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爆紅生僻字你認識幾個
一字不識?
說明你太自閉
全都認識?
我隻能膜拜
最近,《羋月傳》爆紅,許多人開始討論“羋”這個字,使得這個生僻姓氏從“冷宮”中被解放出來。其實在2015年這一年,除了“羋”字,還有很多生僻字都被大家熟識,比如電影《功夫熊貓》巭(gū),比如數學題中的鱉臑(biēnào)……專家認為,生僻字作為網絡語言,實際上是對漢字、方塊字的一種重新解讀和積極的文化傳播現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人們守住“文字陣地”。下面本報為你盤點了2015年爆紅網絡事件裡的生僻字,來測測你認識幾個?
一部電視劇《羋月傳》確實讓觀眾長了不少知識。雖說該劇被吐槽不符合史實的硬傷也很多,但它卻教我們認識了很多高大上的生僻字。
羋[mǐ] 音同“米”,春秋時楚國國君貴族的族姓,現在依然有人使用,只是比較稀少罷了。
《羋月傳》中,孫儷飾演的角色閨名羋月。一個兒女情長的楚國庶出公主逐漸成長成為稱霸六國的大秦鐵血太后的傳奇一生。
莒[jǔ] 可不讀呂,而是音同“舉”,莒國為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后為楚國所滅。
《羋月傳》蔣欣扮演的“莒國公主”,為羋月養母,為救羋月,莒姬自殺身亡。
虢[guó] 音同“國”,西周初期用以分封諸侯國名,分東虢、西虢。
《羋月傳》中,由陶慧飾演虢美人。“穰”[rǎng] 音同“嚷”,地名,戰國時楚邑,今河南省鄧州市。
羋月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的食邑就在這裡。
媵[yìng] 作為正室初出嫁的女子往往是諸侯的嫡女,媵是諸侯的庶女或宗女。
《羋月傳》中,羋月就是羋姝嫁往秦國時跟隨的媵女、媵侍。
駟[sì] 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套著四匹馬的車。
《羋月傳》中,方中信飾演的羋月的丈夫嬴駟,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在他的身邊,羋月漸漸成長。
樗[chū] 裡子即“臭椿”,如樗櫟。比喻無用之材,多用於自謙之辭。
秦王嬴駟的弟弟樗裡疾,因封在樗裡(今陝西渭南)而被稱為樗裡子或樗裡疾。無論在劇中還是在歷史上,他都是一位頗具智慧的人物。
琰[yǎn ] 一種玉名。通常形容美玉。
《羋月傳》中,馬蘇飾演的魏琰乃魏國公主,本是秦惠王原配王后的妹妹,被封為僅次於王后的夫人之位。為了兒子嬴華爭取王位而不擇手段。
緙[kè ] 緙絲,是中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的一種工藝品。
《羋月傳》中,姜宏波飾演的楚威后和蔣欣飾演的莒姬為一件緙絲繡羅衫掐了起來。/延伸/這些新聞娛樂事件也讓我們知識大漲
鱉臑[biēnào]據說今年湖北高考文科的數學卷難出了新高度,在一道幾何題中出現了鱉臑和陽馬兩個古詞。鱉臑讀作biēnào,來自於《九章算術》。鱉臑指三角錐體,陽馬指古代建筑屋角上角梁的統稱。想一想,現在的學生娃娃可比他們的哥哥姐姐和長輩們有文化多了。
日歴[lì]歲末發行的《故宮日歷》,被《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公開“糾錯”,稱封面上繁體字“歴”字寫錯,應改為“曆”。
12月16日,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對此作出了回應,稱這個爭議由來已久。概括地講,“歴”是出現較早、含義較廣的古字,雖然后來分化出了“曆”專用於表歷法之意,但以“歴”代“曆”仍不為錯。而“歴”在漢唐之間常寫作“廣林止”,即《故宮日歷》封面用字,這也是沿用1935年版《故宮日歷》封面上的漢隸碑拓集字,並非錯別字。
烎[yín]烎字原義為光明,流行於網絡中,被游戲玩家們用來形容自己充沛的競技或游戲狀態,形容一個人的斗志昂揚,熱血沸騰,也可表示霸氣、彪悍等。
璿[xuán]今年1月20日,范瑋琪和老公黑人在微博晒出全家福,並稱為兩個雙胞胎兒子分別取名為‘璿飛’和‘璿翔’。你以為“璿”發音為ruì(睿)?錯了,這個字其實念作xuán(同玄)。后來范范夫婦倆就因為璿字的讀音太生僻,將兒子的名字改為“睿飛“和”睿翔“。
巭[gū]繼電影《功夫熊貓》后,這個字逐漸被人注意,原意是工作人員的意思,隨后成為“有真功夫的人”的簡稱,如巭熊貓、巭男等等。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