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視窗·透視微信群(上)

有人覺得實用有人卻覺得煩不勝煩 你在"群"裡嗎?

記者 杜海濤 林麗鸝

2015年11月13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你在“群”裡嗎?(視窗·透視微信群(上))

    今天,很多人都加入了微信群。這種通過微信在網上把人與人聯結在一起的虛擬社群,正在滲透和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和生活。交流信息、溝通聯絡,微信群很方便﹔而無用信息多、無關人員雜,又容易給個人造成干擾。一些人利用微信群開展商業推銷,發布產品廣告,更違背了建立微信群的初衷。

  那麼,該不該加入微信群?能不能用好微信群?怎樣處理好網絡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的關系?近日,我們走訪了部分微信用戶和專家學者。

  從方便到干擾——

  ●單位群、部門群、客戶群、同學群、家長群……微信群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時空界限,很多人感覺被微信群“綁架”,每時每刻都處於社交狀態

  看到手機屏幕上接連蹦出十幾條消息,張卓說:“一定又是被拉進了某個微信群。”果然,當他拿起手機,發現自己又被拉入了一個投資交流群。

  37歲的張卓是沈陽某電器公司銷售經理,起初,為了便於工作,他和幾個同事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分享經驗、交流信息,帶來了很多方便:“比如,以前發通知要給每個人發信息,現在直接發到群裡,大家都能看到。通過微信群可以同時參與幾個銷售小組的討論,效率大大提高。”

  嘗到甜頭后,張卓對微信群的熱情越來越高。他不僅自己主動建群,也願意被別人拉入不同的群。可是,隨著微信群越建越多、人越來越雜,張卓的煩惱隨之而來:

  “現在感覺被微信群綁架了。工作群就有幾個,比如總公司群、部門群、小組群、客戶群﹔生活群就更多了,有家庭群、同學群、校友群,還有各種因興趣結緣的投資理財群、生活竅門群、健身跑步群……打開手機,各種信息扑面而來:有安排工作、分享體驗的,有交流感情、賣弄文採的,還有絮叨瑣事、發泄牢騷的,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信息,我已經招架不住了。”

  有人分析,微信群信息的狂轟濫炸,至少給人們帶來了三大壓力:

  ——微信群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時空界限,隨時在線增加工作壓力。

  “過去使用電腦QQ群,只是白天工作時間在線﹔現在用手機微信群,就是24小時在線,晚上或者周末休息時,單位領導也有可能在微信群裡布置工作、客戶也可能在群裡提出要求。現在,我晚上也不敢關機,工作生活分不開,周末也感覺不到放鬆,壓力實在太大了。” 張卓說。

  ——微信群把各種信息“晒”在公共空間,容易侵犯個人隱私,增加生活壓力。

  樓芸是北京某出版社編輯,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班裡老師、家長建立了微信群,一起分享孩子成長的點滴,樓芸覺得很實用。“直到今年暑假前,兒子因為淘氣,在教室的牆上畫了一幅畫,弄臟了牆面,被老師批評,我本以為這事就到此為止,沒想到,班主任把這事‘公告’在群裡,全班家長都知道了。”

  “我覺得這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樓芸說,涉及孩子的問題,應單獨與家長溝通,不該隨意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

  在群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從傳統的“管道式”變成了“廣場式”。在微信群裡發言,就相當於在廣場上喊話,這種有意無意侵犯隱私、傷害感情的狀況並不少見。

  ——微信群面對的是網絡空間和虛擬對象,容易放大社會焦慮,增加交際壓力。

  張卓說:“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起手機看看,生怕錯過了群裡的消息。過去半個小時看一次,現在幾分鐘就想看一下,去衛生間不帶手機都覺得少點什麼。感覺自己患上了微信群依賴症。”

  在車上、在路上,在睡前、在醒后,人們爭分奪秒刷著手機,沉浸在各種虛擬的“群”裡,甚至面對面坐在一起也寧願撥弄手機,不肯直接交流,這種對“群”的依賴,反而加劇了人們內心的孤獨。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認為,人們的社交圈是一個包括內核圈、外層圈的分層結構。內核圈是由強關系組成的緊密圈,外層圈是體現弱關系的一般圈。對微信群來說,因為不見面、不認識的人也能形成社群,這就可能使外層圈的交流沖淡了內核圈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看似多了,關系卻變淡了。”

  從主動到被動——

  ●在微信群裡被要求點贊、投票、發紅包,人情債沒完沒了,也缺少面對面交流的真誠和快樂

  “每天的工作從起床后處理‘群’消息開始。”這是微信團隊《微信生活白皮書》中描述的一個典型微信用戶行為習慣。截至目前,微信全國活躍用戶已達5.5億,他們中大多數人都被拉進了各種“群”。

  然而,人們在主動使用微信群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一種“被動”:

  “請群裡好友幫忙給1號寶寶投票……”

  “請大家幫忙轉發……”

  “我要集齊××個贊、請大家幫忙……”

  “過節發個紅包唄……”

  你隻要用過微信群,就一定對這類信息不陌生:求點贊的、拉票的、討紅包的、求關注的……“最初,看到朋友們在群裡刷屏,要求幫忙給孩子投票,我都幫著投。后來類似邀請越來越多,操作起來實在很累,可礙於面子,也無法視而不見。為應付這些事情,真是煩不勝煩。” 在北京一家報社工作的周超說,“最上鏡寶寶、顏值最高家庭,這樣靠拉票評選出的獎項,有什麼意義?”

