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11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郁永言:犧牲於大青山的大眾日報記者

於岸青

2015年12月25日15:2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1941年冬犧牲於大青山突圍中的大眾日報通訊部部長郁永言名列其中。

在南京中央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郁永言和李竹如一同考入南京中央大學。來自山東利津的李竹如入法學院政治系,江蘇南通人郁永言入經濟系。此時,距蔣介石對共產黨人的大屠殺剛剛過去兩年,而李竹如正是在屠殺最為密集時加入了共產黨。郁永言入校后追求真理,毫不畏懼,在學習經濟理論的同時,秘密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1929年,在中央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黃祥賓介紹下,郁永言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時,他與李竹如分屬不同的支部,也並不認識。

九一八事變后,1931年12月,北京大學示威團赴南京請願,請求政府出兵抗日﹔到中旬,來自北平、天津、武漢、廣州、安慶、蘇州、太倉、濟南等地的學生陸續到達南京。12月17日,在南京珍珠橋附近,一萬多示威學生遭國民黨南京警備師二旅和反動警察血腥鎮壓。此后,中大黨支部書記楊晉豪的活動被引起注意,為預防萬一,經過黨支部討論,支部書記由比較隱蔽穩重的郁永言擔任。這時,李竹如與郁永言並到同一個支部。

三個月后,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王善堂和軍委書記路大奎被捕,叛徒顧順章出面審訊勸降,王善堂叛變,供出了南京市黨員的名單,先后被捕300余人,其中有100多名優秀黨員犧牲,中大黨支部遭到破壞。李竹如恰好回山東過春節,躲過一劫。郁永言則及時得到組織上的通知,迅速轉移,回到了南通。

1939年5月,由徐向前任司令員、朱瑞任政治委員的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部、政治部機關奉命開赴山東。李竹如和他的同學兼戰友郁永言隨行來到山東。

走上抗戰第一線

1938年夏,經組織安排,郁永言來到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后,日軍增兵山東,佔據了山東大部分城市和交通要道,並開始向鄉村滲透。為適應對敵斗爭的新形勢,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張經武任司令員,黎玉任政治委員。不久,中共中央決定派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開赴山東。

隨著山東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為統一指揮山東與蘇北地區八路軍各部隊,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於1939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組織八路軍第一縱隊,以徐向前為司令員,朱瑞為政治委員。正在冀南的徐向前和在晉東南八路軍總部駐地的朱瑞接到命令后,分別帶上一個小分隊和從八路軍總部、抗大第一分校選調的干部,星夜向山東進發。6月7日,徐向前、朱瑞在魯西北館陶(今屬河北)碰面,29日到達在沂蒙山區的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山東縱隊指揮部。因當時日軍正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掃蕩”,徐向前、朱瑞馬上帶領部隊,全力投入反“掃蕩”斗爭。反“掃蕩”一結束,兩人立即開始著手統一部隊建制,健全縱隊領導機構的工作。8月1日,徐向前、朱瑞以第一縱隊司令員、政治委員名義通電就職,八路軍第一縱隊正式成立。

朱瑞從八路軍總部、中共北方局、一二九師、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單位挑選了一百多名干部,其中包括紅軍時期的著名戰將王建安、羅舜初等骨干力量,也包括李竹如和郁永言。

加入大眾日報社

在一縱政治部,郁永言主要負責編輯政治部所辦的油印報和油印電訊,兩個月后,山東分局決定這個油印刊物合並到大眾日報社。這樣,郁永言於1939年9月初,從一縱駐地耿家官庄來到了報社駐地牛旺廟,任編輯室編輯。

借此時機,報社對組織機構進行了完善。1939年10月23日,大眾日報一版刊發啟事:“本社電台,自本月16日起,播發新聞,波長50米,呼號CSR8,時間第一節6點至7點,第二節20點至21點。大眾通訊社啟。”同時,大眾電訊也就是后來的大眾日報內參創刊。大眾電訊主要編發電台收的不宜公開見報的電訊稿,及記者和通訊員採寫的不宜見報的重要情況,供山東省委、分局和軍區的領導同志參閱。這個工作由郁永言負責,郁永言成為大眾通訊社和大眾內參的創始人。

一個月后,中共山東分局成立中共山東分局黨報委員會,由分局書記朱瑞任書記,分局委員、宣傳部長李竹如任副書記,主持日常工作。黨報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討論制訂大眾日報宣傳報道方針和計劃,審查報紙重要社論和報道社建設中重大問題,組織推動全黨辦報。李竹如和郁永言在大眾日報社又戰斗在一起。

