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聞晨報:周星星評“萬萬”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

2015年12月22日07:22  來源:新聞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周星星評“萬萬”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

脫胎自熱門網絡劇 《萬萬沒想到》的同名電影正在上映,首周票房含點映約2.6億元,觀眾用票房點贊,影評人用文字表示不屑,有贊有貶,並不新鮮。但有個觀點倒是雙方一致:同一名字下的網絡劇、大電影,除了共享“王大錘”等幾個人名外,幾無關聯,各自可獨立成篇。70后、80后觀眾,很容易聞到濃濃的無厘頭港片味,女人是“如花”的,太婆是厲害的,崇高是虛偽的,大人物是靠不住的,主角是倒霉的,小人物是能成英雄的,視《萬萬沒想到》為“《大話西游》+《西游降魔篇》”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說,《萬萬沒想到》其實是一部“周星馳粉絲”拍攝的高仿偶像風格的“門生電影”。日前,著名電影人周星星也前往影院觀看了叫獸易小星執導的《萬萬沒想到》大電影,以下是他的觀感實錄:

看完電影《萬萬沒想到》,我很好奇,上網搜了網絡劇 《萬萬沒想到》,快進看了兩集。確實,完全是兩類東西。我想說,電影《萬萬沒想到》的處理是正確的。理由很簡單,這樣它就是一部真正的電影了。我干了半輩子電影,顛覆、解構之類的事沒少做,但越做越覺得電影是規矩的。小熒屏與大銀幕,二三十分鐘與一兩個小時,時間、空間雙重界定了網絡劇與電影的差別,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拍電影還是有電影的樣子,要有劇本上起承轉合的創作規律,要人物立得住,要故事講得通,要視聽夠級別。比如,網絡劇可以“五毛錢”特效,電影不可以﹔網絡劇可以細節粗糙,電影不可以﹔網絡劇可以制作馬虎,電影不可以﹔網絡劇可以“雷人”,電影不可以。從網絡劇到大電影,《萬萬沒想到》 背后必有前輩高人指點。叫獸易小星能聽得進高人的建議,服膺電影規律,在我眼裡,過了第一關。

第二關,學得像不像。我敢打賭,核心創作團隊至少有8成是我的鐵杆“粉絲”,不知道有多少個深夜,他們把我的電影翻出來一遍又一遍地看。想想這場景,我感動。人物設定、橋段、畫面等方面的相似是最顯而易見的,相信我的粉絲們比我還能挖到出處,比如,王大錘救小美,讓我想起《大話西游》裡齊天大聖駕著七色雲彩救紫霞的畫面。讓我有些意外的是,《萬萬沒想到》在精神內核方面也努力地學。沒錯,世上的“大多數”是盲目、忘恩,但穿透黑暗的亮光,最終還是有賴於這令人悲觀的“大多數”發揮微小的手指的力量,聚粒成束、扭轉結局,從絕望中透出希望來。這種感覺,像是有人鑽進自己的肚子禁區來拜訪,有點怪怪的。

第三關,這麼學,好不好。我不大喜歡評價同行及其作品,但對《萬萬沒想到》,既然說是“門生電影”,那對門生還能說上幾句。私心來講,他學我,我並不生氣﹔他學我,拿到了那麼好的票房,我更開心。那些影評人的話,我向來就從不進耳朵。我是有些小小得意的。我也是萬萬沒想到,我玩了那麼久的東西,這麼些年過去,依然能得到大家的喜歡,依然能在90后一輩年輕觀眾中有市場。這裡,順便插播個廣告,新作《美人魚》 大年初一春節檔上映,“門生電影”如此成功,相信正牌的師父來了,大家更不會錯過。

然而,我也想起了一位老畫家的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模仿再高級,都襯不起敬意。你看,探索工業化之路的《尋龍訣》首周票房6億元,和《萬萬沒想到》不在一個層級。在我眼裡,一部成功的“門生電影”,取悅觀眾是一時,掙錢是一時,於長遠發展的價值,卻比不上一次可能失敗的嘗試。

實錄至此,應該會有人說,那麼無厘頭的周星星,說起話來怎麼這麼假正經。太多優秀的喜劇演員,面具之下,其實都是嚴肅到抑郁的。話雖如此,但恭喜你,還是蒙成功了:以上實錄純屬杜撰,話語是“學舌”,道理沒模仿。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