  周超說:“朋友拉票求贊,不搭理顯得不禮貌,但每個都搭理確實沒那閑工夫。感覺在群裡,人情債沒完沒了。”

  微信群不僅讓人們被面子“綁架”,被人情“綁架”,也被信息過載“綁架”。

  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研究發現,每個人最緊密的交際圈子其實隻有三五個人,然后是12到15人,再然后是50人,個人能支配的最大的穩定社交人數也不過是150人左右。這就是有名的鄧巴理論。現在,微信群動輒一兩百人,甚至是好幾百人,從聯系的人數來講,已經超過了人們能穩定聯系的上限。同時,由於微信群無法按照主題或發言人查看信息、分時段或分發言人保存信息等,當群裡成員過多就會造成信息過載。

  “有些人愛在群裡秀照片甚至語音秀歌喉,有些人明明可以私聊卻偏偏在群裡說。過去我還會爬樓看看群裡說了什麼,現在我越來越發現信息含金量很低,就算錯過了,也不想再理會,實在是太多、太煩了。”周超說。

  有人說,看似微信群裡的好友越來越多,真正的朋友還是原來那幾個﹔看似大家分享的內容豐富,其實瀏覽之后很少能記住。進入微信群,無異於給自己戴上一個枷鎖,雖然“群”裡信息發得熱鬧,卻少了面對面交流的真誠和快樂。

  然而,即使微信群佔據了大部分閑暇生活,多數人仍在退與不退之間糾結,有些人寧願當群裡的“活化石”。

  “有些群感覺沒什麼用,但我也沒退,怕萬一哪天能用上,擴展個新客戶什麼的。”張卓坦言,很多群都是一時活躍,慢慢全成了不活躍的“僵尸群”。

  從信任到擔心——

  ●微信群裡人與人的信任關系建得“倉促”,商業詐騙、隱私窺探可能更加有機可乘

  天南海北、素不相識的人都可以輕輕一點手機,拉到一個群裡聊天。微信在提高社交便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從中嗅到了商機。

  比如,作為目前影響力最大的互聯網知識社群之一,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憑借內容聚集了大量的粉絲,其創始人羅振宇就認為《羅輯思維》是一場互聯網社群商業化試驗,目前估值已經幾億元。有市場人士據此宣稱,社群經濟的春天已經來了。

  微信團隊也樂見微信群的商業化探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微信官方公布了微信群升級的新規則:人數允許超100人,但被邀請加入超過100人群的微信好友必須是已開通微信支付的用戶,其商業化策略十分明顯。

  然而,伴隨著微信群商業化的探索,群營銷中出現了不少坑蒙拐騙的案例。在一些微信群裡,不時有人發來某某產品的促銷信息、某某產品的使用報告等,有可能就是銷售陷阱。

  山東師范大學的張媛說:“我曾經在一個公號的群裡買過瘦腿襪,號稱‘德國制造、每雙298元’,必須兩雙起訂,群主說親自試穿效果特好。我當時覺得公號以前推薦的信息都挺好的,以為這次也會比較靠譜,結果買來后穿了一天就脫絲了。”

  羅家德說:“微信群讓外圍的弱關系圈層進入核心圈層的速度比以往加快了,人們彼此間信任的建立也在加快,但這種信任並不是在真實關系中通過高頻互動建立起來的信任,這無疑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

  據報道,湖北荊州的鄒女士被邀請進一個微信群,接到了“好友”送來的祝福紅包。讓她感到詫異的是,往常都是直接拆紅包收錢,但這次卻需要補充個人信息。看到微信紅包內有100元,她按照提示補充了個人信息,並輸入了微信錢包密碼。誰知沒多久,鄒女士接到信息:微信錢包內非但沒有轉進100元,反而少了100元,直到此時鄒女士才意識到被騙了。后來,警方查明,鄒女士收到的微信紅包實際上是木馬程序,用來盜取支付寶、微信錢包、網銀等賬戶和密碼。最近,一些地方已經發生了多起微信紅包詐騙案件。

  羅家德認為,微信群是真實關系與虛擬關系的融合,並有將弱關系催化為強關系的巨大作用。由此,商業詐騙、隱私窺探都可能更加“便利”,這些潛在風險值得每個微信用戶警惕。

  鏈接

  網友談微信群——

  “群”裡人挺多,能談心的少

  @北方的小獅子:我的微信裡面有幾十個微信群、幾百個“好友”,但奇怪的是,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卻難找到一個可以好好聊聊的人。

  @時光慢些走:有時真不願意在微信群裡發信息,一方面擔心自己成為話題終結者,另一方面也怕打擾別人的生活。

  @后知后覺:每晚躺在床上盯微信群、看朋友圈,一下子就過了12點,非常影響休息。第二天想想,其實沒刷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北漂的南方人:微信群裡人越多,說話的人越少,一個幾十甚至幾百人的群,最后往往隻有幾個人聊天了。

  @那一朵茶花:微信群、朋友圈,看得多了有些焦躁。有的時候,索性把這些都丟開,反而能尋得一刻清靜。

  @流水咖啡館:在微信群裡認識新朋友是一件開心事,但被人在微信群裡八卦隱私又是一件煩心事。微信群可以用,但要巧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