1939年,初生的大眾日報克服了技術、物資上的種種困難,粉碎了敵人的瘋狂“掃蕩”。一年中,共出鉛印石印報105期,油印報25期,還印制書刊十幾種,達數萬冊,在烽火之中生存下來,向敵后的軍民發出了黨的聲音。正如時任總編輯於寄愚在《離別了,一九三九年》詩中所言:“一九三九充滿了浴血的戰斗,在戰斗的創傷中生長出自由,你帶著斗爭來﹔伴著勝利去,你更留下無窮止勝利的戰斗。”

經受重大報道的考驗

1940年4月,大眾日報社移駐青駝寺后,在李竹如主持下,再次進行了機構調整。將電務室改為通訊室,郁永言被任命為通訊室主任。通訊室對外仍稱大眾通訊社,其主要任務,除按時抄收並播發電訊外,出版大眾電訊,供給編輯電稿,同時增加採訪報道。從7月1日起,通訊室採寫的新聞要加電頭“大眾社”,山東縱隊通訊員來稿加“部隊通訊”等,以示區別。這時期,報社各項工作都積極改進,報紙第一次有了插圖,1940年1月13日刊登木刻連環畫《張村長》,用直觀的形式講述張村長的模范事跡,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今天。增設營業部,印刷廠工人制定技術等級……

通訊室成立后,報社相繼迎來持續一個月的聯合大會報道和百團大戰報道,特別是百團大戰報道,電訊量成幾十倍地增加,郁永言率領編輯方曙、陳虹,資料員文白和電台的十幾位同志一起,經受住了重大報道的考驗,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1年1月6日,國民黨反動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件”,殺害新四軍數千人,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自7日至13日,報社電台先后收到國民黨中央社消息,半信半疑﹔15日電台收到華北新華社廣播和延安新華社抗議電,便堅信不疑,決定迅速報道聲援。19日起,大眾日報編發多篇電訊,怒斥國民黨破壞抗戰的滔天罪行,呼吁一切愛國人士團結起來制裁反共親日投降派。

24日上午,郁永言和大家一樣冒著嚴寒在村外打谷場上,參加追悼新四軍遇難將士大會,晚上編發大會通電全國聲援新四軍、致電慰問新四軍及遇難將士家屬等稿件。28日,發表了“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等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報道,以及山東各界誓為“皖南事變”遇難將士雪冤的新聞,鼓勵廣大軍民同仇敵愾,戰勝困難,克服內戰危機。

郁永言犧牲后,同事吳建追憶道:“郁永言同志隻要見過他的人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一副白近視眼鏡架在瘦削的鼻梁上,一個比一般文化人還瘦弱的身體配合著一張飽經風霜的面孔,這是革命的風霜!”

新華社山東分社第一任採編室主任

根據地的生活十分艱苦,編輯記者經常開夜車趕稿,夜裡睡在地鋪的山草上,兩人合蓋一床被子,相互緊靠取暖。被子白鋪夜蓋,虱子叢生,白天在院子裡搭個小桌子工作,房東的雞就進屋上鋪捉虱子吃。青黃不接之時,上頓豆子下頓野菜,但全社上下,從總編到工人,無人抱怨,共產黨員更是吃苦在前。

1941年6月,鑒於電訊量大幅度增加,報道量也大量增加,通訊室升格為通訊部,成為大眾日報社編輯部、經理部、通訊部三部之一,郁永言任部長。同時,大眾通訊社更名為“新華通訊社山東分社”,郁永言為採編室主任。6月28日,大眾日報首次用“新華社山東分社”電頭,並開始向延安新華總社以及膠東、清河、魯南等地報紙發稿,呼號CBR8,每日發稿由300字增至500字,通訊網也開始整頓,在原有100多名通訊員的基礎上擴大隊伍。就這樣,在時駐蘇魯交界處的蒼馬縣蛟龍灣前利城村的大眾日報,以原“大眾通訊社”,催生了“新華社山東分社”。郁永言成為新華社山東分社首任採編室主任。

當天出版的大眾日報頭版以新華社山東分社電頭刊發了《八路軍破襲 敵偽皆望風披靡》、《清河區廣大青年涌上抗日哨崗》、《泰山區實行統一支差辦法》等6篇電訊稿件。前利城村也因此成為新華社山東分社的誕生地。兩個月后,蒼馬縣根據羅榮桓同志提議改稱臨沭縣。

