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5年12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回鄉見聞”標題的大數據簡析

劉山河

2015年12月08日14:3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西部學刊》供稿】

2015年的“回鄉見聞”欄目共刊登“見聞”38篇,筆者按照文章發表日期對其進行了編號,對38篇“見聞”的標題從不同的分類角度進行了梳理,同時按照標題能否讓讀者覺得“一目了然”——“一語中的”——“一見鐘情”的標准,也給予了簡要的、概括性的評析。

一、標題涉及領域能涵蓋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多數標題能夠讓人“一目了然”

標題是文章的窗戶,標題應該能夠反映相應文章的內容,好的標題應該首先讓人“一目了然”。筆者先對38篇“見聞”所涉及領域進行分類,再從標題字面意思入手分析評價其是否能夠讓讀者輕鬆把握住“見聞”內容、是否會讓讀者產生“誤判”。

從統計數據來看,“見聞”從宏觀層面或者多個角度入手的有8篇,涉及的具體領域有10個、文章有30篇。其中,涉及經濟(含農業、產業轉型)問題的9篇,住房領域5篇,文化教育領域5篇,交通領域(主要是車和路)3篇,法律領域2篇,反腐倡廉領域2篇,醫療保障、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婚俗陋習(彩禮)等5個領域各一篇。總的來說,涉及問題基本能涵蓋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

大多數標題能夠清楚表明作者關注的問題或者觀點,做到讓讀者“一目了然”。但也有幾篇文章標題不能到達這一效果,如《列車上的感悟》很容易讓讀者認為是談交通問題,實際是作者對公務員隊伍形象的思考﹔《漫步江邊看今昔》談漢江沿岸自己家鄉的變化,哪個江沒有交代清楚,“看”嚴格來說不夠准確,能看到的隻能是“今”﹔《變遷中的憂思》談的是三農問題,文章頗有見地,但標題不具體,不利於讀者閱讀,若在變遷二字前加上“××地區農村”等限定詞,則更為准確。

二、“見聞”中將近一半仍是描述現象,有不到四分之一還提出對策,做到“一語中的”的比例有待提高

筆者按照“描述現象——提出問題——進行思考——提出對策”的遞進關系,對38篇“見聞”的標題進行了梳理,其中描述現象的18篇,佔比47.38%﹔提出問題的6篇,佔比15.79%﹔有一定思考的5篇,佔比13.16%﹔提出建議的9篇,佔比23.68%。

在此基礎上,筆者發現進行思考、提出對策的標題更容易做到“一語中的”,如《關注鐵路家屬區的社會化融合——一個退休職工的焦慮》,非常清晰的表述了作者“見聞”的內容和問題,使用了“社會化融合”這樣的術語,揭示了文章主旨。

而描述現象的標題則容易出現不能“一語中的”的情況。如《我所熟悉的兩個村庄》通過大量的鮮活事例指出了農村的空心化問題,提出“沒有新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隻能是一句空話”的觀點,但是標題卻讓整篇文章失分不少。又如《讓歷史說話 讓文物說話》談的是澄城縣堯頭鎮堯頭村的古瓷窯保護傳承問題,內容具體而標題空泛。

三、“見聞”對象的三種特殊類型,標題能夠讓人“一見鐘情”

好標題除了“一目了然”、“一語中的”,還要讓讀者“一見鐘情”。筆者在統計時注意到,“見聞”中有三種特殊類型,標題相對寫得更好,更容易抓住讀者的眼球。

其一,38篇“見聞”有7篇屬於正面肯定社會發展成績的,落地生根、真實可信。這也表現在標題上,如《黃土裡壘出“金蛋蛋”》、《山屹嶗通上水泥路》用引語的形式增強了可信性。

其二,38篇“見聞”有7篇具體到某件事、某個人的問題上,標題寫作相對更清晰,部分標題能運用修辭手法提高文章的文採。如《白家溝村的煩心路》、《王老頭和他的“羊夢想”》,標題生動能吸引人。

其三,38篇“見聞”中有3篇採用了對比的方法研究問題,也體現在了標題上,分別是《我所熟悉的兩個村庄》、《從鄰省小縣看發展轉型》、《站在遼西看陝西》,就方法及切入點而言,都比較容易出彩。

四、問題和思考

對於“回鄉見聞”,尤其是其標題的寫作還有兩點問題與思考提出,望能拋磚引玉。

第一,找到“見聞”和“新聞”之間統一的編輯平衡點,形成統一的欄目風格。該欄作者大都是機關干部,他們寫作按照“回鄉見聞”的要求去寫,未必是奔著發表去的,因而大量修改工作甩給了編輯人員。最終見報的文章既有“見聞”的底子,又經過了新聞人的編輯。這就要求編輯人員要在“見聞”和“新聞”之間找到統一的編輯平衡點。以標題編輯而言,不應該出現未經加工的存在爭議的標題,也不能越俎代庖把標題完全改成新聞標題。

第二,對不同的“見聞”體裁進行細分,便於作者寫稿和報社進行集納和編排。從整個標題呈現出的發文順序來看,“回鄉見聞”並沒有按照體裁或者內容進行編排,整體缺乏連貫性。明確“見聞”體裁,進行細分,有利於作者把握寫作方向,有利於編輯整體編發稿件。從標題來看,問題類“見聞”可借鑒新聞消息寫法,如《借助遠程診斷技術 解決農民“看病難”》,將問題在標題中點出。記事寫景寫風貌的“見聞”,可參照通訊的標題寫作,用文學表達手法,讓其生動形象、吸引讀者,如《黃土裡壘出“金蛋蛋”》。此外還有類似調查、隨筆的“見聞”,也都可以找到各自的參照。

(作者系西安外事學院文學院傳媒系主任、副教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