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演員吳若甫被綁架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解救吾先生》公映后,由王千源飾演的悍匪華子成為影片中最大的亮點,風頭甚至蓋過了劉德華飾演的吾先生和劉燁飾演的警察。他也憑借這個角色,入圍第23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轉型成功?不用他們夸,畢業那一天我就知道了!”坐在記者面前的王千源自信滿滿,完了還不忘加上一句,“就是演得專業,professional。”
玩笑過后,他開始掏心掏肺地講解起自己對於角色的體驗和理解,這一點,尤其難得,因為對於大多數演員來說,除了保持神秘外,其實真的對於角色沒有獨到的理解,大部分人都是閉口不說。
最后一場戲
非常藝術可惜刪了
導演丁晟一開始想找王千源演警察,他也做好了准備,“我特別想演這個戲,不管是一場戲,還是幾場戲。因為這是根據真實的案件改編的,我以前拍攝的《湄公河大案》也是根據真實的案件改編的,但是杜撰的成分比較多。”但有一天,丁晟找他談話,“你願不願意演匪?”王千源立馬點頭,“當然願意啊。”
應承下來后,王千源立馬又后悔了。當時他正在美國拍攝導演張猛的一部短片,從芝加哥飛回北京后,留給他准備的時間隻有一天。在這一天中,他去了北京的一個監獄,花了5個小時的時間將電影中綁匪華子的原型王立華在臨刑前一個晚上跟警察的談話錄像帶好好地看了一遍。
錄像中有一個細節給他的印象很深,就是王立華一邊吃著蠶豆一邊跟警察掏心掏肺地談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談話內容涉及到了王立華跟他父親之間的隔膜,讓王千源對於王立華的成長經歷有了新的認識。這些經驗都被用到了影片最后一場戲中,“這些獨白我就跟單田芳一樣,念得非常藝術,隻可惜后來都刪了。”
說起吾先生的原型吳若甫,王千源跟他早在上大二的時候就有合作。吳若甫在1996年的電視劇《征服死亡地帶》中演主角。王千源在其中演一個小排長,因此當2004年那天王千源聽到吳若甫被綁架的消息,印象非常深刻,“正是中午,我還躺在床上,聽到這個消息對我的沖擊力很大。同時也很好奇,這個案件太吸引人了。”
如何塑造一個悍匪華子的形象呢?王千源忽然想起一個畫面:前幾天在美國拍攝張猛導演的短片時,他穿的是機車服,后面有一頭狼。“狼的眼睛永遠都不聚焦,但是看著很凶狠,讓人猜不透。”
他一下子找到了演好華子的感覺。“我用自己得影帝的技巧,在人物的內心上挖掘,從走路的姿勢、步態、眼神等各方面尋找這個人物的特征。”
對劉德華說話不客氣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王千源,劉德華的表演也充滿了挑戰性。對於劉德華,王千源從內心中真正佩服。“我小時候看他演警察和賭神,好不容易要趕上他,結果人家開演唱會去了,我剛在KTV中學唱歌,他又開始學書法、談佛。這節奏感,我跟不上啊。”
拍戲現場,劉德華給王千源看前幾天自己寫的《心經》,“我也看不懂,只是知道人家寫的工整,他是我真正的偶像。”
偶像歸偶像,但當角色需要時,王千源絕對可以做到“六親不認”。兩人見面第一天,互相寒暄了一下,兩人都有一個女兒,拉拉家常,算是認識了。但從第二天開始,王千源就立馬在劉德華面前變得嚴肅起來,“我對他說話再也不客氣了。”
除了劉德華,他也跟導演丁晟說明了,“在演戲的時候,不再像跟你要角色時的點頭哈腰。后面我可能會有一些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一切都是為了戲服務,在電影中,王千源飾演的華子是綁匪,劉德華飾演的吾先生是人質,“綁匪對人質說話會很客氣嗎?”
