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挺立,胡須豎起,虎頭略側,一對圓圓的眼睛瞪著我們。湊近了看,我們才發現,它,竟是一隻蠶繭做的虎頭鞋。
這麼迷你的虎頭鞋萌得讓人化了。去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千余名嘉賓拿到這樣一份烏鎮特色紀念禮物時,很多人追問:“哪兒有賣?”它其實是烏鎮老字號“泰豐齋”的杰作。在這小小的鞋子背后,藏著“烏鎮一家人”的心意和觸網故事。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前夕,記者專程在烏鎮回訪了“泰豐齋”主人王美芳一家人。
聽說今年來烏鎮開會的人會比去年還要多,光是大人物就有2000多位,王美芳很期待。而她更期待的是自己這一家人不僅僅只是烏鎮一家人,更能成為“互聯網一家人”。
錦鯉、娃娃、虎頭鞋
十幾道手工,一隻蠶繭的變身
烏鎮東柵景區, 沿著青石板漫步不一會兒,便能看到“泰豐齋”。這是集合工藝品和糕點等當地特產的老店,至今已有20年。64歲的母親徐立巧是董事長,女兒王美芳是總經理。
離店兩公裡外,她們的布藝工作室裡,師傅們正圍著桌子趕制迷你虎頭鞋。
王美芳拉著記者來到了工作室二樓,指著虎頭鞋給記者介紹說,在當地這是最吉祥的小物件。這蠶繭鞋子的造型是她媽媽設計的。別看它隻有大拇指一個指節的大小,可工藝卻都復雜著呢。
做這雙小鞋子,從打版樣到最后串上平安結,要經過十幾道純手工的工序,平布、畫樣、打樣、剪裁、壓模、縫紉、繡字……即便兩人合作,一天也隻能做成30雙左右。
王家世代是土生土長的烏鎮人,他們的作品帶著故鄉情結。王美芳拿出一本畫冊,上面印有“泰豐齋”出品的各種工藝品,好多都源於烏鎮人的童年回憶——嘉興、湖州地區人們擅養蠶,除了抽絲制作成絲綢、絲綿被、棉襖,干蠶繭本身就是制作工藝品的理想材料。在工作室裡,記者看到蠶繭就變了好幾次身,蠶繭虎頭鞋、蠶繭錦鯉……都是小巧吉祥的玩意。
一個作跳水姿勢的大頭娃娃特別討喜:雙手交叉,兩腿一蹬,軀體向前,王美芳管它叫“水鄉娃娃”,因為“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往河裡蹦的”。
“這些禮物很有水鄉特色,游客們挺喜歡。”王美芳說,除了手工藝品,“泰豐齋”還有姑嫂餅、芡實糕等桐鄉特色糕點。如今,“泰豐齋”在烏鎮東柵景區還開了兩家門店,生意也都挺好。之前一直沒有觸網,是因為覺得來店裡買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看得見、摸得著”的瓶頸怎麼破?
開家網店試試吧
但事情到了2013年有了變化。那年,王美芳感到了市場的寒意。一方面生意滑坡,年利潤下降了6%﹔另一方面經營成本上漲,光房租就年漲10%。兩相擠壓,讓母女倆壓力山大。
進入2014年,小鎮發生了變化。街上的許多小店挂出了二維碼、免費WiFi提示、支付寶標牌。百年老店“敘昌醬園”,營業員拿紅外掃描槍掃一下,“嘀”一聲就收好錢了,方便得很。而街頭那些餐館民宿裡,也滿是從網上、微信上看點評慕名而來的旅客。
特別是去年11月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落戶烏鎮后,“泰豐齋”店門前挂的產品吸引了一撥又一撥游客。流連忘返之余,總有客人會多問一句“你家有網店嗎?可以網購能包郵嗎?”每每這時,王美芳心裡就會閃過一絲尷尬。
“耳邊也突然多了很多網絡營銷的聲音,再一看發現身邊很多朋友早已在互聯網上走得很遠了,還賺到錢了。”當再想起互聯網大會期間,虎頭鞋作為大會禮品倍受嘉賓們好評,不少嘉賓還向組委會詢問是否可以多要一個時,王美芳就總覺得自己錯過了點什麼——為什麼我們“泰豐齋”沒有自己的網上店鋪,由此試試轉型呢?
