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5年12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對新聞人職業道德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張靜

2015年12月08日13:2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西部學刊》供稿】

摘要: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已經成了當下比較熱門的話題之一,現如今,多媒體時代的來臨讓每一個受眾都變成了傳播者,人們可以拿起手機隨時隨地發布信息。這是新聞自由的進步,同時也是對於新聞人的重大考驗。為了追逐轟動效應或者謀取私利,在報道新聞的時候出現了炒作、夸大的現象,使得新聞人被詬病。這樣造成了媒體失信於大眾,公信力下降,招來觀眾批評的聲音,更嚴重的是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和良心操守都會受到打擊。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歷史回顧

當談到職業道德,我們就會想到軍人,他們為了保家衛國寧願不顧生命,當你問起,他們會說這是天職。從剛入學開始,我們就在老師的呵護下茁壯成長,他們為了自己的學生夜以繼日,為祖國培養棟梁之才,這就是社會以及大眾賦予這些職業的責任。俗話說:干哪行,愛哪行。身在崗位就如同肩上有了一份重擔。微觀看來,這是個人在崗位上實現自我,追求自我的優秀品質。宏觀來說,這是一種職業道德,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是超越物質上升到精神追求的真善美。

新聞工作可以說是神聖的,崇高的,純粹的。它要求我們動用感官去感知世界,用眼睛觀察,用頭腦思考,用手中的筆戰斗,用鏡頭記錄事件。應該深知責任的重大,要時時振作,時時警覺,時時求進步。如果心中的這份責任缺失了,怎麼會有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而在白色恐怖之下壯烈犧牲的邵飄萍,怎麼會有寫出歷史名篇的《動蕩的大西北》、《陝北之行》以及《中國的西北角》的著名新聞人范長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沒有他們何來新聞的進步,何來新聞的自由。

對新聞人要求的歷史回顧

歷史上有很多的學者及實業家對新聞人做出了要求,現在看來也極具現實意義。比如,最早對新聞人提出要求的是洪仁玕,他指出報紙應做到內容真實,文風朴實;而報人要性品誠實不阿。王韜則倡導有道德、通古今的新聞人才觀,報人要有優良的品德,公平正直,有高才博識,是通才。王韜的新聞人才觀對造就德才兼備的新聞人才和促進新聞工作者的自身修養起到了指路導航的作用。陳熾對報人的要求是公明諒直,分別是公道,明了,誠信,正直。這是中國士大夫傳統的修身標准,是做人的4種重要的道德品質。鄭觀應要求新聞人要有廉潔,獨立的節操,寫的新聞應該客觀真實,對有違背職業道德行為的人應該告官依法懲辦。嚴復主張新聞工作者不能違背職業良心去迎合討好讀者,而要堅守正面引導社會的職責。英斂之提出記者應該注重自己的道德人格,避免低俗,拒絕賄賂。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對新聞人的要求可謂是貫穿了新聞的歷史,可見其重要性。從新聞人自身的素質、學識,再到對道德、人格的約束,都體現著新聞人職業道德的影響力,從而維護著整個媒體行業的公信力。作為第四種權利的存在,新聞人更是應該秉持著監督政府,引導公民,為人民服務的准則來扮演幾重身份。

新聞報道應該是公正公平。我們是時代的記錄者,是公眾心聲的傳聲筒。我們的職業既要為現在負責,更要經得起歷史和未來的雙重考驗。現如今有不少的人以新聞謀私,搞新聞敲詐,捕風捉影、弄虛作假,低俗新聞、有償新聞或有償不聞時有發生。有的記者更是淪為了產業鏈尾端的覓食者,這就導致了新聞人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依從者、投機者、附庸者,像牆頭草一般跟著金錢和權利的走向晃動。既然是草又怎麼會有硬朗的腰杆來對抗惡勢力。久而久之,社會公信力流失,社會尊重下沉,行業的衰敗可想而知。我們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復雜的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面前,恪守原則,加強自律,秉持正道,重新塑造新聞行業的風氣,自我完善,這是生存的基本前提。

媒體出現某些失范的原因

一、經濟利益的驅使。媒體中某些人放棄職業操守,踐踏新聞價值,去迎合大眾口味,重利輕義,致使有償新聞層出不窮。個別記者為了經濟利益而夸張事實真相、捕風捉影,制作了不少虛假新聞。

