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崔永元收錄口述史13年訪4000人次 為未來記錄過去

2015年12月18日07: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崔永元收錄口述史13年訪問4000人次

  日前,“我們的口述歷史”暨“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在京舉行。崔永元和他的團隊——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分享了13年來其口述歷史的採集和整理過程。正如其宣傳詞那樣,他們在“為未來記錄過去”。

  該研究中心於2012年成立。2000年,崔永元在日本、美國參觀時發現,他們保存著大量與中國歷史相關的口述史資料,“當時我很驚訝。而我國口述歷史還處於空白階段”。回國后,崔永元立即投入口述史這一領域的研究中。

  他籌建起一支團隊,一做就是13年。截至2015年年底,這個團隊完成了涉及電影、外交、戰爭、知青和民營企業多個領域、近4000人次、80萬分鐘的口述史採訪,包括視頻、圖文和實物。該研究中心已成為中國內容最豐富的口述歷史庫之一。在崔永元看來,這些收集來的口述史材料,不是某一個人或者組織的,它屬於整個民族,整個國家。

  目前,研究中心已成為中國傳媒大學的二級科學研究機構。據記者了解,如今,該研究中心的運作資金主要來自兩個部分,即崔永元的永源公益基金會及中國傳媒大學提供的經費,有著嚴格的資金募集使用流程與操作明細。

  研究中心如今也不是一帆風順。崔永元表示,現在研究中心的現狀是“三多三少”:題材多,許多題材要做但來不及做﹔素材多﹔熱情多,大家干勁多。而“三少”則是:錢少、經費少、鈔票少——說白了就是錢少。

  崔永元向記者透露了一個數字:85。這是在收集資料過程中,被採訪者的平均年齡。“很多時候,好不容易和受訪者約好,但就在採訪前對方家人打來電話說老人已經走了。”崔永元說,“我們的採訪是搶救性採訪,永遠在和時間賽跑。但很多時候,我們跑不過時間。老人走了,和他們一起走的還有大量的歷史記憶。”

  在崔永元看來,口述史不僅僅是簡單的錄音採訪,更需要專業的學科力量支持。這正是當初崔永元改組團隊並進入大學校園的原因之一。依托校園的學術氛圍,促進口述歷史的專業化、學科化建設、培養專業的口述歷史人才,是未來堅持做下去之要義。

  研究中心曾開展針對全校范圍的“口述史研究”公選課,並由崔永元本人主講。“學生提前知道消息,當晚教室就被擠爆。授課地點從教室調整到400人報告廳,最后又調整到1500人大禮堂”。但是,崔永元並不喜歡這種上課模式。“這叫做講座,而不是講課”。在今年,他開課前便做好保密措施,學生人數控制在30余人。“這樣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交流互動”。

  課堂中,他向學生厘清了口述史的概念,講述了自己參與的對抗戰老兵、抗美援朝戰爭項目口述史的採訪經驗,並接受學生提問。他隨后在微博中寫道:“第一堂課學生們就講了半堂,提問很尖銳。” 同時,崔永元表示:“明年我將帶研究生。我帶研究生有個特點:所有的書都是我幫你們買,然后帶你們周游世界。”

  現在,研究中心已經在學校開設了“電影傳奇館”“奧斯卡館”“連環畫館”“藝術·家館”“都本基藝術館”“都本基書畫館”等5個博物館。其獨特的開放模式——“朝館夕室”即白天是開放參觀的博物館,晚上是學生自習室,更是吸引了大量學生來自習。崔永元表示,這些場館將向社會開放。

  從“孤軍奮戰”到如今學校、社會的積極參與。崔永元和他的團隊希望可以搭建一個系統的、多元的、開放的口述史平台,希望致力於推動口述史在中國更好的發展。“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完整的歷史,那麼歷史極有可能重演。”崔永元說。(桂杰 藺壯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