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10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轉型發展中的山西電影現狀淺析

彭 渤

2015年10月23日13:5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電影作為舶來品與山西地域相結合一定有一個傳播、融合、本土化的過程,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迅速壯大,本文通過對中國電影多元化現狀的解讀和對山西電影演變進程的梳理,將山西電影的發展置於同一時期中國電影變遷的背景下進行探析,分析其從初創、繁榮、消沉到尋求突破的多方面原因,同時審視山西電影發展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中國電影﹔山西電影﹔發展﹔現狀

一、引 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利好,作為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電影保持著高速發展,從電影產量、觀影人次到票房都呈現出喜人態勢。“電影的特殊意識形態定位恰好彌補了中國歷史的集體狂歡空白”[1],已經離我們遠去,“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各5家影院觀眾的隨機問卷調查顯示,女性觀眾佔六成,18至39歲觀眾佔87%,大學以上學歷佔84%,將休閑娛樂作為觀影首要訴求的觀眾佔83%。[2]”山西電影在中國電影蓬勃繁榮的背景下,受到電影市場變化的深刻影響,觀眾是電影產品消費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電影為了適應觀眾構成的新變化,作品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二、全球化視域下的中國電影與山西電影

山西電影的變遷,始終伴隨著中國電影發展的進程,中國電影的變革,又受到本國政治、文化、經濟所制約。在逐步增加進口片配額政策的影響下,國產電影雖然受到好萊塢大片的不斷沖擊,卻借此機會吸取世界電影先進的生產經驗,學習電影事業成熟的生產方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於2002年前后逐漸擺脫尷尬困境,經過一系列起伏之后,多元化的產業格局萌芽開始形成。

1.融資方式的多元化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主要以政府投資或各電影廠單獨制作為主,新千年的到來,我國市場經濟形成一定規模,經濟全球化加快了資本在區域范圍內的流動速度,一些企業資金、民營資金、海外資金注入中國電影產業,出現大量合資影片,佔據了一部分市場份額。反映晉商精神的電影《風雨日升昌》,由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山西電影制片廠監制,這種跨行業投資、合作,表現出對山西電影產業的極大信心。一些思想性極強的獨立電影,為了將藝術性發揮到極致,出現了個人投資的現象,使得中國電影市場的融資方式更加飽滿。

2.文化種類的多元化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域中相同或不同的民族所具有的人文背景、所生存的地理環境、所固有的生活習俗、所依賴的歷史沿襲,對視聽語言的表達都有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在這文化融合作用下,展現出中國電影獨特的民族性。境外資金與中國電影相結合,致使一部影片從導演、編劇、攝像、制片、主演、后期制作等可能來自不同國家,由於中華文化具有與生俱來的包容性,往往可以將具有差異的優秀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經過雜糅、提煉從而凝聚成精品。山西省地處黃河流域、黃土高原,中華文化的發祥地造就了人民質朴、厚重的性格,由呂梁黃河民間藝術有限公司制作的電影《傘頭和他的女人》不僅在角色身上呈現出濃重的地域特色,同時將獨有的“傘頭秧歌”搬上大銀幕,獨樹一幟。

3.電影市場的多元化

中國電影根據受眾定位,不自覺地將市場細分化,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受眾群體,以好萊塢為首的科幻、災難等高概念電影擁有將近一半的電影市場,國產影片中喜劇片、動作片、青春片佔比較大,港台片、合拍片也漸漸獲得更大空間。20世紀末,能與進口大片相抗衡的隻有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三位導演,如今“十億元導演俱樂部”中以寧浩、徐崢作品為代表,十分成熟的商業電影正充斥著大熒幕,成為一支生力軍。山西菲爾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從自身實際出發,在分析了我國類型電影的構成后,出品了大量中小制作成本的恐怖片,不僅風險小,在午夜場非黃金檔可以保証排片率,也為這一類型電影的拍攝做出了更多的探索。

三、社會變遷中的山西電影

山西電影事業始終在中國電影和山西社會的大環境下成長,發軔於1958年山西電影制片廠的建立,“該廠以設置新聞紀錄片為主,直到1983年才拍攝了山西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到1998年底,長達40年的時間裡共拍攝了10部故事片。[3]”山西電影制片廠為山西電影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從全局上講,影片質量差、數量少,很難有經濟、社會效益,由於設備老化、創作人員力量薄弱,山西電影陷入生存堪憂、舉步維艱的困境,直到1998年,國家政策、市場環境、輿論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廠領導班子狠抓生產創作,山西電影事業出現步入繁榮的跡象。

