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1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從《魯豫有約》到《今晚80后脫口秀》——

近年來電視談話類欄目的新變化

何流

2015年11月30日10:21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中國大陸的電視談話類節目以上海東方電視台的《東方直播室》為開端,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創新,到今天已經成為觀眾最為熟悉的欄目類型之一。本文擬從欄目定位、欄目設置於欄目風格等幾方面切入,選取《魯豫有約》與《今晚80后脫口秀》兩檔非常有特點的談話類欄目作為案例,分析這背后所折射出的細微變化,並試圖為今后的電視談話類欄目的創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魯豫有約﹔今晚80后脫口秀﹔談話類欄目﹔新變化

今天的觀眾大多數可能不知道,談話類欄目也屬於“舶來品”。目前學界公認最早的談話類欄目一般被認為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954年推出的《今夜秀》,我國最早的談話類欄目要數1993年上海東方電視台推出的《東方直播室》。此后,包括《實話實說》《魯豫有約》《鏘鏘三人行》《藝術人生》等在內的各種談話欄目一時間佔據了我們的電視熒屏。但近年來,伴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以及央視與各大衛視將更多精力放在綜藝欄目上,談話類欄目的地位有直線下滑之勢。筆者在接下來的文字裡,將以國內最長壽的談話類欄目之一的《魯豫有約》為例,將其與近年來熱播的《今晚80后脫口秀》這一形態新穎的談話類欄目進行對比,從中揭示出該類型在創作上的一些變化。

一、主持人:從親和力到個性化

《魯豫有約》自開播以來,一直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可以說,魯豫是為數不多樹立了自身品牌形象的談話類欄目主持人之一。作為一檔雅俗共賞的電視節目,為兼顧年齡、階層、教育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的觀眾群,從主持風格上來說,《魯豫有約》走的還是傳統沿襲自央視的所謂知性路線。陳魯豫本人富有的親和力也在這檔節目中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當然在后期也受到了不少的非議。其中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認為魯豫作為主持人在現場的風格太過於程式化,面對不同背景的嘉賓在提問和交流上往往也是千遍一律。其實,這與其說是陳魯豫缺少變化,不如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發生了太多的變化。

早些年,對談話欄目主持人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能帶動現場氣氛,引導節目進程。因此在那個時代,魯豫始終與嘉賓保持著一種距離。也就是說,無論何時,她都是以主持人的身份與嘉賓交流(可類比戲劇裡的“間離效果”)。當然,魯豫走的是一種以親和力吸引人的主持路線。在她有形無形的引導下,嘉賓與觀眾都進入到一種“講故事-聽故事”的氛圍裡去。

然而時過境遷,今天電視人面臨的觀眾群再也不是當年的鐵板一塊了。伴隨著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傳統電視欄目受到了相當大的沖擊。生活在當下的80、90后年輕觀眾對於那種循循善誘式的主持方式並不一定那麼感冒。於是以《今晚80后脫口秀》為代表的一批新形態談話類欄目誕生了。它們最大的亮點就是無限放大主持人的個性魅力。比如《今晚80后脫口秀》的王自健,這位之前名不見經傳的相聲演員在電視上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喜劇天分。每期節目下來,其實最大的亮點就在他那裡。我認為這是回歸了談話類欄目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主持人的“個人秀”。就好比同樣風靡美國后來傳入我國的脫口秀一樣。其實即便是像《今夜秀》或者《奧普拉秀》乃至《拉裡金秀》亦或是《大衛萊特曼夜現場》,欄目都格外強調也格外依賴於主持人的個人號召力。這是當下國內談話類欄目的一大新趨勢,包括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愛奇藝與馬東打造的《奇葩說》等等,主持人或者“主持群”的魅力直接決定著節目的成敗。這裡還要指出一點,之所以某些欄目會採取“雙主持”或者“主持群”的做法,其實正是因為要提高保險系數,也就是通過多位主持人的魅力疊加,來吸引更多的觀眾。當然,這也為不少非科班學習播音主持的人們提供了機會,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顯了優秀主持人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多麼稀缺。

二、制作理念:從“講故事”到“講段子”

