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好萊塢已確定上映日期的翻拍電影隻有4部。而在2005、2006兩年,翻拍片曾高達34部。
IP熱當頭,影視劇、話劇、舞台劇之間互相翻拍早已成為常態,近來中國影人的視野更是已經頻頻“走出國門”,翻拍起了外國電影——日本大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最近成為熱門,其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鋪》等均將被拍攝中國版。至於今年已經上映的翻拍片,則有《命中注定》、《新娘大作戰》、《我是証人》等不下10部。只是,從目前來看,翻拍后的作品在中國往往表現平平。看來,要想成功,需在改編上下足功夫,而不能借助於一個“洋出身”。
翻拍好萊塢,少有成功者
翻拍外國電影其實早已有之,但口碑一直不佳。張藝謀就曾拍了一部背負爛片罵名的《三槍拍案驚奇》,該片翻拍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宮》。在2011年,由劉德華、鞏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則翻拍自好萊塢喜劇電影《男人百分百》,同樣,電影票房和口碑在低位徘徊。
雖然翻拍難以獲得觀眾緣,但是,這並不能阻止電影翻拍在今年大爆發:湯唯和廖凡主演的《命中注定》,翻拍自1994年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好萊塢經典愛情電影《Only you》(中文片名《我心屬於你》)﹔楊穎、倪妮主演的《新娘大作戰》,翻拍自安妮·海瑟薇和凱特·哈德森的《結婚大作戰》﹔舒淇、馮紹峰、宋茜主演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翻拍自朱莉婭·羅伯茨、卡梅隆·迪亞茲主演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同樣,這些“原籍”好萊塢的作品並未給中國的翻拍影片開出一條成功之路——《命中注定》上映前,曾有票房沖10億的豪言,最終票房不到7000萬﹔《新娘大作戰》最終票房1.7億,雖然尚屬差強人意,但影片口碑遭遇惡評,被批為“沖突不合理,表演太夸張”,很多人甚至質疑為何要翻拍這部在好萊塢本就口碑很糟糕的影片。
翻拍日韓片,更容易成功?
有趣的是,也許因為同屬東方文化范疇,中國翻拍自日韓的電影比好萊塢出身的電影好很多。日前楊冪和鹿晗主演的《我是証人》票房沖過2億,這部影片翻拍自2011年韓國電影《盲証》,兩部電影的導演也都是安尚勛。
中韓兩國的影人在如何翻拍的問題上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討,因此,翻拍起來游刃有余,而不僅僅是套用一個故事。比如,安尚勛就將《我是証人》看作是《盲証》的“中國升級版”,因此,這次拍攝不僅在原作基礎上彌補了他個人創作的遺憾,更像嘗試新的挑戰。原版是一個以案件為中心的懸疑類型片,而新版更強調角色和人物關系,故事結構也更加緊密,使之在內地市場更“接地氣”。
《重返二十歲》的成功模式也頗有新意,至今也被中韓雙方所津津樂道。《重返二十歲》是韓國電影《奇怪的她》的姐妹篇,兩部電影共享由韓國CJ公司開發的同一部劇本,但導演和主演的陣容截然不同,結果兩套人馬根據自己國情拍攝的兩部電影,都非常成功。
但也不表明翻拍日韓片就一定能成功。滕華濤監制,張超、李曉峰、吳大維等主演的《愛之初體驗》,翻拍自日本電影《桃花期》,是2011年日本的暢銷電影。上映4天,票房才315萬。對於這樣的成績,片方顯然難以接受,於是緊急宣布臨時撤下,改期公映。目前,該片的公映時間還沒有確定。
翻拍不能隻看名氣更要接地氣
同在今年上映的《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影片上映后,雖票房不理想,但收獲不俗口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十二公民》的本土化處理做得很好,雖然模擬了在中國不存在的陪審團制度,卻根據每一個人的背景重新設置性格與台詞,展現出了中國社會的眾生相。韓童生等人藝老戲骨的演技,更是烘托出一種來自中國民間的喧鬧,令影片充滿韻味。
可見,翻拍如果把自己限制在原有的框架內,很容易水土不服﹔翻拍不能看重名氣,而要看到其“共鳴”。將於明年1月15日上映的《一切都好》,改編自1990年意大利電影《天倫之旅》。其出品人馬珂表示,翻拍這部電影,正是看中了原故事中濃濃的親情,“美國版《天倫之旅》表達了一種非常普世價值的親情,三年前看時就覺得非常適合改編成一個純正的中國故事。”導演張猛也表示,自己之所以願意執導這部影片,是因為故事切合了飛速發展的中國所面臨的父母和子女之間關系的問題。最終,片方費盡周折,在江志強的幫助下,從一個意大利制片公司那裡,拿到了故事版權。
2015年好萊塢翻拍片近15年來最少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迅猛發展,“洋IP”的風頭將愈來愈烈。日前,英皇電影及萬達電影剛剛宣布獲得東野圭吾暢銷懸疑小說《解憂雜貨鋪》的華語電影及電視版權,就又傳出蘇有朋將執導東野圭吾另一部代表作《嫌疑人X的獻身》的消息。作為日本暢銷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小說一向受影視界青睞,日韓拍攝的影視作品都很多,如今這股潮流刮到中國。
雖然翻拍可以讓中國影人的創意和頭腦變得開闊,中國觀眾也可以觀賞到更多的電影風格。但是,翻拍的思路可以借鑒,不能依賴,否則,就是一種偷懶取巧的行為。幾年前,業內人士就已經在擔憂國產片缺乏創意和原創好劇本,今年以來,圈內人人都談IP,就是這一問題的發酵。而洋IP的流行,更是顯現了本土電影原創匱乏的問題在蔓延。
有數據顯示,2015年好萊塢發行的翻拍電影是近15年來最少的,已確定上映日期的翻拍電影隻有4部。而在2005年和2006兩年,翻拍片曾高達34部。可見,好萊塢已經意識到本土原創的重要性,並及時糾正了自己的路線。對於目前將翻拍視為寶礦和捷徑的中國影人來說,好萊塢的轉變正是一種警醒——與其買版權翻拍外國作品,不如踏實下來做好原創。(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