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從《甄嬛傳》到《羋月傳》 看"眾小主"的前世今生

2015年12月03日07:27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從《甄嬛傳》到《羋月傳》看眾小主的前世今生

  ①“華妃”蔣欣在《羋月傳》中是心地善良的莒姬。

  ②“槿汐姑姑”孫茜在劇中飾演羋月生母向氏。

  ③斕曦飾演秦宮長使,與孫儷有較多對手戲。

  11月30日,《羋月傳》在北京衛視開播,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了“全民賞月”的大聯歡。《羋月傳》由《甄嬛傳》的班底打造,還沿用了從《甄嬛傳》走出的蔣欣、孫茜、斕曦等演員,“娘娘”孫儷也繼續挑大梁飾演羋月這位傳奇太后。不少觀眾帶著“甄嬛情結”來圍觀。對於“《羋月傳》就是第二部《甄嬛傳》”的說法,導演鄭曉龍不以為然。與其姐妹篇《甄嬛傳》不同,《羋月傳》是根據歷史上確有其人的秦宣太后的歷史改編而成,鄭小龍表示在創作中努力地“去甄嬛化”。

  小主重聚角色反轉

  驕橫華妃變身悲情楚姬

  無論看沒看過《甄嬛傳》,“賤人就是矯情”這句話你一定聽過。而這一經典語錄正是出自蔣欣飾演的華妃娘娘之口。在《甄嬛傳》中,蔣欣將一個心狠手辣、可恨又可悲的深宮女子刻畫得入木三分,她飾演的華妃與孫儷飾演的甄嬛乃是死對頭,性格乖張、飛揚跋扈,為與甄嬛爭寵多次加害於甄嬛,壞事做盡后最終被甄嬛扳倒。

  《甄嬛傳》裡華妃翻白眼、一臉嫌棄的鮮活表情也被網友做成了表情包。此次回歸《羋月傳》,觀眾非常期待再看到兩人“對掐”的戲。導演鄭曉龍說:“《羋月傳》裡這兩個人沒見過面也沒對手戲,孫儷出現的時候,蔣欣的角色已經死了。”原來在《羋月傳》中,蔣欣飾演羋月的養母——苦情隱忍的楚宮妃子莒姬。她雖是楚威王的寵妃,卻在楚威王死后被王后算計,最終為庇護羋月姐弟而自殺身亡。

  蔣欣與網友互動時笑言:“很可惜這次沒有對手戲!很慶幸這次不再掐。”至於角色大反轉,“演員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的角色盡量少有之前的影子,這是我的追求。”

  雖然觀眾期待的標志性“白眼”在《羋月傳》中化成了莒姬的漣漣淚水,但楚姬堅毅剛烈的角色性格更加令人動容。就連鄭曉龍也稱贊蔣欣是一個非常有塑造能力的演員:“你可以看到,這回的蔣欣演得跟《甄嬛》完全不一樣。”從心狠手毒的華妃娘娘到心地善良、美麗柔弱的楚宮寵姬,蔣欣和孫儷也從相殺的對手變為了至親至愛的母女。

  槿汐演羋月生母虐哭觀眾

  《甄嬛傳》中的槿汐姑姑孫茜也參與了《羋月傳》的拍攝。一直對甄嬛忠心不二、不離不棄的槿汐姑姑這次成了羋月的生母向氏,主仆情瞬間升級為母女情。《甄嬛傳》中槿汐為了甄嬛與總管太監結為對食,主仆情深讓人動容﹔《羋月傳》中孫茜與孫儷之間則更加虐心,向氏為了兒女(羋戎、羋月)甘願赴死,母女之情倍加感人。

  談及接拍《羋月傳》的原因,直率的孫茜表示拍這部戲不求其他,就是為了和原班人馬、老朋友們歡聚。優秀的演員與班底再度合作,匯集《甄嬛傳》大批人馬的《羋月傳》質量自然有保証。

  前兩集中,向妃虐哭了不少觀眾。孫茜表示,向妃是她出道以來最痛苦的一個角色,“其實我一直以來的弱項就是哭戲,因為我每次都是真哭,但拍戲往往一拍很多條,需要不停地調動情緒,所以我比較犯怵。但向妃這個角色太虐心,幾乎每個鏡頭裡我的眼睛都是紅的,布滿了血絲,每一場戲都在哭,流盡了我作為演員的所有眼淚。”當被問及是否嫌向妃戲份太少,孫茜笑說:“接這個戲的時候真的沒有在乎戲量的多少,等大家看完整個劇就會發現,這個戲和《甄嬛傳》的最大不同就在於人物眾多。相比而言,向妃的戲份雖然少,但這個角色其實挺精彩的。”

