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優的話讓明星“過度消費”成為輿論界關心話題,實際上,葛優也曾經在一年中有三部賀歲片同時上映,一時間風頭無兩,惹來不少負面。如今他或許是吸取了教訓,近兩年就一直宅在家,沒有接戲,拒絕極具誘惑力的真人秀,特別愛惜自己的羽毛。
從經濟的角度看,超出一定界限,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消費,就叫過度消費。而超出一定界限,與明星藝術水平、能力、精力、體力不相適應的消費,就叫“明星過度消費”,它會過度透支明星藝術生命,損害是明星身心健康,擾亂觀眾審美情趣,看風頭出盡,卻也無異於飲鴆止渴。明星自己叫苦喊累,觀眾也“感覺無法再愛”了。
胡歌、鄧超、李晨等一系列過度消費的名單上,還可以羅列更長。你或許可以說,誰在這個名單上,就可以証明他很紅,可是你也會暗暗擔心,他還能再這樣紅多久?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明星過度消費”有原因。從主觀上說,明星“各領風騷三五年”,常青樹不多,而且想紅起來很難,如有幸走紅,就想把走紅效應擴大到極致,能多演就盡量多演,誰知道自己還能紅幾天,所以也就隻好趁著這個時間趕緊多撈錢,一旦人氣下降、年老色衰,隻有后悔莫及了。
客觀上來說也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家都有湊熱鬧的追捧心理,哪個明星火了就都會去追,以為ta全都是好的,各個制作方、電視台都深知觀眾心理,更是對ta趨之若鹜、給出無數邀請、合同。
可是,藝術是有規律的,“過度消費”必然會掏空自己,江郎才盡,甚至露餡、出丑,如果不及時學習、調整、休息,“星路”還能走多久,就是大疑問了。
所以,有理智、有遠見的明星,應該主動拒絕“過度消費”,深知自己的底線,堅持自己的原則。就像葛優,真人秀邀約再多都無動於衷。比如海清,一年隻拍一部戲,這樣在劇本上就能精挑細選。比如江一燕,不碰真人秀,有空的時間就堅持做公益、支教,去非洲大草原玩攝影,這對以后的人物創作也必定會有營養。
明星隻有不過度消費自己,不斷積蓄能量,才能攀登藝術高峰,而不是熱鬧一時,來去匆匆。因此,那些“過度消費”的明星不妨學學他們,試著停下來反思一下,觀眾將會更愛新鮮、神秘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