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的熱潮尚未褪去,《琅琊榜》再次引發年輕人的熱情,“良心劇”、“執念”、“禁欲系”等等眾多的網絡熱詞隨改編劇的流行而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從網絡文學誕生以來,以新的傳播媒介和新的寫作方式,迅速獲得眾多年輕人的青睞,盡管歷來批評不斷,但網絡文學卻越發壯大,最終成為當前文學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文學所造就的眾多“大神”——知名作家也成為網絡文學發展中難以忽視的現象。隨著網絡文學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影視劇的大量改編,網絡文學的影響力逐漸從網絡輻射到現實,但是隨之而來的,類型化的日益細分,產業化的集群寫作等等原因,卻使得網絡中很少再出現新的“大神”,更多人看到了影視作品,但卻對作者知之甚少。是什麼讓“大神”的出現減緩?是過度的市場化,還是網絡文學本身的發展規律所致,沒有“大神之光”的的網絡文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網絡文學的細分
網絡文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將近二十年,二十年間,網絡文學創造了太多奇跡,也留下了很多人的名字,從誕生初期的今何在、李尋歡等等,到網絡文學大爆發時代的唐家三少、血紅等等。
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說,“嚴格來說,網絡文學的開端是應該在1998年,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嚴格的類型,即便有所區分,也不過是紀實、虛構、非虛構等等這些。但是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類型化的趨向越來越明顯,后來出現了歷史、穿越、玄幻、都市、懸疑、科幻等等,到現在,大概有二十多個類型。網絡大神的演變其實也和網絡文學的變遷有關,最開始不分類型的時候,出現知名的作者大家都了解,到了后來類型越來越多,作品在分化,讀者也在分化,各個類型中其實都有各自的大神,但知名度也大多隻在各自的類型中,因此看起來沒有那麼有名了,這和網絡文學發展的特征有關”。
類型的出現和豐富,改變的不僅是閱讀方式,也改變了寫作方式,白燁說,“過去一般都叫做通俗文學,后來出現類型文學,其實就是把通俗文學更進一步細分,使得它更加豐富,更加具體,讓寫作者和閱讀者的趣味更加細化,每個人特殊的寫作和閱讀趣味都可以得到發揮和滿足,各得其所。”
細化的寫作和閱讀,進一步使得文學生產也傳播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白燁說,“同樣是通俗文學,但是過去和現在的不一樣。過去的傳媒主要是紙質,作者、編者、讀者的口味也大都偏於嚴肅文學,或者說受到嚴肅文學的影響。但是網絡時代的讀者,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寫作趣味,而讀者同樣可以選擇更感興趣的類型閱讀。結果是,一方面通俗的大眾文學更加發達,另一方面,作者與作者之間、讀者和讀者之間的分化也愈加明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是現在沒有大神了,而是大神影響的領域不同了。玄幻有玄幻的大神,穿越有穿越的大神,歷史有歷史的大神”。
自然生長的網絡文學
網絡文學快速繁榮的同時,各種批評和質疑的聲音也從未間斷,缺乏評級機制、垃圾遍地,過度商業化……這些評價使得網絡文學一直都毀譽參半,甚至批評更多於肯定。
新事物的壞處和好處,一時間其實很難衡量,白燁說,“這也沒辦法,相對於傳統的紙媒,網絡作為新媒介,還處在初生階段,難免紛繁蕪雜。再加上網絡文學中的文學評論沒有跟上,隻能靠讀者的自然篩選,可以說還處在一個自然生長的狀態,水平不齊,良莠難分在所難免,壞的東西在網絡上滯留的時間也更長。雖然比較而言,受眾更多的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受眾少的,但這種自然淘汰也有局限”。
如何看待對網絡文學評價的兩極分化現象,白燁說,“從個體而言,每一個作者、每一部作品都是不同的。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網絡文學還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比如讀者至上、比如娛樂第一、比如利益為重,這三大特征是大部分網絡文學作品共有的,以傳統的觀念去看待這些特征,可能都需要討論,但對網絡文學來說,卻缺一不可。首先,讀寫互動是網絡文學的基本形態,沒有互動,可能就不算是網絡文學。娛樂至上也同樣,然后就是利益為重,作者、網絡文學公司乃至其他相關的如影視、游戲、動漫等等制作者,已經成為一個利益集團,它們綁在一起,互相獲利,組成了整個網絡文學產業的完整鏈條”。
