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爸爸”和“臨時”孩子相處融洽。 主辦方供圖
《閃亮的爸爸》光看節目的標題,大家可能會以為又是一檔主打明星親子類真人秀。但仔細看看名單,潘瑋柏、高雲翔、陳一冰、黃子韜4位明星“爸爸”在現實生活中都還沒當爸爸,而和他們配對的與“兒子”、“女兒”則是來自普通人家的孩子,此前“父子”甚至並不相識。沒有當過父親的大明星和並不習慣鎂光燈下生活的平凡小孩,會在33天共同的生活中產生怎樣的火花呢?這樣新鮮的對碰,讓28日21:08在深圳衛視首播的《閃亮的爸爸》對比起其他的親子真人秀節目多了一點新意,但究竟效果如何,還需要開播之后等待觀眾的評判。
讓明星變回普通人
在真人秀過剩的今天,做一檔明星節目不容易出彩。親子類已有《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已播了幾季的現象級節目,如何推陳出新?
《閃亮的爸爸》制作方是曾運作過《兩天一夜》《奔跑吧兄弟》的大業創智。據介紹,節目雖說聚焦的是當下熱點的“親子話題”,但不一樣的地方是,節目加入了素人角色,希望打造一個“非親子”的熒屏親情體驗模式。
何為“非親子”模式?原來,加盟《閃亮的爸爸》的4位男星,從1980年出生的潘瑋柏到年紀最小1993年出生的黃子韜,在節目錄制之前都未曾體驗過“爸爸”這一角色。節目中的素人角色即來自普通人家的5位萌娃。節目中,4位男星將卸下偶像光環,成為“孩子他爸”,帶著各自的孩子參加趣味活動、拜訪鄰居,照顧他們日常的衣食住行。
當明星“爸爸”遇上普通孩子,到底是讓孩子變成“星二代”還是讓“爸爸”變回普通人?這樣的搭配,在大業創智總裁蘇雄看來,反倒能將明星從神壇拉回到普通人的狀態,“我們不是要展現明星光鮮的形象,而是想呈現他們在生活中真實的形象和狀態。”蘇雄說,從故事搭建到拍攝地取景,節目都以貼近生活為出發點,還會在胡同內的四合院、普通民宅等地拍攝。33天的連續拍攝,也是“爸爸”和“孩子”漸漸熟悉的過程。據悉,節目每期都會有一個主題,如“初次相遇”“我們的新生活”“胡同裡的家”等12大主題,每集之間都是遞進關系,將“孩子”與“父親”間的關系進程記錄下來。
折射新生代教育觀
不止是《閃亮的爸爸》加入素人角色,細觀各家衛視已播或即將開播的四季度大型綜藝節目,不難看出素人元素大行其道。無論浙江衛視新一季《跑男》,還是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浙江衛視第一季《女婿上門了》,素人戲分都佔據了半壁江山。對於這樣的變化,蘇雄認為是因為很多人也意識到,拼大牌明星的做法顯然不是長久之道,“現在似乎隻有大明星才能讓節目引發關注,因此明星資源被迅速消耗,一些大牌明星的價位也被炒得虛高。這顯然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節目中的4位“閃爸”中,最年輕也是唯一一名“90后”的黃子韜,其實受到了網友的質疑:“他自己還是孩子,卻偏偏當了家長,這什麼節奏?”剛回國內發展的新生代偶像黃子韜解釋,之所以願意承擔這份責任,“是想感受下我爸爸養我時候的不容易。”而當初在開機發布會上面對情緒不好的小朋友就顯得手足無措的黃子韜,經過與萌娃一個月的朝夕相處已經形成了親密關系。
除了黃子韜外,其他“閃爸”也有進步。在26日播放的先導片中記者看到,第一次集體採購便花光了整月600元生活費的大明星們,在當過30天“家庭煮父”后,對柴米油鹽、家務瑣事的熟悉程度有所提升。
蘇雄告訴記者,節目不主張“虐星”。明星們在其中面臨的不適和挑戰,其實都是真實的狀態,在他們成為父親后也許會經歷同樣的過程。“當下新生代正是不斷成長的一代,他們將很快走入婚姻家庭當中。節目中的4位父親正好對應了電視機前的不同年輕人,他們的表現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希望通過這4個明星來折射整個一代人的行為方式,及他們的家庭觀和子女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