  劇中可愛的小羋月萌翻了不少觀眾,孫茜也直言:“要是我能生一個這樣可愛的寶寶,我的人生就沒什麼可求的了。”對於自己遲遲未實現的造人計劃,孫茜坦言自己曾一度非常焦慮,現在看開了很多:“我確實很喜歡小朋友,之前積極備孕,但造人計劃一直泡湯,有一段時間挺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心態都不好了,看到有朋友晒娃就會特別難過,大街上看到懷孕的媽媽也很難受。現在看開了很多,我一定盡快成為媽媽,這樣演媽媽也會有更深的體會。”

  沈眉庄的遺憾樊長使來圓

  除了槿汐姑姑以外,在《羋月傳》中,孫儷還迎來了《甄嬛傳》裡的好姐妹、沈眉庄的扮演者斕曦。此次她一改《甄嬛傳》中沈眉庄外柔內剛的性格特點,轉而飾演了一個膽小謹慎、處處忍讓的秦宮長使。在斕曦看來,樊長使的膽小謹慎、追求安穩正是其與沈眉庄最大的區別: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則是小家碧玉。斕曦說:“沈眉庄角色是有遺憾的,因為她沒有爆發的戲份,從頭到尾都是很內斂,變化不大。而在樊長使這個人物身上,我覺得反而可能有彌補的地方,因為她最后最看重的兒子沒有了,在走之前她是有一個爆發的,這一點反而比沈眉庄飽滿一些,變化的地方會多一些。這個人物性格上會有一個很大的反轉,這算是一個很好的看點。”

  至於為什麼選擇斕曦來演樊長使,總編劇王小平坦承自己塑造角色時沒有比照演員,因而只是選擇了合適的人選來演繹,與是否參演《甄嬛傳》並無關系。在回歸的三位演員中,斕曦與孫儷有較多的對手戲,她也分享了一段因此產生的趣事:“有一場跟儷姐的戲,沒有其他人在,隻有我們兩個人帶著各自的侍女。剛開始還沒說幾句話,我們攝影老師就瘋了,說停停停別拍了,然后他沖過來說,完了,你們倆隻要站一起就是《甄嬛傳》,我根本不知道這場戲該拍什麼。”

  孫儷也直言,因為看到一張太熟悉的臉,恍惚間有相似的感覺,在表演上會有代入感,還好導演會提醒自己用表演方式去區別,最后結果還是很不錯。

  羋月不是第二個甄嬛

  有宮斗但不爭寵

  對於收視率奪冠,鄭曉龍表示,《羋月傳》是部男女通吃的作品,“《甄嬛傳》可能女生喜歡看的多一點,我覺得《羋月傳》能夠讓男生和女生都喜歡。”

  為了“去甄嬛化”,鄭曉龍甚至想過除了孫儷,完全不用《甄嬛傳》的演員。他說:“后來我想通了,我干脆就把《甄嬛傳》那些演員也放到這裡,讓人覺得盡管有這樣的演員,有這樣的班底,但是仍然跟《甄嬛傳》不相像。”

  在鄭曉龍看來,《羋月傳》與《甄嬛傳》是截然不同的作品,就拿宮斗戲而言,《甄嬛傳》是爭寵,《羋月傳》是不爭,他說:“這兩部劇最大的不同在於《甄嬛傳》是爭寵,因為她們都是后宮女人,是皇帝的女人。而《羋月傳》不爭寵,她們都是各國的公主,她們背后都有自己的母國。這是兩種不同性質,她們跟大王的關系和《甄嬛傳》是非常不一樣的。”

  鄭曉龍表示,站在更高的價值觀層面來看,兩部劇也是差別甚大。他說:“《甄嬛傳》是批判性的作品,我想要表達的是在清朝那樣一個封建制度的末期,人性是被扭曲的。而《羋月傳》的故事發生在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的時間段,相對於奴隸制度而言,封建制度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於羋月的塑造是正面的、積極的、勵志的。”

  羋月更多戲份在朝堂

  孫儷直言看劇本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甄嬛,因為這是一個從后宮走到前朝的戲,有更多的戲份是在朝堂上,“因為太不一樣了。她們面對的人群都不一樣:甄嬛面對的只是女人,女人之間唧唧歪歪,弄點麝香,格局較小﹔羋月格局更大,她面對的是一個國家,她的野心是要一統江山,所以根本不屑於女人之間的斗爭,對於她來講很厭煩這些,她的心更大。”

  負責劇本創作的總編劇王小平從劇情方面分析了兩劇的差別:“《甄嬛傳》沒有太多的真實情感生活,后宮嬪妃是沒有情感自由的﹔《羋月傳》給我一種可能,寫了三段不同的感情:青春的、野性的、如父如兄的。可以說把一個女性對男性的全部幻想都實現了。除了這三段情感,還有一個姊妹情深的東西在這個戲裡面表現得也特別突出。另外,羋月跟甄嬛有非常大的不同,她不是一個小女人,她是太后、一個女政治家,從小女人蛻變,逐步成熟,成為中國最早的一代政治家,可以說是中國的伊麗莎白一世。”

