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11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網民類型與信息辨別力

張洪忠 王 鑫

2015年12月02日14:2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隨著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的普及,“民間輿論場”也成為一個熱詞,與之相對應的是以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為傳播平台的“官方輿論場”,兩者被諸多文章定義為一種互不兼容的對抗性關系。具體來說,“民間輿論場”指的是大眾運用微博、論壇、QQ、博客等渠道議論時事而形成的網絡輿論場。將“民間輿論場”與“官方輿論場”作為二元對立關系論述的一個誤區是假定網絡上的“民間輿論場”是整齊劃一的鐵板一塊,但真的是這樣嗎?本文從網絡輿論場中網民類型與分布的角度來考察這一問題,同時,考察網民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同類型網民對信息的辨別力,以及網民的接觸渠道對其信息辨別的影響,採用網絡調查方式,通過全景調研助手從樣本庫中隨機抽取了北京、上海、四川、廣東四地網絡樣本3696份。

網民類型及其所佔比例

對網民類型的分析從網民的活躍度和信任度展開,將其置於二維坐標系形成四個類型:活躍的擁政者、沉默的擁政者、沉默的批評者和活躍的批評者(如圖1)。活躍度測量指的是網民在網絡新聞后寫評論、發微博、發微信朋友圈、在微信群中發言、發QQ空間、QQ群發言、論壇發帖、博客8個方面使用情況的總和。政府信任度指對政府、政府官員兩方面的信任情況進行評價的總和。通過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不同類型網民對政府、政府官員的信任度分別為17.4%(活躍的擁政者)、30.3%(沉默的擁政者)、28.9%(沉默的批評者)、23.4%(活躍的批評者)。在活躍的批評者中,四川佔比例最高,為31%,其次是北京,為30.1%,廣東為26.9%,上海為24%。

網民信息辨別力差異很大

調查問卷中關於網民信息辨別力的測量是選取了10條真假混雜的網絡信息,每條判斷正確的記為1分,錯誤的記為0分。網民判斷的正確率如圖2所示。將10條信息的判斷得分相加后,考察地區分布發現,大都市的網民分數高於其他省份。具體是北京和上海地區的網民分數均為4.96分,高於四川的4.68分和廣東的4.65分。

沉默者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高於活躍者

對四個維度網民的信息辨別力考察發現,沉默者(沉默的擁政者、沉默的批評者)的辨別力顯著高於活躍者(活躍的擁政者、活躍的批評者)(如圖3)。

微博的使用對網絡信息辨別力有著顯著性正影響

將人口變量和網民類型作為控制變量,將網民的媒介接觸作為自變量,將10條信息判斷正確率相加作為因變量,採用逐步回歸分析方法進行探討發現,微博、論壇、“翻牆”看國外網站這3種方式的媒介接觸和網民的文化程度對信息辨別力都產生了影響。其中,微博的使用對信息辨別力有著顯著性的正影響,論壇、“翻牆”看國外網站這兩個變量是負影響﹔同時,文化程度是正影響(如圖4)。

“民間輿論場”並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活躍的網民中,不信任政府的有近四分之一的比例,信任政府的比例近兩成。也就說是,網絡上的所謂“民間輿論場”像社會一樣至少是二元的,不能以簡單的一個角度來看待。

網民對信息的辨別力差異很大,高的有近八成的正確辨別力,但低的隻有不到兩成的正確辨別力。對於不同類型信息的正確辨別力是值得下一步研究的問題。是否與傳統新聞學研究的那樣,民眾更傾向於相信接近自己生活的新聞,網民對信息的辨別力有哪些類型上的差異也值得進一步研究。

有趣的一點是活躍的網民總體上比不活躍的網民對信息的辨別力低。這點似乎與我們的常識不一樣。也許正如社會心理學認知資源理論所認為的那樣,活躍會消耗認知資源,反而影響了判斷力。或從自身認知理論來分析,活躍用戶因為肢體語言、網絡的表達積極性等較多,認知判斷更趨向感性。但這些都只是假設,對此問題可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微博的使用對網絡信息辨別力有顯著性正影響,在一定意義上支持了“微博是謠言粉碎機”的說法。對此問題的解答,也許可以從霍夫蘭的“兩面理”來解讀,因為網民在微博上能夠得到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說法,進而有助於其對信息真假的判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喻國明教授認為微博具有“自清功能”,是與“兩面理”相同的解釋。如果關於一起事件的消息,隻有一個人在微博上發布,那我們既需要質疑他的身份,也需要質疑事件本身的真實性。但是,如果一起事件擁有多個目擊証人,大家同時借助微博發布信息,那麼彼此之間的不同看法則會形成補充,所以我們才說,在微博上“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真相的披露者,人人都有發言權”。喻國明將微博帶來的事件還原效應稱為“無影燈效應”(或“手電筒原理”)。每一個人的觀點都有不全面之處,就好比每一盞燈都有“燈下黑”,但當所有知情人的觀點匯聚在一起時,就會形成一種互相補充、糾錯的關系,可以再現事實的真相。

結合學歷越高對信息的辨別力越高的發現,在封閉的微信平台上,學歷往往成為區分一個個微信群的重要變量,也就是活躍的微信群往往是學歷接近的群體。對信息辨別力整體上低於高學歷人群的一個個低學歷微信人群,他們的信息辨別力是否受到微信平台的封閉性影響?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本文系《傳媒》雜志供稿】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