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5年12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的探究

麻晶晶

2015年12月08日16:4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西部學刊》供稿】

摘要:從地理位置和在古絲綢之路中的地位來看,青海是貫穿南北絲綢之路大通道的橋梁和紐帶,更是中國連通南亞國家的重要走廊和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和宏偉目標的提出,為青海的發展又一次提供了新的機遇。絲綢之路現已成為沿線城市的符號,而青海以其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為青海絲路城市符號注入了新的力量,在絲綢之路大戰略背景下青海城市符號的傳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文章從探討青海城市符號傳播優勢出發,就傳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幾點意見,能夠為青海絲路城市符號的傳播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字: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

古絲綢之路途經青海,形成赫赫有名的“青海道”,又稱南絲綢之路。“青海道”分3路:北路出西寧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連山,進入甘肅﹔中路出西寧經青海湖北岸,沿柴達木盆地北緣至大柴旦,北上經當金口至敦煌﹔南路自西寧過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柴達木盆地南緣,經都蘭、格爾木,西出阿爾金山至新疆若羌。中路和南路均橫穿青海省全境,出省境后經河西走廊與新疆的絲綢之路合並。漢武帝時,張騫第一次通西域,就取道柴達木盆地返回。

“青海道”是絲綢之路最繁榮的干道之一。從今天的地圖可以看到青海省境內的公路、鐵路網正是沿著古絲綢之路的印記展開,青海是絲綢之路在我國西部的通道和連接東西南北的樞紐。從地緣上看,青海南連川藏、西接新疆、東跨甘肅而接中原,具有向西開放的重要節點和“東聯西出、西來東去”中轉區的區位優勢。

“青海道”,曾盛極一時,很久以來就與中亞國家和阿拉伯世界形成了深厚綿長的人脈情緣和文化紐帶。省內的回族、撒拉族幾乎全民信仰伊斯蘭教,與中亞國家有較強的共通性,且有長期的經貿往來,這是推進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文化基礎。

一、城市符號傳播

在傳播學中,符號被定義為信息的外在形式及物質載體,在信息傳播及表達中佔據基本要素。城市符號是指能夠代表該城市文化特征,具有傳承價值,給人以深刻印象並且讓人引以為豪的標志性的事物。包括城市的歷史遺跡、時事人物、旅游景點及重要建筑等,它是城市發展的“名片”,是城市精神與城市文化的載體。許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並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如:北京故宮、南京中山陵、拉薩布達拉宮等,城市符號是一個城市的形象標志,同時它也是一個城市生態環境和精神力量的象征。絲綢之路城市符號,是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而延伸出來的沿線城市思想、精神傳播的載體,被大眾所認可並發展成為城市的形象標識。

二、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優勢

1.地域名片傳播優勢。青海湖是青海的一張重要名片。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咸水湖,水面面積4372.94平方公裡。青海湖流域包括40多條河流,土地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裡,集中了全省80%的人口和50%的GDP。青海湖對青海乃至西北地區都發揮著重要的生態調節作用。塔爾寺,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也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文化性和宗教色彩。青海湖、塔爾寺近年來已經成為國內熱捧的旅游景點,每年都會迎接大批國內外游客,一提到青海,首先就想到的是青海湖、塔爾寺,它們已經成為青海的重要符號,也是與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城市相比,辨識度最高的地域優勢。新絲綢之路作為青海新的城市符號,可以依托青海地域名片——青海湖、塔爾寺等特有的旅游景點,將絲綢之路這個新的城市符號傳播最大化。

2.地域交通傳播優勢。青海是西部交通戰略樞紐。青海地處青藏高原中樞地帶,尤其是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青海省南聯川藏、西接新疆、東鄰甘肅,地處中巴經濟走廊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十字要沖,是通往新疆的重要門戶。打開今天的地圖可以看到,青海省境內的公路、鐵路網沿著古絲綢之路的印記,連接著甘肅、新疆、西藏、四川,是陸上絲綢之路在我國西部的通道和東西南北的樞紐,是從東亞到中亞、西亞乃至南亞的大多數國家更便捷的通道。由國道、省道干線公路、出省通道和旅游公路,構成了“六縱九橫二十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東連隴海、北接蘭新、西通南疆、西南連接拉薩、東南通達成都的鐵路網在形成中﹔“一主八輔”的機場格局在建設中﹔特別是現代運輸方式蓬勃發展,地下的輸氣輸油管道、光纜,空中的輸電線路不斷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一個立體交通網絡的現代版“青海道”已初具框架,並迎來了新一輪的鐵路建設高潮。蘭新第二雙線啟動,修建通往阿拉山口的寬軌,開通連接內地與新疆的雙向陸上大通道﹔加快建設格庫、格成鐵路,形成連接西南與新疆、中亞的大通道。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交通運輸是重要的溝通基礎,青海作為新絲綢之路交通戰略樞紐,也為“絲路”這個新城市符號注入了新的力量。

