雄的抗戰老兵》,聯版一個氣勢磅礡,一個深邃厚重,同樣成為《解放軍報》閱兵宣傳這幅大寫意中最濃墨重彩的兩筆。

記得小米CEO雷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台風來了,連豬都會飛起來。此話雖然聽來粗鄙,卻是朴素的真理。在此次閱兵宣傳中,新聞策劃小組深刻感受到一個好平台的重要性。

有時,好的平台就是“放手”。領導給予了充分信任,讓新聞策劃小組能放開手腳搞策劃。在閱兵宣傳啟動之前,手中的策劃案已經四易其稿,回頭看時,發現“過去吃下去的每一個饅頭都沒有白吃”。

有時,平台又並非越大越好。宣傳戰役打響以后,除了整版策劃和“來自閱兵聯指的信息”等兩個消息專欄外,還視情況增加了一些目擊式的新聞小特寫,如《十裡兵城不見兵》《閱兵訓練場上的祖孫對話》等。

主題引領 重點突出

此次閱兵宣傳戰役,說“開局即是高潮”一點都不為過,借助移動互聯、社交平台等可以海量傳輸、更大尺度傳播的新興媒體,閱兵宣傳第一天,各種新聞點似乎已經被“一網打盡”。

“一網打盡”並不代表“一往情深”。面對閱兵宣傳中的人聲鼎沸,軍報當如何應對,當有何作為?我們清醒認識到,最關鍵的就是深刻把握此次閱兵宣傳的深邃意蘊,緊緊圍繞“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以及“隆重、庄嚴、震撼、節儉”這一基調展開策劃,著眼政治與戰略“大格局”,發出時代與軍隊“最強音”。

“分清輕重”,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次閱兵,“弘揚抗戰偉大精神”是一條貫穿始終的紅線,對此,我們先后策劃了《烈日下,扑面一股英雄氣》《步履鏗鏘,我們肩負著和平使命》《敬禮,英雄的抗戰老兵》等多個整版和聯版策劃,推出了“獎章背后的故事”專欄,讓人們在歷史傳承、時空對比中看出一支軍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確保了閱兵宣傳始終不偏中心、不離軌道,有效實現了閱兵宣傳“塑造中國心、凝聚民族魂、提振強軍志”的目的。

愛憎分明,該捍衛的就堅決捍衛,該駁斥的就有力駁斥。此次閱兵總基調之一是“節儉”,我們及時策劃了《閱兵籌備,節儉之風拂面來》《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作風答卷》兩組內容,通過具體詳實的數據告訴讀者:節儉閱兵,省下的是物力財力,連接的是軍心民心。針對網上“訓練再苦也不隻不過是為了閱兵,而不是去上戰場”“其他國家軍隊很少有這樣做的”等質疑,我們先后組織了《雄姿迎閱,校場點兵話“錘煉”》《受閱場上,打贏豪氣壯懷激烈》兩組策劃,理直氣壯地提出,閱兵訓練,練的是隊列,“煉”的是軍魂﹔練的是“米秒”,“煉”的是能戰﹔練的是形象,“煉”的是鐵血,及時發出了正面的聲音。

宣傳有力,該展示的就大膽展示,該舍棄的就堅決舍棄。在《喜看今日校場點將》《將軍領隊:雄師列陣排頭兵》《一張圖帶你讀懂將軍領隊》這一聯版策劃中,對此次閱兵中的將軍領隊群體進行了一次全維度、大景深的推介,同時借專家之口鮮明亮出觀點:去年以來,部隊反腐頻出重拳。但是,倒下去的那些“將軍”代表不了我們這支軍隊的主體。今年大閱兵,一批將軍昂首闊步走在方隊最前列,一旦上了戰場,他們同樣也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率領著部隊“仗劍固邊關,立威懾敵膽”。同時在宣傳中,我們堅持不跟風、不炒作、不搞“花邊新聞”,刊發的23個閱兵特刊和40余篇要聞版稿件,沒有一篇違反宣傳紀律、引發負面反響。

視覺設計的多鏡頭協同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8月23日閱兵預演后,微博、微信公眾號、朋友圈迅速被受閱部隊的精彩圖片刷屏,對此,有記者驚呼:還要我們專業媒體干什麼?對於紙媒來說,不僅要面對鋪天蓋地的自媒體的壓力,還要面對閱兵當天24小時不間斷的全媒體的專業化圍剿。事實上,閱兵宣傳啟動后,各類新媒體漸次發力,從閱兵看點到流程解讀,從人員構成到裝備參數,海量內容在精心包裝后迅速生成新聞產品,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通過不同媒介擴散開來。

如何全維度呈現此次閱兵的精彩點?如何從自媒體全媒體的海量報道中脫穎而出?如何打造一份既有內涵又有“顏值”的閱兵專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對此,從專號醞釀之初,軍事部領導便提出“創新視覺設計,打造收藏金版”的構想,並第一時間成立專號策劃組、視覺設計組,並與兄弟部門協調抽調美編人員,前期介入策劃、採訪,並就版式設計風格多次召開頭腦風暴會。