1.光影流轉、繼往開來

山西電影制片廠是在“以地方為主發展電影事業”的形勢下成立的,作為一個老牌電影廠始終沒有在全國電影制作單位嶄露頭角,20世紀末,中國電影處於較為困難時期,山西電影制片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秉承著“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古訓,三管齊下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首先,在電影拍攝立項初期,經過嚴格的市場調查,以受眾需求為著眼點,收回成本為原則,綜合評估社會、經濟效益,從而確立影片題材,無論何種出資構成,把能否有票房收入作為是否立項的標尺。市場經濟作用下,社會資金更加活躍,該廠廣泛吸收多方面資金,憑借嚴謹的立項理念和嚴格的立項程序,在每一個項目合作之前充分與投資方進行利潤考量,若無法收回成本寧可放棄項目,對投資方每一分錢負責,強化了制作方與出資方的信任度。在作品數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出於文化市場由供給帶來需求的特性,開始注重“山西廠”品牌的樹立,在影片制作過程中,嚴把質量關,把地域特色、鄉土情懷、人性光輝植根於電影中,讓這些品牌元素相互作用發生化學反應,促使山西電影真正融入受眾的生活中。在山西電影制片廠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該廠在項目出資構成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不僅更容易與社會資金達成合作關系,而且是對“山西廠”品牌的信心。

其次,在電影的宣發過程中,跟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相比,自然力量比較薄弱,山西電影制片廠選擇了競爭較為平緩的二級市場,將這裡作為主戰場,集中力量以期良好的口碑效應,從而進入主流院線和觀眾的視野。在銷售方面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將影片帶到目標區域直接洽談,開辟出了更廣泛的市場。由於所拍攝的影片大多都是中小成本制作,沒有名導演、名演員奪人目光的元素,所以在宣傳過程中更注重電影本體的亮點和目標受眾的興趣,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在影片質量過硬的基礎上,採用適當的運作手段,最終打開了市場空間。

最后,在影片的攝制過程中,山西電影制片廠始終把握導演、編劇、演員進行最佳的有機結合,在作品中以小見大,在投資上以少勝多,始終堅持“小角度、小投入、大主題、高標准”的工作原則,從實際出發,爭取在有限的資金內創作出更多的精品,生產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一部投資僅200萬的電影《暖春》,沒有惹人眼球的班底陣容,也沒有強大的宣發支撐,還未在京、滬、穗等地上映就收入了1500萬票房,獲得成功的原因,正如該片導演烏蘭塔娜所說,“溫馨、細膩、朴實的創作手法,使影片在優美流暢的畫面中真實地敘述著一份感動,靠那些生動可信的生活細節和人物之間深沉的情感碰撞,觀眾就會難以自制地流下眼淚。”

新世紀之后,借著政策傾向和民間資本壯大這股東風,社會制作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如山西菲爾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作了《恐怖電影院》《恐怖游泳館》《床下有人》等恐怖片,《愛我就陪我看電影》等溫情片,都是近年來山西電影進入城市院線為數不多並取得一定票房的作品,在中國電影市場這片紅海中,外有好萊塢進口大片,內有華誼兄弟、博納影業等強大對手,山西電影人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2.同舟共濟、鑄就輝煌

山西電影人的勤勞與汗水、山西人的貢獻與助力,推動著山西電影的轉型和發展,孕育出一批具有濃厚地方氣息的優秀作品,鑄就了山西電影今天的成就。

山西具有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燦爛的文明,以馬烽、孫謙、西戎、胡正等人為代表的“山藥蛋派”作家,為中國電影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學支持,同時這些受人喜愛的作家們也找到了新的文學形式,直接進行電影文本的創作,文學與電影的雙重實踐佔盡了風流。從孫謙的《光榮人家》到馬烽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從發人深省的《淚痕》到改革開放的《黃土坡的婆姨們》,山西電影的創作讓“人說山西好風光”成為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美學場景,黃土高坡的悲歡離合,汾河畔的起起落落,無數的故事頻繁地呈現在大銀幕,不僅生動地描繪出三晉大地的自然風貌,也展現了山西人的生存百態。

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賈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陽,他拍攝的作品對中國底層的人文關懷沉靜而不張揚,在冷酷的現實中書寫了一段溫情,執著於用紀實主義風格講述轉型發展社會中渺小個體遭受到的現實壓力和困境。《小山回家》《小武》《任逍遙》《站台》《三峽好人》《天注定》的主人公要麼來自山西,要麼人物原型取材於山西人,新片《山河故人》也再次回到了賈樟柯的家鄉,他的“故鄉情結”使得鏡頭始終對准了山西人的生活歷程,具有獨特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地位的小城已經被符號化,不失為中國社會轉型發展時期中西部的縮影,影片畫裡畫外散發著濃濃的三晉土壤的芬芳。

3.求新求變、面向未來

山西電影多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暖”系列電影的成功,諸多獎項的光環,是山西電影史上可喜可賀的一筆。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迅猛發展,出於電影市場與自身條件等多方面原因,山西電影不免過於保守,缺乏創新、缺劇本、缺資金、缺人才,山西電影制片廠的作品基本集中在抗戰、反腐、農村、傳記幾個題材,大部分影片創作思路落后於時代觀念,敘事結構簡單,故事不深入,只是在傳承中循規蹈矩地發展。山西人寧浩,已經深諳商業片的制作模式和宣發行為,而山西民間制作機構的影片商業意識還較為淡薄,主題流於畫面。山西電影要做弄潮兒,緊跟改革的步伐,提出新的理念、新的舉措、新的思路,順應時代、社會、市場的需求,牢牢把握電影的第一屬性,樹立起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郭小櫓.電影理論筆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

[3] 白麗娜.山西電影制片廠發展模式淺析[J].金田,2012(3).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