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京華時報:拍好愛情片為啥這麼難

祖紀妍

2015年10月26日07:07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拍好愛情片為啥這麼難

  昨天,在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寧浩、徐崢、陳思誠、韓延、俞白眉、田曉鵬等一票中國新生代導演與電影學界齊聚一堂,暢談各自的電影觀念。同時會議上也公布了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的最新結果。整體上來看觀眾的口味正在逐漸分化,眾口難調的困境在向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的趨勢發展。雖然,對於不同電影,專家與觀眾有時會稍有爭議,但是每個類型的電影都有佼佼者涌現,唯獨愛情片的口碑和新鮮度都顯得低迷。想想當年的《甜蜜蜜》,回想一下曾經的《花樣年華》《雲水謠》,優秀的愛情片一直比較匱乏(青春片除外)。這不禁使人要問,愛情片究竟怎麼了?

  其實,這個問題也並不只是出現在中國。從世界范圍內的類型片發展來看,愛情片屬於比較早熟的電影類型。故事程式發展比較完善,人物形象的常規特征比較明顯,經典又非常多而且難以超越……種種原因使得愛情題材電影在整個世界都很難拍。與此同時,觀眾對愛情電影的期待又各不相同。看動作電影,激烈的畫面可以使所有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看喜劇電影,幽默的台詞和夸張的動作會戳中觀眾的集體笑點﹔驚悚或懸疑電影可以通過精巧的故事結構、復雜的敘事邏輯帶動觀眾一塊兒進行燒腦運動。但是愛情片不行,愛情是一件過於個人化的“小事”,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經驗,但卻又各不相同。每個人對愛情都有話想說,常規的故事早已經被前人講得差不多了,要想在老題材中開發新角度就要承擔一部分觀眾拒絕接受的風險。愛情片因為觀眾的個體化差異,想要開發出新的敘述角度絕對難上加難。

  另外,愛情元素幾乎已成為一部電影的必備元素,甚至連動畫片也“非愛情不電影”。各種類型的電影與愛情元素的雜糅更加沖擊了原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愛情片市場。比如國慶檔票房火爆的《港囧》和《夏洛特煩惱》,本質上都屬於喜劇片與愛情片的類型雜糅。前者再多一點動作,后者再加一點奇幻。但是大家都會把他們視為喜劇片的成功案例來考量而忽視了愛情作為故事主線的決定性力量。所以愛情片難,還因為愛情片的屬性已經在后好萊塢時代的類型雜糅的背景下顯得過於面目不清、不具有辨識度。

  那怎麼辦呢?每次談到創作出路就言必稱好萊塢,這次也不例外,多向成熟化的工業體系學習一下也是極好的。但是這種學習絕對不是用極其不認真的態度翻拍一遍那麼簡單——這種行為隻會把面臨整體危機的愛情片類型越搞越爛。如果再來幾部《命中注定》或《新娘大作戰》,估計我們大家就都不相信愛情了。這裡所說的學習,是一種重新對類型元素進行組合和嫁接的學習。愛情元素嫁接到喜劇片上,就是喜劇片的成功,但是如果把喜劇元素移植到純粹的愛情故事裡,成就的應該就是愛情片了,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假結婚》。類似的思路還包括,把音樂元素嫁接到愛情片中的《曾經》《再次出發》、把舞蹈元素嫁接到愛情片上的《舞出我人生》、翻拍眾所周知的童話經典比如《灰姑娘》等。改編經典的方向尤其大有可為,試想要是中國導演能夠拍出質量上乘的電影版《牡丹亭》《紅樓夢》《西廂記》,那中國愛情片的口碑絕對有望逆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