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巨浪》好看不失實 收視率位居下半年抗戰劇第一

2015年11月14日05:38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專家認為《巨浪》好看不失實

  《巨浪》劇照。

  紅色青春抗戰劇《巨浪》日前在北京衛視收官,該劇自播出以來收視率逐步走高,CSM34平均收視率達0.7%,在今年下半年各衛視播出的抗戰獻禮題材電視劇中收視率排名第一,網絡點擊率已突破3億次。在抗戰劇頻繁被指“雷劇”“神劇”的背景下,《巨浪》的成功被業內看作是“抗戰正劇”的一次正本清源。

  《巨浪》是北京市委宣傳部推出的重點項目,全景式展現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抗戰史,在影視劇中首次反映北京知識青年抗戰。導演蘇舟介紹,《巨浪》根據我國戰地攝影師沙飛、吳印咸等人的真實經歷改編,劇中穿插了中國共產黨抗戰史上的九大歷史事件,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百位以上。對此,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陸兵認為,這種題材上的求新求變,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抗戰雷劇的內容局限,“過去大家都在一種宣傳的誤區裡搞創作,作者習慣於憋在屋子裡想故事,其實真正的歷史要精彩得多。”

  陸兵還稱贊劇中歷史細節比較講究,“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在看《巨浪》時就發現,這部劇在創作時一定是經過了嚴格的歷史背景調查。”他舉例說,對於歷史上的“一二·九”運動,有觀點認為當時是學生自發組織的,但經黨史研究,運動是有共產黨的領導,而這一點在《巨浪》中得到了體現。再比如,劇中人物吳鴻運參加的學生團,其實在歷史上對應的就是南苑機場的學生軍29軍軍事訓練團,“這段研究也是最近才發現的,以前幾乎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

  “現在有些抗戰劇為了收視元素,經常會編造一些觀眾喜歡的情節,比如暗殺、美人計等。”陸兵表示,這其實與歷史上共產黨的地下工作原則相違背,“當年制定了三大原則,地下工作不搞金錢收買,不搞美人計色誘,也不搞暗殺。”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強調,拍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首要原則就是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和美學觀,“沒有歷史真實,就不可能有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文藝創作不能為了追求收視而唯收視率論,“觀眾的素養需要引導,不能觀眾喜歡看感官刺激,就迎合這種趨勢。”在他看來,《巨浪》堅持在保証可看性的同時,強調歷史真實,具有思想啟示和精神美感,就是落實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重要實踐。

  據了解,未來三五年內,本市還將有十余部圍繞北京特色主題的電視劇推出,包括《京華春秋》《金水橋邊》《大前門》《牛街往事》《南鑼鼓巷》《風雨中關村》等。(記者 李夏至)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