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微信,有聲小故事每天准時發來,點擊音頻,孩子就能聽到動聽的故事。“凱叔講故事”、“悅咿呀”、“小迪阿姨講故事”……一系列有趣又有用的微信公眾號可幫了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大忙,這些有聲音的微信公眾號都是給孩子們講故事的好幫手,在傳遞爸爸媽媽關愛的同時,也洞開了奇妙的外部世界,為孩子們安插了一雙雙富有想象力的“隱形的翅膀”。
枕邊的“聲音孩子王”
還有一個月就滿三歲的麥穗是個愛看書的小寶寶,在她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家,一本本圖畫繪本豎成了一道堅固的小“城牆”,再加上小書架裡的書,一共佔據了玩具小屋50%的空間。到了晚上,麥穗不是自己聚精會神地坐在小“城牆”上看書,就是躺在床上讓爸爸媽媽講故事給她聽,這是她每天最喜歡的“必修課”。
但在大學上班的爸爸媽媽一忙起來,就會沒有時間或精力給麥穗好好講故事。不過,一些有聲的微信公眾號可幫了麥穗媽媽大忙。打開手機微信,在公眾號中找到“凱叔講故事”,在“聽故事”板塊中選擇“最新故事”欄目,設置好聽眾寶寶的年齡和性別后,“晚安,夢的精靈”、“小象歐利找弟弟”、“小鯨魚回家”……充滿童趣和夢幻的故事音頻即可盡情收聽,麥穗媽媽介紹:“凱叔講得聲情並茂,比我講得好多啦!”
截至今年12月,“凱叔講故事”公眾號已集結了約400萬粉絲關注,既是有聲故事品牌,同時也是微信裡的大型親子社群,其品牌節目“凱叔西游記”更是俘獲不少小聽眾的耳朵,凱叔講的有聲故事就像是來自家長們的關愛——“在您不能陪伴孩子時,讓‘凱叔西游記’陪TA”一樣暖心。
為什麼會想到在微信上給孩子們講故事呢?原央視主持人、兩個女兒的爸爸“光頭王凱”——凱叔說,“這其實是‘純屬偶然’,我閨女守著我這麼一個會講故事的爸爸,一天到晚纏著講故事,一天得講3到5個故事才‘吃得飽’”。凱叔講給女兒的故事,都是根據年齡進行了篩選,“我給她講故事的時候,我能夠體會到她的呼吸,她的節奏,是不是在跟著我的故事節奏走。哪個故事讓她悲傷了,哪個故事讓她快樂了,轉過頭來,我把我認為這一天當中講得最好的故事放在網絡上,放在微博上分享。” 這樣,凱叔也已經成了越來越多小朋友喜愛的“聲音孩子王”。
爸爸媽媽為孩子們“獻聲”
“悅咿呀”微信公眾號主要給小朋友講有聲繪本,每晚8:10准時發送新鮮故事。11月24日,“悅咿呀王晶”在“悅咿呀”微信公眾號發出文章《有一種愛,叫“我是你的眼”》,其中提到,“悅咿呀助盲熱線仍能接到咨詢助盲活動是否可以報名的電話,可是好遺憾,這期已經結束了。”
原來,今年“悅咿呀”微信公眾號結合“國際盲人日”,協同一些企業如黑龍江省圖書館、果戈裡書店、喜馬拉雅FM等,開展了主題為“我是你的眼”的全民閱讀公益助盲行動。這樣,粉絲聽眾在這裡不僅可以給孩子聽有聲故事,還可以通過這一公眾號來獻聲,以獨特的參與方式投身愛心公益。
一個月內,“我是你的眼”共計3039人報名,收到2001份獻聲作品,其中僅通過“悅咿呀”官方微信報名的就有1268人,通過活動官方郵箱報名的有230人。在“悅咿呀”公眾號的“公益助盲”板塊,“悅咿呀”主辦方表示,“有四位獻聲者,她們中有兩個是正在哺乳期的媽媽,四人認真地排練了一個故事,每個人分飾不同的角色。她們說,能為更多的孩子講故事,這事兒很浪漫。還有那麼多獻聲者,我們與他們素未謀面,但是他們傳來的一個個音頻繪本故事,卻洋溢著他們心中暖暖的熱情”。
給大腦做聲音“SPA”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微博分享后,很多爸爸媽媽們被迅速吸引,她們覺得凱叔的故事聽上去完全是一個父親面對孩子的口吻。“后來我覺得這個事比較有意思,就放到微信上,慢慢地想把它做成一個產品。”凱叔說,微信公眾號就是這麼產生的。目前,“凱叔講故事”公眾號有“聽故事”、“親子社區”、“小賣部”三大板塊,已累計發出凱叔的有聲故事600個,每天被聽眾播放100萬次。“凱叔互助會部落”中,小聽眾的爸爸媽媽還可以互相交流答疑。隨著微信號獲得的認可越來越多,也產生了與有聲故事、家庭教育等相關的外延產品,如與《世界上最大的蛋糕》合作,在書中嵌入凱叔的音頻版,第一周銷量即達15000冊,凱叔盒子(繪本合集)5小時內 8000冊售罄。
除了給孩子講故事,時下越來越多的微信公眾號都開始嘗試著用音頻來提供各種服務,如“有聲英語課堂”、“有聲國學”、“有聲展覽”……五花八門的有聲微信公眾號集便利與實用於一體,讓微信也有了廣播的伴隨性。隨著不斷完善,還將會有更多門類,讓你隨時都可以打開手機,給大腦做個輕鬆“SPA”。
以“有聲小說”為例,玄幻科幻、都市校園、文學人物、名家評書、廣播劇等各門類有聲作品應有盡有。全部內容的選擇和收聽可在微信內簡單完成,如果想在微信中輕鬆學英語,可以在公眾號中搜索關鍵詞“有聲英語”。如“Sookie有聲英語雜志”就會有“有聲雙語節目”、英文繪本故事等定期發出,還可以鏈接到相關書目的商城。關注健康養生的朋友可以關注“有聲健康養生專欄”等公眾號,收聽健康養生小常識。而如果有心事需要傾訴,微信公眾號中也出現了個人創辦的“有聲樹洞”一類公眾號來吐露心扉。
此外,出去旅游的網友們,也可以在有聲微信公眾號的隊伍中找到得力小幫手,那就是有聲導覽功能。不管是去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還是去成都的杜甫草堂或金沙遺址博物館,都可以在微信中關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按公眾號指示就可以收聽到不同參觀區域的有聲導覽,讓游玩更加輕鬆便捷。(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