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演講
“霸道總裁體的文學作品,不但迷倒了國內的少男少女,經網絡傳播后,也成了中國文化傳播體系中的一員。”50多歲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一說到中國文學的網絡傳播,就提到了霸道總裁文。
17日下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參加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表示, “霸道總裁文”打通了中國文化傳播的路徑,提供了“華風“在全球有影響的案例。網絡的傳播既是我們文化傳播的新路徑,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新機會。
“霸道總裁文”打通傳播路徑
互聯網傳播文化要“不拘一格”
“霸道總裁文作為網絡文化的一種,打通了中國文學網絡傳播的通道。”張頤武告訴記者。
“韓流”之后應該是“華風”,這是張頤武教授對於2015年中國文化的一個定義,他認為,今年應該是中國文化借助互聯網發展的一個起點,“脫胎於《山海經》的電影《捉妖記》獲得了中國內地影史票房紀錄冠軍,這些都說明,網絡對於傳統文化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張頤武認為,接下來,一方面要提升“華風”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就是要為“華風”打通更多的傳播路徑。
張頤武教授對電影頗有研究,“中國電影的發展歷史,其實和中國的發展歷史是一致的,都經歷了一個由衰到盛的過程”。
“無論是電影還是文學作品,通過互聯網傳播出去了就是傳播中國文化”。張頤武教授說了這麼一個段子:在中非的一個國家經常發生戰爭,但有兩個時間是不打仗的,一個是尼日利亞發布電影(注:尼日利亞是非洲電影出品最多的國家,一年有近800部電影),另一個就是播放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年代》,“那裡都是戰亂,坐下來看看中國中產階級坐在沙發裡看看電視聊聊天的生活,那是他們所期待的”。
盡管這是個段子,但張頤武教授說,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經過互聯網傳播的一種效果。他認為,像《捉妖記》、《九層妖塔》等電影,不管是不是網絡文學作品,最終的效果,都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播,“中國文化傳播要不拘一格,才能盡可能大范圍地傳播出去”。
有了網絡傳播的相助
中國傳統文化才更有生氣
張頤武教授說,他對很多人並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感到很痛心,“這些傳統的老底子的東西,都是中國文化沉澱了千年的精華。我並不是說這些傳統文化一定都正確,但這些都是凝聚名家大家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所有人學習借鑒的”。對於互聯網,張頤武認為,正是互聯網的興起,讓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生命的氣息。
“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對中國傳統文化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空間。你在互聯網上可以找到很多資源,隻要能活化這些資源,那些年輕人還是有這個意願去了解,去學習的。”張頤武說,其實互聯網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個接地氣的東西,並不是說隻有馬雲、李彥宏就是互聯網,其實每個人都身在互聯網當中,“互聯網其實是很基礎的,比如雙微的傳播,從前幾年的微博,到現在的微信,都走一個短小精悍的路子,適用於大家分享”。
按照張頤武教授的說法,雙微的傳播,最適合的一種內容,就是簡單的中文基礎知識,“比如現在大家看的《羋月傳》,這個羋(mi第三聲),如果微博微信不做科普,這個字估計很多人是不認識,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現在大家看到的,大都是一看微博微信,“哦,原來是這樣的啊。”
互聯網適於傳播的另一個對象,就是中國國學,“比如用現在比較熱門的秒拍,就可以在一分鐘內,講一個很小的國學故事,大家也不會覺得拖沓,節奏感很強”。張頤武告訴記者,現在在互聯網上,有個外國人做了一個專門普及中國漢字的網站,點擊和關注的都不少,“這個其實是我們應該做的,現在站出來做的,卻是一個外國人,這個我覺得很遺憾”。
當下的文化創新,張頤武認為,其實和互聯網也有很大的關系,“文化創新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不斷創新改革當中,這才有了現在中國文化的發展”。(浙江在線記者/胡昊 王堅穎 編輯/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