  觀眾的意外驚喜

  孫儷姍姍來遲火了小羋月

  《甄嬛傳》導演鄭曉龍與孫儷的再度攜手讓《羋月傳》從籌備就不缺熱度。不過,孫儷在第四集中姍姍來遲,飾演小羋月的童星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6歲的小蘿莉、飾演小羋月的劉楚恬剛一出場就萌翻網友,成功搶走所有人的風頭。

  劉楚恬一夜爆紅登上熱搜榜,“3歲傾城,5歲傾國,說的就是她!”諸如此類的評論瞬間刷屏。不僅如此,有關劉楚恬的演藝經歷也迅速被曝光,出生在福建的她會說一口標准的閩南語。2011年3月,才2歲的恬恬參與2010年度明星寶貝評選獲得總冠軍,2014年,她跨入電視圈,當年1月接拍電視劇《秦時明月》、《爺們兒》等影視劇,如今已經是個“老演員”。

  關於恬恬的成長經歷,恬媽說:“她和普通孩子沒什麼區別,也愛吃糖,也怕打針。讓她拍廣告和電視劇也是非常偶然的情況,隻想借機給她一點鍛煉。”

  恬恬17個月時,媽媽幫她開了微博,把她生活的點滴都記錄在上面。看過微博照片的網友都感嘆:“有個會拍照的媽也很重要。”確實是,呆萌的、清新的、文藝的,恬媽不僅把恬恬打扮得清新可愛,連照片也是味道十足。為了記錄恬恬的成長,恬媽不僅買了台單反相機,還特意學習了攝影。

  除了最小的蘿莉,出演7歲羋月的李景兒和12歲羋月的柴蔚也紅了。李景兒來自上海,也是童星,走過模特秀也拍過影視作品。12歲的羋月的扮演者柴蔚生於浙江,2011年在《步步驚心》中飾演承歡格格,2014年在郭敬明導演的電影《小時代4》中扮演“小林蕭”。

  收視表現

  首日沖冠受熱捧年輕觀眾貢獻突出

  從全國34個城市來看,北京衛視《羋月傳》不僅在北京本地獲得了12.24%超高的收視成績,更是在全國多地表現突出。在全國34個核心城市中,有21個城市的收視率超過了1%,佔比62%,其中西安、石家庄兩地收視均在3%以上。從全國分布來看,北方城市收視表現更為突出。

  從《羋月傳》首日的觀眾構成來看,該劇主力觀眾集中在25-34歲,在所有觀眾中佔比達30.1%﹔學歷以高中和大學以上為主,大學以上學歷者佔到44%,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觀眾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從性別上看,女性觀眾多於男性觀眾﹔而收入在2000-4100之間的觀眾佔48%。數據顯示:《羋月傳》播出伊始就受到了80-90年代生人的熱烈追捧,這些觀眾學歷較高,多為社會新鮮人或中層白領,年輕受眾在各年齡段的觀眾中收視貢獻最大。

  接下來的12月1日、2日,《羋月傳》的收視率同樣火爆。

  網友熱議

  角色逆轉讓人“措手不及”

  飛揚跋扈的華妃娘娘和沉穩忠貞的槿汐姑姑再次回歸,在《羋月傳》裡突然轉變的角色風格讓網友驚呼“二人性情大變讓人措手不及”,直夸二人“演技實在高超”。有網友說:“《羋月傳》放了30分鐘就把我弄哭了,感覺這部劇演員的演技比《甄嬛傳》又上了好幾十層樓,感染力太強!”還有網友感嘆:“終於知道槿汐姑姑為什麼對甄嬛生死相隨了,原來上輩子她是羋月的親媽!”而蔣欣飾演的莒姬同樣不能生育,又讓網友心疼了一把,“求導演賜華妃一個娃!”

  真實宏闊的歷史和故事的傳奇性也是該劇吸睛所在。看《羋月傳》學楚國文化是一種樂趣,眼尖的學霸也樂於分析細節,劇中商鞅被處死的時間和方式,引發網友討論。此外,商鞅被五馬分尸,雖然畫面呈現上已相當克制,但有觀眾仍表示有些受不了,孩子都被嚇哭了。“佔星師”唐昧被挖去雙眼,也遭觀眾吐槽重口味。對於劇中的種種酷刑,鄭曉龍導演早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歷史的還原是全方位的,包括刑罰,可能很殘酷,但這是事實。視覺表現方面會淡化處理。”(記者趙楠楠)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