所以,從根本而言,網絡文學雖然仍和傳統文學有許多關聯,但它卻早已經有了一整套自己的運作體系,從生產到傳播到閱讀乃至各種相關的產業。白燁說,“評判和分析傳統文學的經驗,已經不適用網絡文學,需要新的標准和評判體系。從去年開始,許多人就在討論建立網絡文學的標准,但總的來說,探討的人數還比較少,也不夠深入,距離新標准的成型還很遠。事實上,依靠我們這樣研究傳統文學的人去研究網絡文學,也往往會讓人覺得隔靴搔痒,還是需要新的研究者、新的經驗和方法。”
市場化的好與壞
一個重要的現象是,網絡文學從一開始,其實就在市場中打拼,但這種自然生長、大浪淘沙式的生產模式和篩選模式,卻並沒有篩選出太多經典的作品。近二十年來,網絡文學作品浩如煙海,但真正能讓人們記住名字的,屈指可數。
市場化的好處在於,它使得網絡文學在短時間裡快速膨脹,激勵了大量的作者進入,讓網絡文學得以高速發展,但另外一面,它的壞處也同樣明顯,比如數量龐大的抄襲現象,比如流水線操作的“工作室寫作”,許多網絡作家都曾被曝出過抄襲和被抄襲的經歷,而由“工作室寫作”所產生的糾紛和丑聞更是層出不窮。
所謂“工作室寫作”,就是雇佣一群人,就同一本書每個人各寫一部分,最終匯集在一起,或者賣給文學網站,或者賣給某個作者,也有一些小有名氣的作者,會向那些“工作室”下單,把自己的作品“外包”給別人,作者本身,只是署個名字而已,甚至有知名的大神陷入過“外包”事件之中。
其實,在“寫作工作室”大量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一些知名作家被曝出過“集體寫作”的問題,不僅引發了許多網絡文學內部的糾紛,也引來了眾多批評。對此,白燁說,“市場化有它的好處和壞處。好處需要發揚,壞處需要警惕和防止。但在討論這個問題的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也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天的文學,其實和以前不一樣了。許多時候,我們在討論文學時,還把文學認定為以前的概念,可以說是原教旨下的文學。但是自從網絡文學出現以后,文學本身變成了混血,不再隻有那種單純的概念和模式了”。
而文學定義的不同,使得文學評價的方式也必然不同。白燁說,“比如說,以前作者、讀者、評論者是互不見面的,而網絡文學中,評論者需要不斷地跟進,了解它的生產方式,運作方式,才能夠更准確地評價它。再如,網絡文學生產和傳播的環節更多,每一個環節可能都不止是一個人參與,比如說創作,一般來說,作者構思大綱,往往需要和編輯商量,在創作中也需要和編輯、讀者一直互動,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寫作,這就使得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他們的初衷都可能發生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也是受市場化影響的結果。”
影視是一種篩選
網絡文學日漸繁榮,它的影響力也從網絡輻射到現實。在以前,網絡游戲是網絡文學產業中重要的一環。但到現在,大量的影視改編,IP現象,使得影視逐漸成為網絡文學中的利益重地。
網絡文學影響力的擴大,當然是好事,但在另一面,也引發批評和擔憂——影視改編,會讓網絡文學出現指向性明確的功利化寫作。其實這樣的現象在游戲改編中已經出現,不少作者從大綱到設定,再到寫作,都是直接為游戲改編而服務的,也就是說,作品在創作之初,就已經明確指向游戲版權的收益,而不是文字作品的收益。
對此,白燁說,“影視的改編總的來說,還是雙贏的,功利化、媚俗之類的擔憂什麼時候都會有。但問題在於,影視的改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一個篩選的過程,還是能篩選出好的作品的。比如剛剛播完的《琅琊榜》,我之前在杭州參加類型小說雙年獎時就仔細讀過,因為它是入選作品,不得不讀。讀完以后發現,這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其他的當然也還有很多,有的人會在看過影視劇之后,再去看原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影視劇把目光投向網絡文學,並非沒有原因,白燁說,“隨著影視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文學資源,大量的劇本,那麼多電視台,需求量非常大,還有每年拍那麼多部電影,也需要素材。傳統的嚴肅文學,很難滿足越來越龐大的改編需求。而網絡文學因為作品本身非常多,作者數量大,能夠給影視提供足夠的資源,成為了當下熱門的選擇。所以說,影視和網絡文學,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雙贏”。
當然,僅僅有影視的篩選並不足夠,同時也難以避免市場帶來的負面效應,因此還需要更多的篩選和評價系統,使得網絡文學能夠出現更多好作品,能夠出現更多的大神,白燁說,“長期來看,促進經典、嚴肅文學和網絡文學的互動,建立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同樣重要。而這需要讀者、評論家對於網絡文學更多的參與。”(記者 周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