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5年12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省級黨報如何塑造本省形象

——以陝西日報“絲綢之路經濟帶”報道為例

賈佳

2015年12月08日15:2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西部學刊》供稿】

摘要: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全國各省區積極採取舉措響應國家號召,借助這一重大國家主題宣傳本省形象,尤其是作為“狹義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北五省。本文採用內容分析法對陝西日報2014年至2015年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報道進行分析,探討其在報道過程中所顯現的特點、優勢以及問題,並由此出發探討省級黨報應該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塑造本省形象。

關鍵詞:省級黨報﹔本省形象﹔陝西日報﹔“絲綢之路經濟帶”報道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哈薩克斯坦著名高校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布局,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紐帶,幫助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在經濟、文化、能源、環境等多個領域展開更加廣泛的合作,用嶄新的合作模式開創新‘絲綢之路’。”[1]陝西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其省會西安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西北中心城市,將“絲綢之路起點”作為城市宣傳名片,力圖建設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在塑造城市形象過程中,陝西日報發揮其作為省級黨報的宣傳作用,溝通信息引導輿論,但在報道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這也為我們如何實現黨報轉型、發揮黨報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嚴肅但略微呆板——陝西日報“絲綢之路經濟帶”報道特點

本文以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20日為時間段,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關鍵詞在陝西日報電子版中進行標題檢索,總共搜得85篇相關報道。從報道體裁、報道版面、報道內容、報道方式4個方面對新聞進行整理,分析陝西日報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報道優劣,從而探討黨報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策略。

(一)新聞報道體裁以消息為主,注重評論

圖1.新聞新聞體裁分布圖

數據顯示,陝西日報在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新聞進行報道時,採取消息體裁的新聞為56篇,佔據報道總數的66%。從內容上看主要是一些關於論壇開幕、舉辦各種交流會及會議等新聞的報道。例如《建設銀行聯合舉辦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投資推介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2015.4.10),《第二屆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論壇舉行》(2015.3.29)。這些新聞大都內容簡單、篇幅短小,尤其是對於一些會議新聞的報道。排名第二的是評論,總共報道數量為14篇,佔報道總數的16%,主要用於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政策及在陝西省內貫徹情況的評論。這一部分大多篇幅較長,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實施、本省在貫徹過程中的經驗及發展策略,這也是最能體現黨報宣傳作用的部分。陝西日報在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報道中,主要以消息和評論為主,這兩種體裁互為補充,從深度和廣度上對這一社會重大主題進行報道,著重報道陝西全省在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體現出陝西省積極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力圖將西安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的決心。

但是除這兩種體裁之外,其他的通訊、專題報道、專訪、深度報道以及涉及理論政策解讀的理論文章總共為15篇,僅佔總數的18%。這也體現出陝西日報在報道當中體裁較為單一、角度豐富性不夠的缺陷。

(二)新聞報道版面集中在“要聞”版

表2.新聞版面分布圖

如上圖所示,在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報道中,新聞主要分布在前幾版的“要聞”版,這與相關的新聞報道體裁主要為消息有關。偏重於理論解讀的“理論周刊”“理論實踐”總共有6篇,佔7%,主要闡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相關政策措施,如《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發展小議》(2014.06.17)。涉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不同層面的“金融周刊”與“經濟觀察”版面、“科教新聞”版面、“三農周刊”版面的新聞分別為:3篇、2篇、1篇。將相關新聞組成的“專版”總共有7篇。這些新聞分別從經濟、科教、農業幾個方面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相關新聞進行報道,這也體現了陝西日報在報道“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新聞題材時角度的多樣化。但是這部分題材所佔比重仍然不是很大,陝西日報在相關報道中仍然以要聞版的簡潔短小的消息為重。

(三)新聞報道內容以會議動態為主、政策部署、城市建設等為輔

圖3新聞報道內容分布圖

如上圖所示,陝西日報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聞報道中,主要以會議動態新聞為主,總共為31篇,佔總數的36%,這也是國家重大命題報道的常態,如《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部長會議將在西安舉辦》(2015.04.22),《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對外宣傳工作座談會召開》(2015.03.06),這一類新聞多以會議簡報、會議傳達的政策等信息作為報道的立足點。其次是關於陝西省內各城市建設的新聞,尤其以西安為重,報道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各城市如何響應號召、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發展的規劃並積極實踐。這一部分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有力武器。排名第三的是以政策部署為主要內容的新聞,總共有13篇,佔15%,這一部分新聞主要發布在“理論周刊”及“理論實踐”版面,這一部分同政策解讀部分內容類似,主要是專家學者對黨和政府各項方針政策的解讀,以及西安各市區對這些政策部署的實踐。這些內容體現了黨報溝通黨和人民的性質,為受眾及時了解各項相關政策、了解政府活動提供了方便。以領導講話、文化交流、中外交流為內容的新聞總數為20篇,佔據總數的24%。這一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宣傳陝西省對“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重大時代命題實踐的報道,豐富了城市形象。

