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電媒體在不斷加強現代化的傳播知識,並積極引進了互聯網思維的模式,將互聯網的個性化、參與性、便捷性、用戶體驗、大數據以及能夠免費服務的諸多特點應用到了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上,更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結合我國廣電文化產業目前的現狀,以及廣電傳媒的多年發展經驗,圍繞著發展的理念、文化產品、人才培養、產業布局、運營機制、延伸服務等諸多內容,探討在互聯網語境下的國內廣播電視的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具有時代性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廣播電視﹔文化產業
在人類社會發展上的每一次的重大飛躍式進步都是以我們的思維方式的更新為前提的。在當今社會,對我們產生的最為深刻的影響莫過於發展迅速的互聯網,網絡以及伴隨著網絡出現的互聯網思維悄然改變著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互聯網語境中,互動、免費、便捷、體驗以及大數據的理念,逐漸滲透到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無形且有力地顛覆著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模式,影響著社會上整個文化產業的進步。廣播電視文化作為整個文化產業重點的組成部分,隻有極力適應這種改變才能夠在愈加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穩步前進。
一、目前現狀的評判
(一)觀念上的滯后
思想決定我們的行動,而觀念決定我們的命運,在江蘇、上海、湖南等多個廣電媒體紛紛及時地調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台資源優勢與內容生產優勢,在迅速地進行著產業拓展的時節,我國大部分地方的廣播電視文化產業仍然受傳統思維上的制約,沒有將財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應用在產業的發展上。對於產業重視上的不足,以及缺乏發展思路與切實可行的方法,導致了文化產業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產業有著其獨特的發展與經營的規律,這需要有能與之相匹配的經營管理型人才、產業技術型人才與文化創意型人才。在當今互聯網的語境下,發展廣電文化產業對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的新興技術上的要求非常之高,隻有詳細地了解了這些技術,並且能夠較為嫻熟地應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統領整個文化產品的生產、策劃、營銷和研發,才能夠在社會激烈的角逐中取得勝利。
(三)機制上的障礙
完全發揮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生態。在當今三網融合的背景之下,廣電媒體的發展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都在迅速地增長,這使得廣電媒體整體上的受眾的規模在逐漸減少,廣告增速也在持續地減慢,媒體支撐也是后繼乏力。另外一方面,樂視、優酷、百度、騰訊等正在發展成為“一體共生”。他們從內容生產、傳播渠道等多個方面對整個廣電媒體進行蠶食。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機制與體制的障礙就顯得尤為突出。在近些年來,像馬東、王利芬等一大批業界內的精英都選擇辭職並且轉投到新的媒體,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証明了傳統的媒體在機制與體制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障礙。
二、亟需思維模式的創新和變革
文化也是一個國家在軟實力上的重點組成部分,一種文化的力量,是熔鑄在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與生命力之中。大力發展整個文化產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早已成為了我國一項基本的國策。為了推進文化產業的進步發展,我國已經先后出台了多種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展,但這相對於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的速度、文化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還顯得遠遠不夠。
在當今互聯網的語境之下,文化消費的基本內容與形式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豐富多彩的多樣化、高品質、個性化、高品位的文化產品與服務。作為現今最為重要的文化產業與傳播媒體的主體,廣電媒體應當在思維模式方面進行創新和變革,以達到人們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相互呼應,而這種變革的內容涉及到生產方式、終端產品以及產業的主體三個層面。在這裡我們將它概括為三個關系:商品與作品的關系,生產與創作的關系,企業與事業的關系。
(一)商品與作品的關系
