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5年·第5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從災害報道談城市台的全媒體傳播力

孫愈中

2015年12月09日16:2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北方傳媒研究》供稿】

災害事件由於其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因而最能體現出媒體的應對能力。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時代大潮中,城市台在災害報道中充分發揮全媒體優勢,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提升傳播力。紹興廣播電視總台在面對2015年台風“燦鴻”來襲時,廣播、電視、廣電報、網絡台和微博、微信全媒體行動,效果明顯,受到了紹興市領導的充分肯定。本文結合紹興台的生動實踐,對城市台如何做好全媒體災害報道作一番探索。

一、通過新聞時效取勝,發揮廣播電視直播優勢

災害事件大多是瞬間爆發的,具有不可預料和控制的破壞性,既會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又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傳播優勢,迅速投入報道,而直播是最好的形式。通過直播及時向受眾公布災情,有利於穩定人心、化解情緒、奮起救災,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傳播心理學中有一個定律便是:首先進入人們記憶的信息具有先導性和穩定性,后來要改變這個信息,需要花費七倍的努力,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先入為主’的思想。建立常態化的直播模式,必然縮短直播准備的時間,使電視媒體佔領先機,增強報道的時效性。”①自然災害的突發性,決定了報道時效的重要性。災害事件具有突發性,新聞報道要求快,災害事件的突發性對報道時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隻有快速報道,才能滿足災害事件發生后受眾對災害原因、性質、危害程度、救援情況等相關信息的迫切需求。快是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優勢,直播報道可以使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與受眾的接收同步進行,實現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和直接性,提高新聞的可信度,滿足受眾的知情權。

災害事件發生后,社會各界都非常關心,廣播電視媒體應該第一時間派出記者深入第一現場,了解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事態發展等情況,及時與當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聯系,並把應對措施告訴給受眾。2015年第9號強台風“燦鴻”於7月11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陸,7月10日起紹興市就受到了台風的嚴重影響,風大雨暴。對此,紹興台各頻道、頻率和網絡台在台裡的統一調度下,全員值班、精心組織策劃,分別在新聞綜合頻道7月10日晚上21:25和7月11日中午12:00的時間窗口,推出時長達50分鐘的《眾志成城抗擊“燦鴻”》直播特別報道,同時在《紹興新聞聯播》和《全媒體時空》兩個新聞欄目中滾動播出這方面內容,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紹興市委市政府防汛防台的部署和要求,發布最新的台風動態與災情,展現全市上下抗擊台風災害、保衛家園的壯麗場景。

這次直播,既通過衛星與在紹興市防指等地駐點的記者進行連線,實時傳送紹興市領導、各縣(市、區)負責人不分晝夜地指揮和檢查防台防汛工作的情況,又通過4G直播,由分布在各個重點災區的記者現場報道當地的災情和干部群體正在開展的抗災措施。這期直播特別報道信息量大、內容豐富、時效性強,各部門協同作戰、密切配合、准備充分,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向受眾及時、快速、准確地傳遞來自全市各地防災抗災的最新進展,滿足了受眾在災害面前對相關信息的迫切需求。

廣播電視對災害新聞進行現場直播,能發揮出人無我有的獨家優勢,這種播報形態當前已成為受眾及時准確了解各類重大事件的主要渠道。尤其是視聽兼備的電視直播,把新聞現場的圖像、聲音等眾多信息元素傳播給受眾,同時注重細節畫面和人物動態的展示,使災害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與可看性更強。時效是新聞的生命,對於災害報道,時效顯得更為重要。廣播電視媒體發揮直播優勢,把災情、當地的受災情況及應對措施及時告訴受眾,這也是主流媒體應盡的社會責任。

二、利用新興媒體平台,實行全方位立體化傳播

新興媒體在傳播信息方面具有容量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眾多優勢,廣播電視媒體要在做好內容產品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改變單一傳播模式,通過積極主動地與新興媒體融合,取長補短,共同報道災害新聞,實現信息跨媒體的多元化傳播。而傳統廣播電視廣泛利用新媒體平台,則能充分發揮全媒體運作優勢,進一步提升整合傳播力,對災害新聞實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

“自然災害事件屬於危機事件范疇中的一種,因其公共性、突發性、危害性等特征,受到了媒體廣泛的關注,在傳統媒體對其深入報道的同時,新媒體更是以自身的優勢成為了自然災害類新聞事件報道的優勢媒體。”②紹興台在2015年7月9日——7月11日的抗擊台風“燦鴻”報道中,合計播發各類報道1200余條﹔微博、微信、APP客戶端推送570余條﹔閱讀量140000余次,評論量5300余條﹔推出各類抗台欄目8個﹔廣播直播80小時、電視直播8小時﹔電視游動字幕(台風最新動態、防台知識)三個頻道全天不間斷更新滾動。與此同時,還向浙江衛視、央視上傳稿件100余條次,大量報道在央視和浙江衛視播出,其中《上虞下管鎮干部群眾奮力抗災》在央視聯播播出。單位時間內宣傳報道容量之大,創紹興廣電之最。這次直播報道中的稿件,既有電視記者提供的,也有廣播記者提供的,還有網絡台的,甚至有網民提供的,報道視角也呈現出多元化。

