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期

成就报道要有“辩证思维”【4】

——《转变,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上)》写作体会

人民日报任仲平写作小组

2014年02月10日14:48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三是“分寸意识”

列宁说,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新闻报道同样应该讲究分寸和尺度,分寸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成败。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但也要看到,正面宣传不等于一味唱赞歌,更不等于不顾客观规律的拔高。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在正面宣传的时候,没有分寸意识,把握不好“度”,对成绩无限夸大,对成就过分溢美,对工作拔高,就会导致宣传工作的失真失实失效,让宣传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对于成就报道来说,尤其需要警惕这个问题,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许多时候,宁可说得不足,也不要说得太满。

舆论引导是把握度的艺术,胸中有数,才能手下有度。同样的事情,处理时机不同、研判不同、分寸拿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论者指出,长期以来,不少典型人物的报道往往是只见“人物”不见“人”。在报道典型人物如何优秀、如何先进时,习惯于渲染其如何超出人体承受能力非人性化地“忘我工作”,如何为了干好工作而在家人生病时不照顾、亲人去世时不照料、自己生病时不去医院。报道警察先进,必定有警察将休假条或者病假条塞进口袋连续二三十个小时值勤的感人细节;报道教师敬业,必定有有家不回、加班加点、待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亲、有病不治以至于最后晕倒在讲台上甚至永远地倒在讲台上的事迹。在这样的报道中,人物是够典型了、高大了、先进了,甚至是超凡脱俗了,但是“人”没有了——一个本应处于生活常态的人没有了,一个本应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没有了,一个本应具有人情味、亲情味的人没有了,一个本应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对家庭和亲人负责的人没有了。有读者就曾这样感慨:你们报道的典型怎么都是要么非死即伤、要么没有人情,这样的典型谁想学、谁敢学啊?这种观点或许有些偏颇,但也提醒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引而不发,跃如也。”做成就报道,一方面,成就要讲深讲透;另一方面,许多改革创新的探索还在过程之中,如果话说得太满、弦绷得太紧,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规律,更达不到传播效果。高度上去了,调子则要沉下来。比如,文章一方面写到,“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不忘指出,“经济结构面临深层次矛盾;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扩大,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集中多发……中国的发展也呈现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再比如,文章在谈到中国政府信任度再次排名全球第一时,也提醒思考“如何做才能不愧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在描述中国“转变转型转轨”时,也同时指出“观念的改变,不可能奏其效于一时;矛盾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大局下规划,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大局下调控,这样的分寸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展现出我们党“清醒的执政自觉”,更增进了信任和信心。

以上三点概括起来,就是在评论中体现三个追求:第一,追求一种宽广的视野。人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说的都是一个视野问题。对于评论写作来说,二者皆不可少。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有了宽广的视野,才能更加全面地审视事物,给读者以心悦诚服的观点与启发。第二,追求一种理性的思维。报道可以是感性的,但评论终归要以理服人,换句话说即“请用文明来说服我”。尽管现在有人调侃“理中客”(理性、中立、客观),但我们依然认为,理性是评论的生命,而尊重客观事实规律,就是理性最直接的体现。第三,客观的呈现。评论虽然是主观的,但评论所依据的论据则必须是客观的,否则,一切观点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沙丘之塔。我们常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观点剪裁事实,也不能以站队判断是非,而要追求一种有理有据的评述。而以上三点概括起来,就是在追求评论的宽度、深度、信度,追求评论的感染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管总结成就还是解决问题,只有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中观察,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里考量,与国情对接、跟现实对表,我们的宣传报道,才能有理性而持久的力量,才能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正如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同志指出的,“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最直接的是做到客观报道。客观报道,就是要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新闻事实。准确是报道的基础,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遮蔽、不隐瞒。全面是新闻宣传的必然要求,要展现重大新闻事件的复杂背景,揭示整体状况,反映整体面貌,分清主流支流,把客观性和全面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公信力”。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期望值上升的挑战”。对于党报评论人而言,这种挑战,既源于读者的更高期待,也来自对使命的体察担当。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以不辱使命、不负期待。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