《魯豫有約》,當然也包括央視的《藝術人生》等等一些例子,都告訴我們,談話類欄目本身是要“講故事”的。這樣的示范效應讓不少衛視乃至非上星地面頻道如獲至寶,紛紛上馬類的談話類節目。大家覺得隻要有演播室,找到主持人,請來三兩名人,很快就能復制一個《魯豫有約》。然而事實是殘酷無情的,在“娛樂至死”的今天,熒幕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綜藝節目,紛紛以“故事”為噱頭,極盡吸引觀眾眼球之能事。作為一檔談話類欄目,天然就具備著娛樂性不足的缺陷,在競爭中隻會處於下風。而且即便是《魯豫有約》,也讓觀眾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審美疲勞(否則該節目也就不會加上“說出你的故事”這個后綴,改版走平民化路線了)。欄目組讓嘉賓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樣的做法確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視,比如2013年3月的一期節目裡透露自己曾裹得嚴嚴實實坐地鐵的張曼玉,還有今年7月的一期節目中劉燁對觀眾坦白自己剛來北京上學時,曾在深夜一個人跑到什剎海痛哭。這實際上是一種極好的“平民化”敘事策略,編導通過讓這些明星大腕面對面向觀眾袒露心聲,從而拉近了嘉賓與觀眾的距離。觀眾在節目中體會到了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原來明星和咱們普通人一樣,也有不少的煩心事。

然而這樣的做法實際上給編導出了難題,它意味著將會影響到對嘉賓的選擇。每一期節目“談話”的質量,這幾乎是所有談話類節目都面臨的問題。因為畢竟對觀眾有吸引力又適合在電視上表現的話題、嘉賓都是有限的。那麼《魯豫有約》遇到的瓶頸,到了《今晚80后脫口秀》那裡實際上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規避了。這就是這一小節筆者所用的小標題裡的“講段子”。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一種全民狂歡的形式促成了段子手的誕生。而網絡上的各種段子也直接為《今晚80后脫口秀》提供了充足的素材。當然素材是需要通過加工的,欄目主創很清楚電視的媒介性質決定了它不能“越界”。因此段子本身成了一種很好的掩護,當觀眾看到主持人借用各種最新的段子或冷笑話來調侃時事針砭時弊的時候,其實他們也在潛意識裡得到了一種宣泄的快感。而這樣的做法早在唐宋時期的“滑稽戲”那些聰明的伶人就已經用到了。

三、節目形態:從“單一”到“混搭”

許多人對於談話類欄目的節目形態,在認識上是存在誤區的。他們認為談話類欄目的形態就天然是單一的、呆板的。而《魯豫有約》簡直就成了這些人心目中談話類欄目的“樣板”,比如溫馨的舞台設計,素色的多人沙發,背景的LED屏幕等等。這些都是要營造出一種家的氛圍,一種家人聊天的感覺。就好像鳳凰衛視由許戈輝主持的《名人面對面》,則是主要營造出一種密友或閨蜜喝下午茶的感覺一樣。這所有都是為了有利於觀眾進入節目的情緒當中,提高傳播效果。

而在《今晚80后脫口秀》為代表的新時期談話類欄目當中,節目形態不再像它們的前輩那樣受到太多的束縛了。早些年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綜藝節目越來越成為一種“情境化演繹”的產物。也就是說,現場觀眾(當然也包括電視機前、電腦前、手機上的觀眾)實質上是被融入到一個短時間的情境中去。主持人和現場嘉賓用可能較為夸張的“表演”,讓觀眾在整個節目進行期間都得到一種“造夢”的感覺。這種儀式感和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差不多的。

具體來說,《今晚80后脫口秀》整個舞台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秀場,在主持人王自健主場前,絢麗的舞台效果和老外DJ的現場音樂已經做了很好的鋪墊。接下來主持人就會以綜藝節目的感覺出場與觀眾見面。這在以往的談話欄目當中是難以想象的。這種“談話欄目綜藝化”的做法在李靜的《超級訪問》以及《美麗俏佳人》中都有充分的體現。當然后者屬於比較偏專業性話題的談話欄目,本身具有很強烈的行業特點。這樣一來,王自健作為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在開場就得到了一種建構。接下來,在節目進展到不同環節時,王自健還會以不同的方式出場,並帶出該環節的嘉賓。其實與其說《今晚80后脫口秀》是一檔談話欄目,倒不如說這是一場王自健的個人秀。這種“秀”甚至都已經不局限於脫口秀的范疇,而是融合了表演性的元素,已經開始靠近綜藝節目了。筆者認為,這種節目形態的混搭,將會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談話類欄目制作的“新常態”。

結語

如果說《魯豫有約》在上世紀90年代用一種較為專業化、規范化的制作方式贏得了廣泛的觀眾群並成為相當長時間內同類型欄目的標杆﹔那麼以《今晚80后脫口秀》(還有許多其他這樣的新節目)在內的新型“混搭式”的談話類欄目,為這一類型今后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小覷的示范作用。它們的出現,也許標志著今后談話類欄目作為一種類型本身會變得越來越模糊。(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曦.如何做好電視談話類節目——從《魯豫有約》談起[J].新聞愛好者,2010(21)

2.馮媛媛.《魯豫有約》的主持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0(20)

3.韓玉.以《魯豫有約》為例看電視談話節目發展策略[J].東南傳播,2009(01)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