呼吁轉變新聞作風

李竹如在此時於大眾日報發表了凝結著其新聞思想的重要文章《光榮的歷史與光榮的任務》,他說:“抗戰中的新聞記者不應僅僅是一個宣傳家、鼓動家與社會教育家,並且應成為一個組織者、督促者與指導者,他比任何時期都擔負著更重要的責任。”他明確指出:“歷史上從來沒有無立場的報紙,也從來沒有無立場的新聞記者,‘抗戰和進步’應當成為今天中國新聞記者所共有的立場,站在這一立場上,堅固地團結起來,並接受進步政黨的領導,才能勝利地擔負起光榮的時代責任。”

同期報紙,郁永言也發表了一篇文章《轉變新聞作風》,這篇文章集中體現了報紙要向大眾化努力的思想。面對當時國內外如火如荼的反法西斯斗爭,我們黨強調新聞工作是整個宣傳方面的有力武器,黨號召新聞工作者要掌握這個武器,要在宣傳戰線上沖鋒陷陣,其報道、反映、推動、批判現實的任務不亞於幾千幾萬大軍。要實現這一目標,就不僅針對工作,應向普遍深入發展,適應群眾需要,還包括把新聞工作的政治質量提高一步,使報紙真正與大眾打成一片,領導大眾前進。因此,必須大刀闊斧地轉變新聞工作作風,把那種老一套脫離實際的做法完全除掉,灌入為大眾所熟悉、接受和需要的新鮮血液。

1941年10月16日,郁永言又發表了《動員文化戰士開展山東通訊工作》。他認為,“在今天對於一般老百姓與其讓他們讀幾萬本雷馬克的《戰后》和給他們演幾千遍曹禺著的《雷雨》,還不如創造一篇孫祖戰斗的報告文學或演一遍《下關東》的獨幕劇來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一個嚴重的任務,今天擺在我們每一個山東文化戰士的面前。年青的山東人民的英勇斗爭,需要我們全面的反映,並把這些生動的寶貴的經驗教訓傳播給全國的人民,特別是深遠的大后方和被敵寇層層封鎖得如陷十八層地獄的敵佔區人民的耳目裡去”。郁永言對報社的通訊工作滿懷信心,全力以赴,充滿活力,他大聲疾呼“我們要求所有的文化戰士一同起來,創造為現實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通訊,為全面反映山東而斗爭!”然而,誰也沒想到,這篇文章成了郁永言的絕筆,一個半月后,他在大青山英勇犧牲。

留田突圍后出版大眾日報號外

1941年冬天,法西斯德國軍隊攻到了莫斯科城下,讓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人民的心緊緊地揪在了一起。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樣,此時中國的抗戰也進入了最為艱苦的時期。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此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10月30日,中共山東分局在駐地沂南縣侍郎宅召開干部大會。山東分局主任秘書、統戰部部長谷牧做動員報告:據確鑿情報,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坐鎮臨沂,調集日偽軍5萬余人欲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大舉進行鐵壁合圍“掃蕩”,推行“第三次強化治安運動”,望大家充分認識這次“掃蕩”的殘酷性和長期性,迅速行動起來,精簡機關,疏散人員,積極開展反“掃蕩”斗爭。

報社根據分局部署,立即行動起來。11月2日,首批參加反“掃蕩”的50人被分成兩個戰時新聞小組,第一新聞小組22人加入魯南巡視團,隨李竹如赴魯南。第二新聞小組28人,由大眾日報通訊部長郁永言和指導員孫聘之負責,隨山東分局行動。其余人員為第三新聞小組,隨總編輯白學光靠近山東縱隊就地堅持斗爭。次日,報社與黨校及115師師部共3000余人集合編隊,番號為25支隊,下屬三個大隊,報社50人為三大隊三中隊。11月4日夜裡,敵人向山東分局領導機關、八路軍115師師部駐地沂南縣留田村一帶包抄,在每個山頭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但兩山銜接處照不到,仍黑乎乎的。在羅榮桓的指揮下,25支隊依靠熟悉地形,軍紀嚴明,出其不意,神出鬼沒,未費一槍一彈,未損一兵一卒,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