(四)新聞報道以純文字的報道方式為重

圖4.報道方式分布圖

如上圖所示,陝西日報在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相關報道中,主要以純文字的報道方式為重,佔據報道總數的91%。這種報道方式的比重體現出陝西日報作為省級黨報報道風格的嚴肅厚重。但是圖文結合的新聞報道方式僅佔據9%,這也使得陝西日報在相關報道中過於嚴肅,不利於受眾積極有效的接受信息。如專版《全力以赴推進“道路聯通、貿易暢通”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2014.10.13),專版的形式使新聞可以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報道主題,但是在這篇報道中仍然隻有4幅圖片,這也是抽取樣本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報道中,圖片最多的一篇稿件。其他的圖文結合報道,大部分以文章配一幅簡圖為主,整個報道版面略嚴肅古板。

根據所得數據分析可知,陝西日報在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相關報道中,發揮了省級黨報對於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對這一國家重大命題的報道無論在質和量上都佔有優勢,但是在報道過程當中,體裁仍然以消息為重、報道方式偏向純文字報道、報道對象以黨和政府為主偏向對於政策措施的解讀。這種報道風格使得陝西日報在塑造城市形象的過程中過於官方和嚴肅,相對於同為西部五省之一的甘肅省的黨報甘肅日報重圖片報道、專題報道來說,報道的豐富程度和角度的多樣化方面還不夠。

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因此在報道速度上不佔優勢、在報道形式上不如市場化媒體開放多樣。省級黨報如何響應國家號召、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在面對重大國家命題的報道時塑造好城市形象、做好對外宣傳,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省級黨報在塑造本省形象方面的優勢

黨報的性質決定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新聞報道必須正確把握形勢,增強全局觀念,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保持宣傳基調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黨報是新聞媒介,又不是一般的新聞媒介,其地位和作用不是別的新聞媒介所能替代的。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國家命題中,陝西日報作為省級黨報在引導輿論上負有重大的責任,並且具有自身的優勢:新聞宣傳的主渠道報道、引導輿論的權威性優勢、受眾信任的公信力優勢以及長久積累的新聞資源優勢。

首先,作為黨報,最大的優勢就是權威性強,可信度高,能夠及時地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宏觀上也比較能夠掌握大局的動向,通過權威渠道發布的信息必然更加具有說服力。其次,黨報具有高品位、不媚俗的特點。這在信息泛濫的新媒體時代,給了有關國家重大命題的嚴肅新聞發布的空間。省級黨報的這些特點使其成為塑造本省形象的重要平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陝西日報作為陝西省的省級黨報,大力宣傳陝西省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實施,各市區對各項建設所做的努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方面的舉措,全省人民在這一主題指導下積極奮進的精神面貌等等,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整個陝西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形象,從而提升陝西省在中外交流中的地位。

三、省級黨報在塑造本省形象方面的新出路

(一)豐富報道方式、增加報道角度

黨報的性質決定了其版面不能像都市類報紙那樣多樣和活潑,但是面對網絡等新媒體及市場化媒體的沖擊,黨報如果繼續走僵化古板的老路,必然造成受眾的流失。以陝西日報“絲綢之路經濟帶”報道為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商道,現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涉及經濟、貿易、金融以及信息網絡等多方面的綜合載體,而媒體則是穿梭於現代絲綢之路信息網絡上的新聞快車,傳遞著最具經濟和人文價值的信息、理念。在對這一命題的報道中,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在報道體裁和報道方式上都應該更加多樣化,除了報道各種動態的消息,對於政策的深刻剖析、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新聞的綜合報道、圖文結合的新聞專題,都能大大促使這一題材報道的豐富性和立體化。在報道角度方面可以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貿易及信息網絡等多方面入手,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為受眾全方位了解相關信息及全方位塑造陝西形象提供條件。

(二)處理好貼近性和權威性的關系

黨報的權威性也決定了黨報的報道容易給讀者留下枯燥無味、生硬說教的印象。對於新時期的黨報而言, 如何很好地鞏固黨報的權威形象, 滿足讀者的需求, 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成為重要的課題。新華日報社總編輯周躍敏在2007年的改版動員會上, 強調新華日報改版的理念是:高度、貼近、開放。以高度提升影響, 以貼近強化實效, 以開放增強活力。這也是省級黨報在塑造本省形象當中應該處理的問題。以陝西日報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報道為例,在整個報道中充分體現了黨報在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方面的權威性,但是報道體裁過於單一,報道立場過於官方,報道內容不夠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這些缺陷也對報道的效果產生弱化的影響。如何改變黨報報道拒人以千裡之外的面孔,更好地滿足人們關注社會大事的願望,有效地傳達政策方針, 成為黨報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

結論

陝西省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借助這一重大國家命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積極行動,同時發揮各種媒介尤其是省級黨報的宣傳引導作用,加強內外交流,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為名片來塑造陝西省的形象。在這一過程中陝西日報的相關報道憑借著質和量的優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其報道方式單一、過於嚴肅呆板的缺點,也是我們在今后的同類報道中應該改進的問題。省級黨報在塑造城市形象當中具有其他媒體不具備的優勢,但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應該注重報道體裁和角度的多樣化、處理好黨報報道的權威性和貼近性的關系,使省級黨報成為塑造本省形象的重要平台。(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岳甜,張博.西安城市媒介形象傳播策略探究——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視角[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