互聯網的思維主要原則是“用戶至上”。在創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戶為中心,將用戶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這關乎到產品的屬性問題,也是商品與作品的分水嶺。對於作品來說,是否有人會購買,可不可以傳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則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夠應用的功能,是文化產品的外在應用形態。例如:電視節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許多電視人努力創作的、適合在電視上播放的作品,並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轉化為商品,隻有那些能夠滿足大眾的需要,且能夠完成產業鏈的延伸開發的一些作品才能夠變成商品。作品要強調思想和感情上的表達,但商品卻必須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具體需求。作品隻有在具備了商品的屬性時,才能夠發生買賣,進而形成利潤。
(二)生產與創作的關系
創作是整個產業發展進步的基礎,但是隻有能夠批量化的一些創作才能形成足夠的生產規模,不能形成生產規模的一些創作,也就不能產業化。創作的發生往往追求個性,而生產卻更重視其共性。綜藝節目在創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說“流程”,就是這些節目能夠完成批量生產的主要元素。
(三)企業與事業的關系
電視台、電台等作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聞媒體的陣地,必須堅持住事業體制,堅持以新聞的宣傳為主體,堅持其公益性。其次,電視台或電台中經營的部分,又必須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完善產業化經營。廣電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不但需要進行內容創新、平台拓展、技術升級,也需要對其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和傳播體系做出較為深刻的完善和調整。
三、在新時代互聯網語境下的創新模式
(一)在傳播渠道上的創新
一雲多屏,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卻是2014年在廣電行業中的一個熱門詞匯。伴隨著智能終端的愈發普及,我們看電視的方法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由於受到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個人電腦的沖擊,電視機開機率已經大為降低。而客廳作為傳統的電視媒體核心的區域,正在受到PC、PAD、手機等多種智能終端瘋狂的蠶食。即使電視節目再怎麼好看,也難以扭轉當代年輕人放下手中的遙控器轉身按下鼠標或者捧起觸摸屏的趨勢。坐觀自己的影響力在逐漸收縮,傳統的廣電媒體除了反擊沒有其他的選擇,其服務范圍必須由電視機逐步延伸到手機、PAD、電腦等終端,從而實現一雲多屏。
(二)在經營板塊上的創新
在互聯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跨界競爭與融合的立體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勢,不同行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經營互相滲透,而終端客戶的爭奪之戰成為了當下競爭的焦點。2014年,百度、騰訊和阿裡巴巴3家國內的互聯網絡巨頭都不約而同地在整個文化產業方面發起了一系列投資和並購,觸角涉及到了視頻、手游、數字音樂、網絡文學、電影電視領域等相關文化產業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對各大互聯網巨頭強力的“跨界打劫”行為,廣電文化產業自然也要借勢而動,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武裝自己,並重新去思考整個文化產品的業務形態、服務模式和生產流程。
(三)在運營機制上的創新
機制與人才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當新興媒體都以傲人的業績與全新的運營方式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的時刻,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廣電人的瓶頸終於有了突破口。在互聯網的語境中,數據往往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在它的面前,所有的經驗、程式、習慣以及傳統都變得如此不堪一擊。互聯網的思維模式正在通過對產品、用戶、市場乃至產業價值鏈的重組,將文化產業帶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結語
文化產業是民主產業、環保產業、朝陽產業。在黨的十八大中將文化產業定性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納入了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指標體系。作為現今主要的媒介之一,廣播電視能做到最迅速、最直接、最直觀地滲透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文化產業的主力軍、生力軍的地位。隻要我們能以廣闊的胸襟和視野,容納四面八方的知識於一身,特別是在應用互聯網思維,把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及其附著在上面的用戶體驗、便捷服務等的諸多優勢發揮全面,在人才、產品、格局、機制、理念等方面盡到全力,就一定可以呈現出高質量的文化產品,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貢獻出一份力量。(作者均系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房凱.文化折扣與央視紀錄頻道國際傳播力的提升[J].新聞知識,2015(06)
2.張苗苗.我國有線電視網絡建立互聯網安全機制的實踐[J].有線電視技術,2015(06)
3.徐琦,張續方.電視與電商融合發展之路徑探析[J].電視研究,2015(05)
4.王康.互聯網思維視域下的傳媒產業變革——以電視節目產業為例[J].社會科學論壇,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