正在115師採訪的太平洋學會記者、德國友人漢斯·希伯隨隊突圍,體驗了穿越烽火線。當天,他以《無聲的戰斗》為題對這個“奇妙的經歷”描摹,譯成中文后,在115師總政治部《戰士報》上頭版套紅發表。留田突圍后,分局研究認為突圍是勝利,但也暴露了弱點,隊伍需進一步精簡,李竹如率魯南巡視團包括大眾日報第一戰時新聞小組出發去魯南。郁永言率第二新聞小組隨分局活動,負責出版油印大眾電訊。

幾天前,大眾日報電台收到偽中華社的消息,希特勒鼓吹德軍離莫斯科隻有45公裡,他將很快攻下莫斯科去過聖誕節。這消息令形勢雪上加霜。而剛從留田突圍,電台又收到了新華社播發的蘇聯紀念十月革命的消息,斯大林仍在莫斯科指揮作戰,並在紅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上閱兵。郁永言立刻編發了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並出版了紅色油印的大眾日報號外,分發各部門,提高了大家反“掃蕩”的信心。

槍口下出版大眾電訊

“掃蕩”開始,敵人摸不到我主力部隊,對平民百姓瘋狂燒殺搶掠。為了減輕群眾損失,羅榮桓決定有意識地暴露下我軍以調虎離山。11月9日清晨,我特務營在縱貫蒙山大道的南端石嵐附近兩側山坡設下埋伏。這天下起了小雨,寒風刺骨,朱瑞和羅榮桓親赴東山觀察。黃昏時分,果然一隊約1700人的日偽軍帶著大批搶劫的物資進入了埋伏圈,我特務營居高臨下發起猛烈射擊,敵軍暈頭轉向,首尾不顧,扔下300余具尸體和大批物資,狼竄而去。郁永言立刻指揮新聞小組就地進行了戰地報道,並刊發於當期大眾電訊。

分局與戰工會會合於岸堤一帶,形勢稍稍穩定,新聞小組迅速架線收報,郁永言扶著斷了一條腿的高度近視眼鏡,遍尋不著桌子,便就著鍋台開始編稿。有人跟他開玩笑:“你這樣在鍋台上發報,將來恐怕要寫入歷史呢!”郁永言說:“等到我們勝利了,回憶現在的一切,那鍋台也許就變成了歷史文物。”

用生命突圍

此后,分局等機關轉戰孫祖,於11月30日來到盆泉一帶。盆泉村南5裡是大青山,盆泉村西側是犬牙交錯、幾乎無路可走的崇山峻嶺。由於敵情突變,山東戰工會副主任陳明率領的1000多人包括第二新聞小組誤入大青山的敵包圍圈。

拂曉,新聞小組到盆泉村住下,剛准備休息,就聽東面石門山頂槍響。小組同志得到命令,迅速集合向西南轉移,准備翻山向部隊靠攏。剛到山下柳樹溝,東山敵人沖下來,北山敵人壓下來,南山敵人也沖過來,周圍槍聲四起。25支隊被包圍了。別無選擇,隻有孤注一擲了,我軍指戰員和有槍的同志與敵人展開了近身肉搏。這時上面來了命令:迅速銷毀文件,分散突圍。

郁永言和同志們把所有應該銷毀的文件都燒毀了,帶上手槍,加入了突圍的行列。隨即新聞小組被沖散,報務員許志堯、呂敬齋牽著馱電台的馬走在后面,槍一響,馬受驚失控,隻好扔下。許志堯奮力南突,中午沖出包圍圈,當晚找到部隊。衛生員李洪德向西南沖,他跳下石崖,看見盧再厲與敵肉搏,被敵砍死,壯烈犧牲。逯克中彈犧牲躺在崖下。文白被俘后,堅決不走,被敵槍殺……

午后,槍聲漸稀,躲在羊圈,憑糞簍遮擋躲過搜索的李洪德,把軍衣反穿,爬出羊圈,扶起一位黨校的受傷同志,在一山洞內把他藏好,繼續翻過大山,拼命向集合點草溝頭跑去。孫聘之與記者李后、雷殷、譚克等在突圍中巧遇已調到分局的於寄愚,找到了收容隊,終於歸隊。當天晚上,歸隊的同志重返大青山打掃戰場。他們發現,郁永言已經犧牲了,身邊有他帶血的日記本和一條腿用線繩拴著的眼鏡。

次日,分局轉移大青山東南的瓮城子集合。休整三天后,插回沂南向山東縱隊靠攏。劫后余生的於寄愚、李后、雷殷等五位同志在轉戰之中自發重新集結,新聞小組借用分局電台收新聞,大眾電訊繼續出版!

(作者單位:大眾日報社 來源:青年記者2015年11月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