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2期

党报头版分析及改进建议【2】

——基于2013年1-9月《人民日报》头版的统计分析

胡 泳 周庆华 张 盼

2014年01月07日11:19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2012年12月以来的党报调整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12月26日,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其中提到“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要求新闻媒体从新闻报道、评论言论的内容、语言、标题、篇幅到版面编排、栏目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其中与党报相关的具体要求为:1.内容要有针对性;2.语言要鲜活生动;3.标题要准确鲜明;4.篇幅要简短精练;5.编排要清新活泼;6.媒体要定位准确。

夏海澄在《党报一版报道的新趋势新变化》一文中梳理了其后半年来,中央党报和全国31家省级党报在头版报道上出现的新趋势。作者指出,总体看来各家党报在确保舆论引导和宣传导向的前提下,都在努力遵循新闻规律,但改进的步伐不尽相同。一是尽量压缩和减少领导活动、一般会议、部门和地方一般工作报道的篇幅、数量,对一般会议只从会议中挖掘新闻点而不再纯粹报道会议本身;二是增加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基层新闻,以及主流读者感兴趣的其他新闻,突发公共事件、问题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以前在省级党报中较少能上一版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如今也成为较常态化的报道。在表现形式方面,从具体稿件题材、内容选择到表现方式,从标题拟制到图表、漫画等元素的运用,从版面组合编排到版式设计,都有了进步。[3]

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改版,并在《新年致读者》中承诺:“继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说真话、写实情,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亲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读性可视性,千方百计方便读者,实实在在服务读者。”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给《人民日报》改版带来很大空间,而“贴近读者”作为《人民日报》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此次改版的方向。

《人民日报》随后出台切实改进文风实施方案,强调按照新闻价值选择报道内容,针对要闻版(头版)改革,要求“在安排、处理好中央领导同志时政活动报道的同时,加大力度,创新要闻版特别是一版的内容和形式,突出新闻性和可读性,在图片图表使用、标题版式设计等方面大胆探索,使要闻版特别是一版的版面‘活’起来、‘靓’起来”。并对标题制作和篇幅限制有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比如“杜绝工作性、文件式标题和过长、过繁琐的标题,厚题薄文,多做实题”;“重视导读、提要、引题和小标题等的运用”;“消息和评论言论不超过1000字,通讯和深度报道不超过3000字。3000字以上的稿件须经社领导审定”,在具体量化操作层面提出了有效指导。[4]

改版后的头版增加了舆论监督、民生新闻和经济新闻比例,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比例则相应大幅减少,更多以短消息形式发布。基层新闻数量增加,报道视角平易,凸显贴近性,版面内容更为丰富充实,版面设计较为活泼。

改版初始,头版多次刊登舆论监督报道:1月3日,在山西中南铁路南吕梁山隧道发生造成8死5伤的爆炸事故后,刊登《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1月4日,头条刊登武汉赫山《治理污染多花数亿 闹市地块荒废8年》的批评报道;1月7日,报道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后,记者给民政部拨打5次电话未得到任何回应的过程;1月17日,刊发内蒙古“菜篮子”项目成欠薪工程的批评报道。1月13-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则连续三天针对中东部雾霾天气进行报道和评论。[5]

同时批评监督性质的评论也登上头版,1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题为《刹住“迎来送往”之风》的评论。1月22日,同样署名“本报评论员”的评论《狠刹浪费之风》再次成为头版头条,而同一主题的评论也多次登上头版。带有批评性质的评论较为密集地出现在头版乃至头条,这在《人民日报》的发展历史上属于罕见现象。[6]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