二、對新聞從業者監督力度不夠。社會上新聞人收紅包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人們更是對於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這就導致了失范的情況愈加嚴重,這歸結於新聞監督制度的不完善。

新聞媒體這個行當,相較於其他的職業有更加不可估量的誘惑。記者所面對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誘惑,還有心靈與良知的拷問。作為人,不能昧著良心,更何況是鐵肩擔道義的“戰士”,奮戰在新聞第一線的戰士。

新聞這個行業有他的特殊性,是職業素養、社會認知乃至內心品性有一定要求的行業。他被大眾賦予了權利,就必須接受大眾的監督,即便是沒有觸犯到規則,大眾對於新聞人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當出現揭露真相不力,不夠果敢,價值搖擺,態度模糊的情況,在社會的考試中,就會失去分數。

如何規范媒體行為

一、加強媒體自律。自律是對於人意識和責任的考驗,如果媒體能夠確立相應的道德意識而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那麼逐漸會形成良好的形象,而這一形象需要我們每一個新聞人的努力。俗話說的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任何一個記者都是暴露在人民群眾雪亮的眼光之下,他們的行為不是代表個人,而是集體。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此,具體可以建立新聞自律制度和獎懲條例,以便對實施職業道德不力的媒體機構及記者施加壓力。

二、加強媒體自省制度。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自省是自我反省,包括自身,也包括對整個行業現狀的分析。自我行為的剖析和批判可以促進自身的進步和完善,而對於整個行業的分析可以促進新聞業的發展和更新。沒有思考和批判就不會有進步和文明。具體做法例如在網上開設意見箱,收集受眾真實反饋的意見和建議。

三、保護講真話的記者。據調查,記者已經成為了新的高危職業。因為現實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讓記者遭到身心的傷害。對此,應該制定保護記者的具體措施,對侵害記者的行為進行遏制,並獎勵為新聞職業做出貢獻的記者。這樣的話,記者就能免去后顧之憂,更加勇敢地講出真相,還原事實。

如何具體的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呢?總結出來就是以下幾點:第一是“勤懇”。不知疲倦地多問,多跑,多想,多寫。這也是記者必備的素質,正所謂勤能補拙。第二是“堅韌”。這一點更多的是要求記者在心理上,要能承受得住挫折和打擊,做到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第三是“堅守”。堅守自己心中最真實的人性。人之初,性本善。面對社會上諸多的“名”、“利”、“位”的誘惑,身為新聞人應該讓內心深處的善念打消掉一切欲望的苗頭。應該戒驕戒躁,拒絕誘惑,內心守一不動,堅守職業道德。第四是“秉公”。這裡的公有多重含義,一是公平,雖然我們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但仍存在隱形的等級之分,作為記者,天下人都是一般人,不區別對待,不搞特殊化。二是公正,公正的著重點在正義,揭露真相,做現代的新聞戰士,為正義而戰。三是公開,即透明,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道德的標尺,通過透明的制度讓受眾自己去衡量對與錯,是與非。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內不愧於心”。第五是“優美”。這不僅僅體現在行文中,也是作為行業的最高標准,時時刻刻鎮定自若,優雅處事。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這就要求記者在最大力度還原事實真相的基礎上,給受眾以美的感受和享受。不僅僅是尺度的把握,也是對文筆的高度要求。

新聞是如同良藥一般的存在,他是人民群眾的定心丸和鎮定劑。這樣的特殊屬性就要求新聞人以天下為己任,胸懷寬廣。當新聞從業者以此為共同的目標和共同奮斗的動力,他也將贏得人民,贏得尊重,而這也是每一個行業的立足之本。反之,如果新聞行業依舊充斥著自私自利,盲目追求的混亂之象,他就會失去民心。人們不再需要真相,不再需要新聞,那就表示,新聞業的隕落。提高整個新聞行業的職業道德及素質是個永遠且不斷更新的課題,任重而道遠。(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須培汀等.中國新聞傳播學說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

[2]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上冊)[M].人民出版社,1986.

[3]阿貝爾等.世界新聞簡史[M].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

[4]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規則[M]//第6條,1991.

[5]張燕.記者守則[J].新聞採編,1997(4).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