說干就干。去年底,王美芳讓公司出納員在淘寶上申請了一個企業號,並把“泰豐齋”的手工藝品和糕點,簡單地拍了照片放上網店。
“雖然我網購也有五六年了,但開網店還是新手上路,只是想試試看。”但讓王美芳意想不到的是,“泰豐齋”的網店開張沒幾天,生意很好,一下子銷量就上去了。出納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這時候,王美芳再面對游客們有關網店的提問時,不再有搖頭和尷尬,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自信。看著實體店與網店銷售比的差距日益縮小,她和母親都暗暗給自己點贊:互聯網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工具用對了,互聯網+這條路是必然要走下去的。
國外的訂單也來了
老字號觸網闖世界
今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電視機前,王美芳和媽媽深有感觸,因為感受到了變化。
為此,今年年初,看到網店生意日漸紅火,王美芳引進了專業的網店管理和銷售人員,負責打理一切互聯網營銷工作。王美芳還特意配備了一個小攝影棚,“好馬配好鞍,包裝也很重要!所以今年初我們招了專業人員,市場拓展得很快。”
“泰豐齋”除了工藝品,還賣烏鎮特色點心。今年清明節,王美芳試著把當家產品蛋黃酥放到微信上去推廣。“8塊錢一個的蛋黃酥,每份8個。一周內就賣了3000份。”這讓她喜出望外,“開家實體店要投入至少幾十萬,微信上賣,店面房租都省了!”
看著這些變化,王美芳說,過去做實體店投入大,但客戶一般來自江浙滬一帶,針對面較窄﹔而現在,隻要一台電腦,就能將虎頭鞋賣給全世界。現在不僅接到了國內的訂單,連外國的訂單也有了,真的走向了全世界!
去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時就提出,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網絡建設,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
變化的不只是“泰豐齋”,互聯網給王美芳們帶來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如今的烏鎮,不管是買小吃還是訂房間,掃碼就可詢價,連買根麻花都能刷支付寶,掃掃微信就能借自行車,未來游客隻需要帶部手機,離開錢包也能暢游烏鎮。
匠心不變,組建專業團隊
“烏鎮一家人”
期待世界互聯網大會激發創意
“很多人早就走到前面,我們要如何才能彎道超車?”驚喜之余,王美芳有點憂慮,自己不太了解互聯網,也沒摸透網絡營銷,目前那些手段,用久了也會疲勞。
其實在國內,“互聯網+”尚處於初級階段,各領域都在對“互聯網+”做論証與探索,特別是那些非常傳統的行業。“互聯網+”項目的爆發,與傳統企業的“破與立”,顯然還需要一個從初生到成熟的過程。
前不久,烏鎮還出台了一份63頁的互聯網產業基地建設和發展規劃。規劃中說,到2020年底,烏鎮要培育200家互聯網企業,從業者達5萬人以上。桐鄉還成立了10億元的互聯網產業政府基金。王美芳們的好時候到了。
“可前景看好,想法也得有,到底該怎麼做?”王美芳說,老字號的品質和匠心,她肯定是不能丟的,而且會更堅持,比如做一些全手工的限量工藝品投放市場。除此之外,她得學習摸准互聯網的“脾氣”,組建專業團隊來做電商的事。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周就要開了,聽說來開會的人會比去年還要多,有2000多位政界、互聯網界大人物都要光臨小鎮。“這麼多大人物在一起,到時肯定會有很多創意碰撞出來。好期待啊!不過首先,我要讓自己這一家人不僅只是烏鎮一家人,更是互聯網一家人。”王美芳微笑地望著窗外。初冬的烏鎮,楓葉醉紅,小船輕輕從橋下劃過,一道道長長的波紋蕩漾開來。(記者 陳偉斌 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