多次碰撞后,一期“典藏版”的閱兵專號風格漸漸呈現:文字以特寫的形式為每一個方隊“畫像”,既勾連抗戰歷史,又凸顯時代特色,讓人們在時空對比中看出一支軍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版式設計則突破以往條塊式的設計風格,強調整體視覺效果,兼顧宏大視角與微觀細節,以達到“紙上閱兵”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編輯部為讀者提供五“鏡”,進行一場“紙上閱兵”。專號取得了預期效果,不僅得到了報社內外及同行的肯定,也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第一是“望遠鏡”:穿越歷史時空。此次勝利大閱兵,兩個關鍵詞必須在專號的視覺效果中突出呈現。一是“歷史”,二是“未來”。將目光聚焦在兩個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和10個英模部隊方隊上。一張張滄桑的面孔,一個個光榮的番號——“閱”他們,需要一個穿越歷史時空的“望遠鏡”。為此,我們把歷史縱深感作為版面的視覺焦距,突破性地輔以大量歷史和實物照片,用牛皮紙紋鋪底,營造穿越時空的視覺感受。

第二是“廣角鏡”:呈現威武壯觀氣勢。為了在靜態的版面上呈現震撼人心的閱兵畫面,引入了“廣角鏡”的視覺維度,選擇那些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大照片,放大和凝固天安門的“景深”效果,實現方隊與天安門的定格寫真,從而記錄了每一個方隊通過天安門城樓的珍貴瞬間。

第三是“放大鏡”:體驗零距離“閱兵”。針對此次閱兵特點,我們預判讀者對不同方隊的關注點:徒步方隊官兵的衣著配飾,裝備方隊的新式裝備……在版式設計中,聚焦讀者關注,用“放大鏡”的視覺維度,把以上細節重點展示。這些細節增加了閱兵專號的典藏價值。

第四是“多棱鏡”:打造立體閱兵特效。平,是平面媒體的劣勢之一。如何立體化地為讀者呈現一場閱兵的視覺盛宴,是此次閱兵專號視覺設計的難點所在。我們的設想是,要讓受閱裝備從版面上破紙而出,就像閱兵從版面上徐徐而來。為此,我們將裝備作為版面重要元素單獨放置。大量保留陰影的立體化處理方法,讓各型裝備仿佛立於紙上。

第五是“濾鏡”:凸顯多主題色調。此次勝利大閱兵,多要素、多主題。為了有機融合這些元素和主題,我們引入“濾鏡”視覺維度,在版式風格上充分利用各種顏色的色差和色塊,區隔欄目、標題、文圖,打造了一個閱兵“色調陣列”,不同顏色對應不同方隊種類,從而達到了交響樂中的復調效果。

合力出擊顯成效

馬克思說過,一打好綱領,不如一個行動。一個好的新聞策劃,落腳點在於可操作性。操作得當,重大新聞戰役宣傳才能有理、有力、有節,才能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

新聞策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配合與協調。面對此次閱兵宣傳時間急、任務重、課題新的實際情況,軍報在新聞策劃之初就注重可操作性,注重合力調配力量,社領導專門召集閱兵宣傳協調會議,從選題、採訪、寫稿、編輯、排版進行統籌兼顧,以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前后方形成合力。在閱兵宣傳正式開始之前,提前20天派出50多名報刊和網絡記者進入閱兵訓練基地開展前期採訪。在宣傳實施過程中,后方編輯組3次派人到閱兵訓練現場,與前方記者一道商定選題,明確任務分工,具體細化到每個欄目、每篇稿件的承擔人、交稿時限等。周密的策劃方案和強勁的執行力,為閱兵宣傳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文報道形成合力。大閱兵,首先閱的是風貌、是形象,有時一張好的配圖,會產生“一圖勝千言”的效果。這次閱兵報道,軍報攝影記者團隊派出“全明星陣容”,與文字記者協同作戰,平均每天供給后方編輯部近200張優質圖片。一張張定格的精彩瞬間,讓平面媒體“站”了起來,讓“紙上閱兵”成為了現實。

全媒體宣傳形成合力。這次閱兵宣傳是軍報全媒體隊伍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報網融合的一次實戰檢閱。報刊記者和網絡記者“混編作戰”,軍報策劃小組和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互相指定聯絡員,讓各項新聞策劃有效實現了“二次傳播”,讓主題宣傳更加貼近受眾,更加貼近人的心靈。

前期后期宣傳形成合力。閱兵宣傳,絕不能就閱兵而閱兵,在閱兵宣傳高潮階段,我們大力宣揚閱兵訓練場連著戰場,閱兵場也是演兵場﹔高潮過后,同樣需要大力宣揚這樣一種理念:走下閱兵場,這場“檢閱”仍然在繼續,在強軍征途上,每個人都是受閱者。為此,報社提前策劃了“永葆受閱熱情,爭做強軍先鋒”專欄,通過及時有力的后續報道,實現了有效引導輿論、激勵軍心士氣的目的。

作者周猛系《解放軍報》軍事部訓練組組長、王通化系《解放軍報》院校組組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