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沒有《甄嬛傳》好看?孫儷認為如此比較不公平。
《他來了請閉眼》遭遇點贊與吐槽齊飛的狀況。
《大秧歌》面臨著審美疲勞的質疑。
《羋月傳》是導演鄭曉龍和主演孫儷繼《甄嬛傳》后再度聯手之作,開播前一直被看好,60分鐘預告片放出后,網友給出9.0的豆瓣評分。該劇開播后收視率一路飆升,口碑卻悄然下滑,至記者截稿時止,該劇豆瓣評分隻有5.1分,遠不及《甄嬛傳》的8.9分。
不少網友認為,《羋月傳》雖然也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大戲,但從吸引觀眾的角度上看明顯不如《甄嬛傳》,不少觀眾表示懷念“甄嬛”:“我開始深深地懷念《甄嬛傳》的那些后宮佳麗了,雍容華貴的華妃,領便當也太早了吧?端庄大方的沈眉庄,溫柔的聲音曾抓住不少觀眾的耳朵,可如今她的戲份咋那麼少呢?相比之下,《羋月傳》的其他配角的顏值更是不及《甄嬛傳》。不是說好了虢美人是傾國傾城嗎?愣是沒看出來。鄭袖身邊的侍女蓮兒說魏美人鼻子歪了,可是她自己的鼻子卻有阿凡達的感覺。”一些對《羋月傳》不滿意的觀眾說出了不同的槽點——“若是好戲就不怕比,而且比的是故事情節和演員演技。《甄嬛傳》不知看了多少遍,而這部戲僅看了一集就放棄了,真的不吸引我”、“打開《羋月傳》看到孫儷就覺得自己穿越了,隻能湊合看、跳著看。《甄嬛傳》裡面人物紛雜、各有千秋,當然好看”。
當然,也有忠實的觀眾堅信《羋月傳》是一部好劇,口碑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回升,“《甄嬛傳》第一遍播的時候,身邊就一個同事看,現在周圍的人基本都看過10遍以上。現在《羋月傳》不火沒關系,第一輪播完了,各衛視再輪番轟炸,自然就火了”、“我更喜歡《羋月傳》,《甄嬛傳》就是后宮裡女人們下藥、再下藥,《羋月傳》裡還有古代的軍事和政治”。
由《甄嬛傳》原班人馬打造的《羋月傳》在開播前就賺足眼球,多數《甄嬛傳》的粉絲都寄望該劇能成為新的經典。但是,追看若干集《羋月傳》后,網絡上“《羋月傳》沒有《甄嬛傳》好看”的聲音不絕於耳。對此,孫儷公開替《羋月傳》叫屈,認為該劇的可憐之處在於“它之前有那麼高的高帽子”。其實,一個優秀班底創作的新劇被觀眾拿來跟此前作品對比,《羋月傳》不是首例,包括《他來了請閉眼》、《大秧歌》等也有類似的“高帽子”。對於優秀創作團隊來說,好作品提升了大家對團隊后續作品的期望值,但也讓他們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萬一達不到觀眾的期望,同樣要承受不同程度的板磚。
“羋月”口碑下滑因不如“甄嬛”?
孫儷回應:不認為這是部爛戲
對於《羋月傳》被指不如《甄嬛傳》,孫儷替《羋月傳》叫屈。她表示,《羋月傳》現在的口碑還可以,畢竟81集的戲講一個女人的成長,很多細節故事需要慢慢地娓娓道來,所以急不得。孫儷還認為《羋月傳》很可憐:“因為它之前有那麼高的‘高帽子’。《甄嬛傳》起評分是從零分甚至是負分開始,但是《羋月傳》大家直接給它60分或70分的起評線。對《羋月傳》來說,很不公平。”孫儷表示,自己不認為《羋月傳》是部爛戲,她還是一部很精致的良心劇。
作為兩劇導演,鄭曉龍希望不讓觀眾過多聯想兩部劇的關系。對於孫儷提到的“高帽子”,鄭曉龍也有一個類似的說法——“高山邊上建高山”:“《甄嬛傳》我們已經做過了,我們希望離它遠一點。大家都說《甄嬛傳》算是一座高山,我覺得非要在高山的基礎上建更高的山,那很愚蠢。聰明的做法就是在它旁邊再豎起一座完全沒有可比性的高山,讓大家看看,這也不錯。”
“高帽子”讓不少作品承受了口碑壓力
孫儷替《羋月傳》叫屈時提到,該劇之所以讓觀眾覺得失望,是因為大家太喜歡《甄嬛傳》,所以提前給《羋月傳》戴上了一頂“高帽子”。事實上,除了《羋月傳》外,《他來了請閉眼》、《大秧歌》等同期作品也是由優秀團隊的原班人馬創作的,觀眾對團隊寄予厚望,新作品也因此承受了不少口碑壓力。
緊隨《偽裝者》、《琅琊榜》之后,這個團隊又推出新劇《他來了請閉眼》,但跟獲得一致好評的《琅琊榜》、《偽裝者》不同,《他來了請閉眼》遭遇點贊與吐槽齊飛的狀況。點贊的觀眾中包括霍建華、王凱、張魯一等演員的粉絲團,有人大贊該劇拍出了“韓劇范兒”﹔吐槽的觀眾則普遍認為劇情進程太慢,懸疑設置不夠,演員表演也過於平淡:“帶著對《琅琊榜》的期待追隨新戲,結果失望了。”
遭遇類似“高帽子”質疑的還有熱播劇《大秧歌》,該劇由郭靖宇導演打造,而眾所周知的是,從《鐵梨花》、《紅娘子》、《打狗棍》再到《勇敢的心》、《大秧歌》,郭靖宇的作品裡不換男主角,“流水的女主角,鐵打的楊志剛”,《大秧歌》也面臨著跟此前作品題材類型相似、主演陣容雷同等審美疲勞的質疑。不過,《大秧歌》在故事情節上吸引了大批觀眾,收視率一路走高,觀眾的吐槽聲才慢慢平息。
評
“原班人馬”再聚首有利有弊
莫斯其格
在電視劇創作中,一個優秀的團隊在創作出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作品之后“原班人馬”再聚首,似乎就擁有了先天優勢:團隊合作默契可以保証作品質量,此前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宣傳,大大提升觀眾的期望值。
但是,“原班人馬”不是萬能的,雖然能有足夠的吸睛能力,可是口碑方面也同時承受很大的壓力。除了像《羋月傳》這樣被觀眾拿來跟《甄嬛傳》對比外,《大秧歌》讓觀眾覺得男主角“換了一個名字又出場”、尤小剛“秘史系列”拍得差距不大等點評,也常見於觀眾吐槽中。是觀眾太苛刻,還是說這是一個“原班人馬”避不開的魔咒?或許更多是觀眾“愛之深”的緣故,期望值提升了,要是作品的質量不能達到相應的新高度,自然免不了獲得“失望”的批評。
對觀眾來說,等到“對比”的情緒放緩后,或許能更為寬容。如今被奉為經典的《甄嬛傳》在播出時也曾被多番吐槽,包括細節的瑕疵、對白過於文學化等﹔又如《琅琊榜》、《偽裝者》、《北平無戰事》沒有陷入“不如誰誰”的對比,《他來了請閉眼》雖然有槽點,也不會讓大家失去對這個團隊的信心。
而且,盡管有質疑聲,那些優秀的電視劇制作團隊也不會因此停止創作的腳步,鄭曉龍導演堅持的《羋月傳》“去甄嬛化”宣言或許就代表了他們的創作方向——用新的作品跟觀眾對話,無論成功與否都是一種“創新”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