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光明日報:電影市場不能都是年輕人的天下

王鋒

2015年11月16日07:09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電影市場不能都是年輕人的天下

  近年來,中國電影的各項指標屢創新高。然而,在市場持續火爆的同時,觀眾結構東西部失衡、城鄉失衡、年齡失衡等問題卻依然突出,成為中國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潛在隱患。

  據《2015全國影市周報第34期》的數據,全國票房100強的城市中東南沿海城市居多,如廣東、上海、山東等。在浙江省,排名前100的就有杭州、寧波、金華、溫州等8個城市,而西北地區的城市則明顯偏少,陝西、貴州等隻有省會城市入列。不僅數量存在巨大差異,排名先后也是如此,太原市排第36名,貴陽市37名,而在浙江省排第四的溫州市全國排名第35位。票房排名和觀眾人數成正比,由此可見,東南地區觀眾多,西北地區觀眾少。粗略估計,至少相差8倍以上。

  截至2014年底,全國銀幕總數已達2.36萬塊,其中縣級城市擁有的數字銀幕7204塊,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按2014年年末全國鄉村常住人口61866萬人、城鎮常住人口74916萬人來計算,農村平均85877人才有一個影院,城市則是45692人享用一個影院。影院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縣鎮稀少,農村基本沒有。

  近年來,電影行業有一句流行語,即“得青年者得天下”,說明當下電影的主要觀眾是年輕人。相關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2015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80后、90后共約32%的電影觀眾貢獻了近八成中國電影票房,即約4000萬年輕人(16-35歲)貢獻了約230億元票房,成為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

  綜上所述,我國電影觀眾結構失衡現象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甚至影響到電影創作發行放映的發展走向。比如,由於城市觀眾多,農村觀眾少,創作者為了獲得更多票房,更偏向於選擇城市觀眾喜聞樂見的都市題材,而農村題材創作卻鮮有人問津﹔青年觀眾多,中老年和兒童觀眾相對較少,就導致擁有眾多青年觀眾群體的青春、愛情、喜劇等題材扎堆,而適合中老年和兒童觀看的電影卻越來越冷門。有什麼樣的電影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觀眾,反過來說,就是有什麼樣的觀眾會催生出什麼樣的電影。健康的電影產業應該具有在地區、城鎮、年齡層面上都分布均衡的觀眾群體,這樣才能引導電影創作生產的多樣化發展。因此,觀眾分布失衡問題亟待解決。

  深入研究東西部地區觀眾失衡現象,我們發現東西部經濟發展差異雖大,票價差距卻不明顯。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平均票價為41.9元,三線城市南寧則是39元,比二線城市杭州市的均價35.7元還高不少。票價高一定程度上又導致上座率低,與其讓影院座位空著浪費,不如讓利於民。因此,應該根據各地經濟發展制定科學的階梯式票價。

  此外,為了緩解城鄉觀眾失衡現象,當務之急是大力興建縣級乃至鎮級電影院。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為縣級電影市場創造了巨大市場空間。如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在縣級城市多廳數字影院全覆蓋的基礎上,2014年新建鎮級數字影院12家,全省鎮級影院已達42家186廳,年度票房超過400萬元有6家,溫州平陽縣鰲江鎮的鰲江影城票房達到1100多萬元。近年來,政府也通過各種政策扶持縣級電影院建設。《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13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縣級市和有條件縣城的數字影院建設改造任務。一方面是市場的巨大潛力,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支持,縣級乃至鎮級電影院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針對不同年齡層觀影群體失衡問題,則應從源頭著手,優化影片種類。一部適合全家人共同觀看的電影《捉妖記》今年暑期檔雄霸銀幕數日,除了影片自身質量精良等原因,也從側面說明市場對全家歡影片的渴求和這類電影的缺失。適合中老年人觀看的溫情養心的影片更是鳳毛麟角。為了優化片源,有效對接和滿足不同年齡層觀影群體的需求,除了提升電影品質、開拓類型探索外,還可從引進片源入手,多選擇諸如印度的《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巴西的《上帝之城》之類的作品,而不隻將眼光局限於好萊塢大片。

  馬克思說過,需要決定生產。電影觀眾的結構性調整是關系到電影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時機,推進差異化電影市場體系建設,通過制度化安排、政策性保障鼓勵電影創作生產和發行放映的多樣化探索。有效保障不同群體的觀影權利,中國電影產業才能走上和諧的發展之路。

  (作者為浙江傳媒學院電視藝術學院講師)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