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個性服務人機交互 虛擬機器人開啟"訂制化生活"

2015年11月05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虛擬機器人開啟“訂制化生活”

  插畫:李瑞寧

  未來世界的生活,或許是這樣:

  清晨起床,機器人語音提示天氣溫度,為你搭配好著裝﹔機器人參照你的口味提前訂好早餐,根據你的行程安排訂車﹔如果忙於加班,機器人還會提醒:主人,該安排健身娛樂了……

  如果以上場景代表了對人工智能的一種想象,如今,基於互聯網技術生成的虛擬機器人,正以人格化的服務敲開日常生活之門。

  日前,互聯網企業在虛擬機器人領域頻繁布局發力:百度“度秘”、阿裡“雲客服”、騰訊“小微”、“悠悠小秘”、“V助理”等一批虛擬機器人上線或試用,為用戶提供多種生活服務、解決各類日常問題。業內專家分析,虛擬機器人雖尚處起步階段,但發展潛力巨大。

  從人機對話到個性服務

  “網絡私人秘書”現身

  “你好!”“小伙伴你好啊!”

  “你是誰?”“我是你的小秘書度秘呀!”

  “今天天氣怎樣?”“北京今天6℃—17℃,霾轉多雲,微風。”

  除了天氣,“度秘”還會自我介紹:“我可以為你提供很多服務,比如搜電影、找餐館、說笑話、查天氣等。我還在學習中,會不斷給你帶來驚喜哦!”

  虛擬機器人“度秘”,是百度最近推出的一項智能服務應用。點開手機“我的度秘”,即可與這個有著一雙藍眼睛、胸前一顆小紅心的“萌寵”在線對話。

  不同於科幻電影中的高智能人形機器人,也不同於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虛擬機器人是面向大眾的一種互聯網智能應用,以個性化服務為特色,為人們帶來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讓你擁有了自己的“網絡私人秘書”。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虛擬機器人的發展之所以如火如荼,是找准了用戶需求。

  “幫我找找最近熱映的電影。”

  “正在熱映的電影都很棒哦!我們要不要一起看看這一部?”虛擬機器人“度秘”推薦了電影《小王子》。

  “若是想看其它的電影,請戳下方。”“度秘”補充。

  下午要開會,虛擬機器人“小娜”會准時通知你時間到了。如果你還在另外一個會議中尚未結束,可以在“小娜”提供的卡片中點擊向下擴展按鈕,就能看到她為你提供的“遲到”和“加入Skype會議”等幾個選項,供你判斷選用。

  具有個性化服務、人機交互功能的虛擬機器人,“解放”了用戶的雙手和大腦,就像生活中一個真實的“小秘書”“小助手”一樣,走進了更多網民的生活。

  從構建平台到技術革新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

  環顧全球,在虛擬機器人“熱土”爭奪戰中,國內外互聯網企業都在大舉發力。

  在美國,蘋果、微軟等巨頭們早已制定戰略,頻頻進軍虛擬機器人領域。

  蘋果公司有大名鼎鼎的Siri語音助手,微軟也推出了人機對話和提供語音服務的“小冰”和 “小娜”。創業公司Magic則以短信模式提供按需式秘書服務,用戶隻要把需求告訴它,Magic就會分析你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哪種服務質量和體驗最好,然后提供幫助,這一模式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青睞。

  在國內,虛擬機器人領域也吸引了從巨頭到創業企業的多方關注。它們施展各自的平台優勢,紛紛摩拳擦掌。

  百度發布“度秘”,嘗試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如餐飲預訂、電影票購買、寵物美容等服務都可以通過“度秘”完成。阿裡巴巴通過支付寶平台“入駐”三個雲客服機器人,24小時在線解答用戶疑問,還可以教用戶余額寶如何賺錢。騰訊也不甘落后,其微信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微”也將上線,可為用戶進行圖像處理、匹配交友信息等。

  一批諸如“悠悠小秘”“V助理”“助理來也”等基於互聯網平台的虛擬機器人助手式功能和應用,不斷涌現。

  為了滿足用戶從搜集信息到搜集服務的互聯網需求,虛擬機器人正不斷創新優化,不斷提升個性化、深度化服務。而這樣的服務,也會反過來影響甚至顛覆人們的生活方式。

  阿裡巴巴支付寶“雲客服”不僅能理解客戶說話的上下文,還具備自我學習能力。負責該項目的李智灝說,為了讓機器人學到最好的對話和問答策略,技術人員會通過用戶滿意度模型,過濾掉現實中一些服務質量欠佳的客服記錄。同時,設計公式讓機器人結合上下文自動去判斷補充哪個詞更合適。除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與用戶交流對話,“V助理”等虛擬機器人應用還採用半人工方式,用人工客服補充回答。

  技術革新,正讓虛擬機器人具備更多可能。在今年的國際計算語言學聯合會年會上,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生表示,機器人只是一個載體,其背后體現的是服務能力和技術實力。

  從精准服務到場景拓展

  瞄准下一個發力點

  當然,客觀而言,虛擬機器人才剛剛起步。

  “搜索精度差,提供的結果跟預先設想的相差十萬八千裡”﹔“服務反應慢,發出指令后等待很久也不回復”﹔“服務場景還很局限,能干的事兒不多”﹔“無法解答時,總顯示無法收集信息”……在實際具體的服務中,虛擬機器人暴露出不少尷尬,引發用戶吐槽。

  不管Siri還是“小冰”,都還停留在“聊天工具”“賣萌工具”的階段﹔“度秘”“雲客服”等,也還處於摸索服務中。

  就目前來說,不少虛擬機器人技術尚在研發,還未擁有發達的類人“大腦”和“神經系統”。李生舉了兩個例子:“別人對你說‘你可真行’,那麼他是在夸獎你,還是在責怪你?這需要基於特定的語境才能分析出來﹔反過來,一種意思也會有多種表達方式,比如說‘我餓了’和‘我的肚子咕咕叫了’字面表達雖不同,意思卻一致。”

  除了技術因素的考量,虛擬機器人的發力點還該落在哪裡?

  有業內人士認為,打開虛擬機器人發展的新路徑,場景拓展勢在必行。虛擬機器人應廣泛接入出行、旅游、醫療等各類服務,覆蓋與人們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提供的生活服務場景越多,才能越“懂用戶”。

  騰訊微信工程師認為,真正的機器人應該為用戶提供更高的價值,實現商業的閉環。對“小微”來說,將用戶交流和微信支付串聯起來,平滑接入微信公眾號以及錢包、打車、購物等各種生活服務,帶來了完整的微信內O2O閉環生態體系。

  在這樣的趨勢下,提供精准服務,構建生活場景入口,或許會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爭先發展的方向。相信未來世界的精彩,將會加速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記者 尚丹 王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