“現在正常了嗎?”有記者問。
“現在不正常不是缺心眼嗎?”王千源反問道,隨即就吹起來,“我是一個非常聰慧的男孩,入戲的時間快,出戲的時間也快,但是你們別忘了,我是一個近20年工齡的職業演員。之前我已經體驗了無數的生活,快進快出已經成為了我的本領,就跟貓上樹一樣。”
對“人質”演員真下狠手
《解救吾先生》採用的是紀錄片式的手法,為了能夠讓表演變得真實,王千源除了在精神上讓自己接近悍匪華子的真實狀態。在出手上,也是下了狠手,不管是虐人還是被虐,都毫不留情。
片中有跟另一位人質小竇的一場戲,演員蔡鷺需要演出害怕的表情,但演了多次都不到位。“都是演小品式的表情。”王千源心中著急,提出演最后一遍,蔡鷺剛一說完話,王千源就狠狠地抽了他一巴掌,“挨打的感覺,你們可能很久沒有嘗試了,就是頭皮發麻發緊的感覺,瞬間皮膚的擠壓和反彈。當你真正挨打后,你的表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打完之后,連導演都蒙了,“走戲的時候沒有這麼走啊!”但是效果很好,“空氣中彌漫著肅然起敬的味道,值了!”當然,戲一停,王千源馬上就抱著蔡鷺連聲道歉。
有趣的是, 這場戲打完后,別的演員也都學會了,片中有一場幾名綁匪圍著劉德華打的戲,“都是真打,但是效果好啊!”王千源不無得意地笑道。
打人狠,但是自己被打也絕不含糊。片中有一場劉燁拘捕時從背后扑倒他的戲。劉燁是他師弟,不敢全力扑他,然后有意把他拎起來,怕他受傷。王千源自己不干了,說,“別鬧了,警察扑匪徒,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干脆揪頭發吧,說完就后悔了,揪得真是疼。”這場戲拍了4條,兩條全景,兩條特寫。
“被扑倒的感覺如何?”記者問,“當時的感覺就是發蒙。”他淡淡地回答。
對小角色從來不敢馬虎
“你演戲后會不會激發你內心的惡?”“我內心的惡,別我演的會激發你內心的惡,”王千源呵呵一樂,“有可能,所以我都沒讓我女兒參加首映式。”
電影中最后一場臨刑前的戲,他喝了一晚上酒,沒睡,結果到現場后發現眼皮腫了。片中還有一場華子跟女朋友在醫院外見面的戲,王千源7天真的沒有洗頭,就是為了找到7天沒洗頭的粘連感和酸臭感。“我不相信化妝師能夠把我做出來。”
演了將近20年的戲,38歲時,王千源才憑借電影《鋼的琴》在東京拿到人生第一個影帝。回首自己的演員生涯,王千源感慨地說:人的命啊,回頭看,每一步都促使你走到今天。如果當年一炮走紅,我就沒有機會嘗試這麼多的角色,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玩命的演戲。
年輕時不是沒有抱怨。演楊亞洲導演的電視劇《浪漫的事》時,他很想演陳建斌的裁縫角色,可以跟倪萍對戲。“我在職業高中學的就是裁縫,演起來一定輕車熟路。”在《空鏡子》中,他演一個包二奶的房地產商,開著奔馳。“但當時,我連坐都沒有坐過。”他羨慕廖凡的角色,開著摩托,耍酷,“年輕時不理解。”但楊亞洲替他寬心,“你就是一‘混兒’。”他苦笑,“用現在的話就是百搭唄。”
對於這些小角色,王千源從來不敢馬虎。第一部出演的電影是霍建起導演的《贏家》,王千源飾演一位胳膊有殘疾的運動員,是男四號,為了做到真實,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練習盤腿系鞋帶,不幸的是,偏偏這段膠片在洗印的時候洗壞了,為此,劇組專門在北影廠裡面又搭了布景,讓他重新演了一遍,這讓他知道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的道理,付出總是有回報的。
現在的王千源在演戲上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跟許鞍華合作《黃金年代》、跟吳宇森合作《太平輪》。他把自己的表演技巧歸結為“體驗加表現”的方法。為了保持身材,他每天5點半起床健身,“年輕時有這麼多時間閑著,卻不懂得珍惜生命。”(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