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宣布第5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時,憑《百日告別》得獎的林嘉欣第一反應是掩面,需知道,她的對手包括了舒淇、張艾嘉、趙濤和宋芸樺,也難怪林嘉欣覺得自己得獎機會不大。上台領獎林嘉欣顯然毫無准備,甚至差點忘記感謝自己的先生。這次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對她來說是完成了金馬獎上“最佳新演員”“最佳女配角”“最佳女主角”的大滿貫,捧著自己的獎杯,林嘉欣隻曉得不斷重復“沒想到我運氣那麼好”。
談感受:腦子一片空白
林嘉欣坦言,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會獲獎。她回憶說,在公布結果前,坐在旁邊鈕承澤問她要不要喝口白酒放鬆一下。“我告訴他我本來就很放鬆,因為根本沒想過要上台,也完全沒准備獲獎感言。”當得知自己獲獎,林嘉欣形容感覺像“晃了一下”,腦子一片空白。“當時好害怕,我抱著張姐(張艾嘉)問‘我能不上去嗎’,那種感覺跟第一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時一樣,暈和害怕。”也因為沒准備得獎詞,林嘉欣甚至連經紀人林姍姍都忘了感謝,還差點忘了感謝丈夫袁劍偉,全靠張艾嘉在台下提醒。
雖然林嘉欣從來沒想過得獎,但當晚負責頒獎的李安卻表示,早就料到林嘉欣能得獎。李安曾跟媒體表示,自己一直對林嘉欣印象深刻,雖然還沒看《百日告別》,但知道她是個很努力的演員,看了片花就感覺她會獲獎。得知李安對自己的賞識,林嘉欣一臉感激。她透露以前曾經去李安導演的戲試鏡,但最后沒有得到這個機會“很沮喪,很失望,這件事刺激了我,但也鼓勵了我要更加努力。”
拿到獎杯后,林嘉欣終於冷靜下來,“很開心,但也會保持平常心。一部戲要得獎涉及很多因素,強求不來,人生就是這樣。”初以歌手出道的林嘉欣因為熱愛電影而放棄了音樂之路。“是電影選擇了我,拿了這個獎,也說明當時的選擇沒有錯。”
這個“不強求”的獎對於林嘉欣來說分量很重。“意義很大,這是我回歸台灣的第一部戲。之前很多人都忘記了我是從台灣去香港發展的,所以拍的時候我很用心。”林嘉欣想將這座金馬獎杯留在台灣,送給《百日告別》的導演林書宇。“我的電影事業雖然開端在香港,我也從來沒有在台灣留下任何東西,所以我想把獎杯留在台灣。”不過,林嘉欣這個美好的願望遭到林書宇拒絕。“導演怕我后悔,一直說不行,讓我一定要拿回香港,我說我不會后悔的。”
談生活:一包薯片就滿足
在《百日告別》中,林嘉欣飾演的角色遭逢未婚夫意外喪生,而電影開拍前一個月,她的父親也過世。“雖然拍攝期間很痛苦,但他在天堂守護我,很多場戲給我很大的力量和勇氣,可以面對他的離開。”林嘉欣說,也因為自己的生活和電影有類似的遭遇,因此演繹起來會思考更多。
失去家人的經歷讓林嘉欣更熱愛生活。雖然金馬獎慶功宴后已是凌晨3時,但她依然堅持第二天就回香港,“我很想念我的兩個女兒。”身為媽媽的林嘉欣也會有孩童心。得獎后在后台與先生通電話報喜時,當問到回去之后想吃什麼,她脫口而出“想吃薯片”。“我就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一直好想吃薯片,但這段時間為了保持狀態都不敢吃。”
獲得金馬獎后的林嘉欣不願意改變原本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會因為獲獎而接更多的劇本,有好的角色和劇本很難,自己選擇往往比較慢。”林嘉欣很怕被時間所迫,她認為隻有慢慢拍,才能拍出好電影。她透露接下來將與張學友再度合作電影《法吻》,這也是林嘉欣丈夫袁劍偉的電影處女作。特派記者 黃玉瑜 發自台北
陳國富談女主角之爭
舒淇表演空間太小
林嘉欣憑借《百日告別》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爆冷贏了此前熱門候選人舒淇和趙濤,最佳男主角則是由非專業演員馮小剛獲得。頒獎禮結束后,獎項的評定成為最大的焦點。
本屆金馬評審團主席陳國富表示今年的評選過程非常順利,並幽默地說:“雖然還是有刀光劍影,但是在祥和的氣氛裡面,糾結還是有的,沒有發生肢體沖突。”
對於最受爭議的最佳女主角的評選,陳國富透露,“我們經過了幾番討論,大家都覺得為難,因為女演員評選中並沒有出現一面倒的傾向。”陳國富認為幾位被提名女演員的表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電影表達方式的限制。例如舒淇在創作理念下要求“零度”表演﹔而趙濤的《山河故人》和張艾嘉的《華麗上班族》則需要邊表演邊跳舞,影響了完整的電影表達,而林嘉欣則表現了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痛楚。“她是很特別的表演,先隱藏,然后有個爆發,影片給她的空間比較足。”
對於男主角評選,陳國富表示馮小剛是以超半數的票數壓倒性勝利,“馮小剛從電影內容看,贏面就比較大。沒有人質疑他的演技,大家討論的是為什麼不給其他人機會。但很快我們就看到馮小剛的票數是過半的。”
■記者手記
不爆冷就不是金馬
已經落幕的第52屆金馬獎話題熱度不減,很大原因是對於獎項“爆冷”的討論,包括導演馮小剛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之爭舒淇不敵林嘉欣,很少人能看懂的《刺客聶隱娘》,則助侯孝賢獲得了人生當中首個“最佳劇情片”獎。
盡管結果出乎意料,但在這個“不按常理”的評選結果背后,卻可以清晰看出金馬獎的藝術傾向。觀察近幾年金馬獎最具分量的“最佳劇情片”獲獎名單,包括了《不能沒有你》《當愛來的時候》《神探亨特張》《爸媽不在家》《推拿》這些文藝類型片獲得。另一個同樣具有分量的“最佳導演”獎裡,得獎名單上的戴立忍、鐘孟宏、許鞍華等,他們都代表著同一類審美傾向。有意思的是,最佳新導演的選擇似乎更標志了金馬的口味,畢贛《少年巴比倫》所代表文藝電影成功打敗了蘇有朋《左耳》和陳玉珊《我的少女時代》所代表的商業電影。這些選擇無不宣示了金馬獎的“爆冷”結果中所蘊涵的邏輯:藝術為上。這也正是金馬獎獨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