“全媒體階段的新聞互動是建立在新媒體實時性上的跨區域新聞互動模式。最大的特點在於共時態和跨區域,這樣不僅很好地調動了受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互動信息的反饋時效性達到最高。” ③新聞傳播的移動化和受眾的多終端接收,提高了災害報道的時效,擴大了災害報道的范圍,方便了受眾,短信、微博、微信等也為災害報道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傳播渠道。如2015年7月10日這天,因受台風“燦鴻”的影響,紹興市上虞區下管鎮發生了較為嚴重的內澇,紹興台記者無法進入現場。為了在直播報道中及時反映當地的災情,紹興台記者想方設法聯系到了一位當地的受災村民,讓他用手機拍攝了大量現場視頻,通過4G傳送到紹興台播出。雖然網民拍攝的視頻沒有記者專業,但來自災區的實時畫面給人的視覺沖擊力是很強的。筆者認為,廣播電視媒體在報道災害新聞時,除了可以廣泛採用網民用手機、DV拍攝的視頻外,部分重點災區的監控錄像有時也可以拿來為我所用。

廣播電視利用新媒體平台對災害新聞進行立體化傳播,既向受眾提供了獲取信息的更多途徑,還可以讓受眾根據需要自主選擇某一方面某一層次的新聞。“融合新聞是一個由融合多媒體來表達新聞,到融合各個媒體新聞業務的合作,再到融合各個媒體所有權由淺入深的過程。從新聞生產方面講,融合新聞指不同的新聞媒體可以統一在一個信息平台上,採集、編寫和發布信息,相互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媒介自身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受眾,實現有效、廣泛的信息傳播。” ④

三、注重有效信息發布,強化抗災報道指導作用

“時代越發展,大眾傳媒在社會中的地位越發舉足輕重,因為它的本質是信息的傳播,而現代社會風險的發生通常和信息的匱乏有極大的關系。”⑤在災害報道中,受眾需要了解更多的有效信息,掌握災情現狀和發展趨勢。災害事件發生后,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水平,如何確保社會的穩定,如何重建家園?這都需要媒體提供相關信息,同時起好對抗災救災的指導作用。要突出報道政府部門全力救援、社會各界熱心相助、救災人員晝夜奮戰等內容,以此來進行輿論引導,並使之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新聞指導性就是通過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來宣傳一定的觀點,影響受眾的思想,把受眾引導到既定的目標上去。”⑥

紹興台在這次抗擊台風“燦鴻”直播報道所提供的信息中,既有台風對紹興市的影響,又有各級各地狠抓落實的防災抗災措施﹔既有市領導對防台防汛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又有各部門各司其責的動態﹔既有市區的報道,又有各區(縣、市)的情況。這次直播,紹興台有多路記者分布在防台抗災現場,報道內容有來自車站、市政、電力、園林綠化、建設工地、醫院、危舊房、老小區、暑期培訓學校、景區等與台風影響最密切部位的信息,有重點受災鄉鎮、各安置點的情況。在報道市級領導層面的內容時,反映的不是領導坐在辦公室裡指揮,而是下基層,深入到抗災一線或安置點檢查和部署工作﹔在採訪氣象部門負責人時,既介紹台風走勢和影響的權威數據,又穿插台風的形成原因﹔在介紹各部門,如電力、水利、農業、園林、市政、交警、消防等在搶險救災情況時,記者全部在現場出鏡報道,並注重突出細節,現場感非常強。

“災害報道和一般的報道不同,它既是一個將問題展開的過程,也是一個促使問題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體不但要及時報道新聞,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而且要安撫受傷的心靈,維護正常的社會及救災秩序,引導各方面妥善處理事件,解決問題。”⑦通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來提升廣播電視的傳播力,是創新新聞報道的一個有效手段。城市台災害報道的全媒體傳播應該主要體現在內容融合、渠道拓展、形式創新等方面,因此必須構建一個完整的信息採集、發布、互動、服務系統,這需要有一個統籌協調部門來具體牽頭,分步實施。當前,城市台要爭取各個領域的受眾,提升傳播力,就必須全方位地融入新媒體,盡快實現由陳舊的傳播業態向新型的傳播陣地轉型。【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廣播電視總台】

注釋:

①杜耀峰:《中國媒體新聞創新的重大突破 ——“5•12汶川大地震”報道的思考》,《新聞戰線》2008年第7期

②左人吉、田祥儒:《新媒體對自然災害新聞事件報道——以四川省雅安地震的報道為例》,《今傳媒》2014年第3期

③范順妮:《全媒體的新聞互動模式探析》,《新聞愛好者》2011年第21期

④李良榮:《網絡與新媒體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版,第110頁

⑤張燕:《風險社會與網絡傳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22頁

⑥李良榮:《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版,第290頁

⑦程曼麗:《新媒體:災難中的大作用》,《光明日報》2013年4月27日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