3.地域文化傳播優勢。青海從古老的羌氐族群,到吐谷渾的昌盛,從吐蕃的擴張,到蒙古族的游牧開發和撒拉、土族安居高原,以及漢族與這些少數民族的交融,從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省內少數民族人口270多萬,佔總人口的47%,民族自治區域佔全省土地面積的98%。同時,青海還是一個多宗教聚集的地區,境內少數民族普遍信仰宗教,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深遠。多民族的交融就形成了文化繁榮、宗教興盛的局面,這就突出了青海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區域內,與其他城市相較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不僅指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更重要的是指青海所具有的內在的、個性化的、相對穩定的文化特質。青海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土民情、民俗習慣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積澱成為中華文化精粹的重要組成,青海所富有的這種多元化、多面向的特質從而立體化地建構城市的性格,使之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思想交流、文化傳播的新窗口。

4.地域資源傳播優勢。青海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境內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在柴達木盆地已累計發現86種礦產,如此高的富集度十分罕見。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這裡建起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目前已形成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化工、冶金、新能源、特色生物資源6大循環產業體系。

豐富的民族文化也成為青海新絲路經濟發展新的渠道,藏毯、唐卡、穆斯林民族服飾、清真綠色食品等青海特產,不僅是絲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同時也是青海絲路城市符號的特色傳播優勢。

三、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不足

1.傳播渠道單一。信息傳播渠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將為信息傳播的效果提供更優的條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應該需要立體的、多層次的、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傳播。而當前青海絲路城市符號的傳播只是依靠最原始的大眾傳播媒介,報紙、電視成為唯一絲路城市符號傳播的渠道,不利於城市形象的建構。

2.傳播方式單調。青海絲路城市符號的傳播除政府的組織傳播以外,其他傳播方式欠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新絲綢之路,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宣傳是無法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文化傳播是一項群體活動,需要借助群體的力量來完成,政府部門必須依靠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手段向外發出自己的聲音,將文化傳播作為一種商品來打造,這種商品的一切因素都可以成為吸引投資者的原因,從而形成強大的購買力。可以預見,隨著新絲綢之路的建設,這種傳播手段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策略

1.拓寬傳播渠道。青海絲路城市符號傳播不能僅局限於大眾傳播媒介報道,應借助新媒體發展的力量,以新媒體為載體,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在媒介融合時代,應當借助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組合傳播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主題的文字、聲音、視頻,實現優質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可以實現傳播的雙向介入,激發他們參與網絡傳播的熱情和積極性。互聯網新媒體傳播具有明顯的互動性優勢,可以博得廣大受傳者積極參與和互動,增強絲路城市符號傳播的實際效果。既有量的傳播,又可以實現質的傳播。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利用也是進行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的重要渠道。

2.開發多元的傳播方式。首先,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應以西安為例,增加事件營銷傳播,新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中的事件營銷是在明確的城市形象建構目標下,把策劃和組織與城市形象主題相關的活動作為傳播城市形象的策略。事件營銷要求必須掌握充分的社會脈絡,了解受眾市場,尤其是要懂得和媒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建立和媒體間的互相了解關系。事件營銷具體是指青海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大型的文化活動、節慶、會議,來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將青海絲路文化符號推向世界舞台,提升青海的絲調之路文化世界認同度。其次,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的傳播方還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人們喜聞樂見的電影、電視劇作為傳播方式已成為重要文化生產形式,青海城市品牌符號的傳播也應該借助此形式。通過影視作品(電影、電視劇、宣傳片、紀錄片等)展示青海城市意象和歷史,特別是那些承載絲綢之路文化意涵的符號。整合影視資源,以影視作品為載體,塑造與絲綢之路符號、元素密切相關的城市意境,並使之作為城市特色推廣開來。

3.挖掘本土化城市符號。城市的品牌符號是能夠代表青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作為樞紐城市的品牌形象,在向外的城市形象傳播中具有傳播價值的符號。青海湖、三江源、可可西裡是青海獨特的城市符號,青海可深入挖掘絲綢之路本土化符號的內涵,將它與唐蕃古道、茶馬古道有機融合,利用高原自然生態、民俗風情、文化遺址、遺跡及古建筑等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發揮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青海的本土化產業農業、沙漠治理、太陽能、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是中亞各國現在急需合作的項目。通過城市符號的傳播,展現出青海的歷史、經濟、文化與絲綢之路的深遠淵源和在絲綢之路經濟發展中相應的地位。傳播的目的在於讓人們知道並接受青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使人們能夠自然地聯想到絲綢之路區域戰略構想,將絲綢之路城市符號與青海的發展和貢獻聯系起來。

五、結語

古絲綢之路是一條中西文明交融的文化之路。青海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絲綢之路也已成為青海的城市符號,它鮮明的地域、文化、交通位置、資源環境與產業特點為絲綢之路城市符號提供了優勢條件,這是青海區別於其他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符號的識別點,但青海絲綢之路城市符號的傳播也存在著傳播渠道單一、傳播方式單調的問題,還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絲路不止是單一的經濟戰略,還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領域合作,需要站位全局,統籌各地的區位、人文、經濟等優勢,有效調動各地積極性,合理有序參與融入。(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劉溢海.論城市符號[J].城市發展研究,2008(1).

[2]韓陽.新絲綢之路城市符號傳播研究——以西安為例[D].西北大學.

[3]朱春陽.傳媒營銷管理[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

[4]蔡尚偉,溫洪泉.文化產業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5]白瑩,劉子建.淺談絲綢之路文化中的藝術傳播——以北京奧運會開幕為例[J]藝術與設計,2004(06).

[6]李煥.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陝西文化先行戰略研究[J].陝西行政學院學報.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