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自由地生长
记者:对于您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叹,这么年轻的社长、总编,干出那么大一片天地。那有没有人怀疑过,您有什么家庭背景之类的?
周智琛: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甚至是一个被历史错爱的人。我觉得以我的付出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但被怀疑、被审视、被期望一直伴随着我的职业成长。这些都非常正常,我并不在意。
我在意的是,我如何更好地去解决自己怀疑自己的各种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面对的状态,我一直在为此纠结和努力。
记者:您会怀疑自己什么?
周智琛:很多。对他人的方式,对自己的方式,对世界的方式。这其中,对自己的方式怀疑得最厉害。我是一个缺点特别多的人,克服缺点有时候会让我感到沮丧。
记者:人生选择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您好像在每一次关键时刻都选对了路,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请问是这样吗?
周智琛:我一直都是幸运儿,毕业十年从业十年,每一年每一时期,总有很多机会照拂我。从这个角度说,我的选择一般都是被动之下做出的主动选择。但每次选择,我也都是慎重的,我不会挑最好的,而是挑最合适自己、最富有想象力、并有一定挑战性的事业平台。每一次的选择我都不后悔,可以说,通过几次大的职业选择,我的视野扩大了许多。这种职业游历的经验比事业上的成就意义更大。
当然,选择不仅需要付出代价,更要把握好一些不可越轨的原则。于我而言,坚持远见,和最棒的人合作是基本的原则。
记者:看您的经历,会让人想起“改革”“创新”“新锐”这样的词,您认同吗?
周智琛:这些年,业界给了我许多荣誉,也给了我很多符号。老实说,我都诚惶诚恐,认为自己做得并不好,同时也坚信我们这个业态还有极大的空间等着去拓展和创造。我只做了这么些普通的事,怎么就改革、创新、新锐了呢?我很期待进入真正意义上改革、创新的空间。
记者:您的身上流着南方报业传媒人的血液,南方报人是中国传媒界一个比较独特的群体和样本。您曾说过,没有南方报业的那些日子,就没有您的今天。
周智琛:从正向的角度理解,南方报业的血脉是一种由理想、专业、纯粹和百折不挠混融而成的精神力量。我想,带着这样一股劲,做一些正确的事,总是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在大学时期,一直迷恋这样的气质和气场。南方报业在我职业生涯的最开始,就为我树立高耸云天的标杆,我在靠近、触摸、参与、融入它的过程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存在于内心的最深处,让我在任何时候都感到温暖和有力。
记者:现在的新闻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多是把新闻业当作一种职业、一种手段来养家糊口,那些怀有梦想之火的人越来越少了。您三十三岁,大学毕业十年,但读您的文字,总会感到激情,梦想依旧,像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一样浓烈。不知这种感觉对不对?
周智琛:媒体行业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属于特种行业,它除了需要专业支撑,还需要理想、激情、情怀等精神基因砥砺,才能生成一个健全的媒体人格。当然,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热情是一切天才的源头,时刻有热情,会创造一个可怕的职业生命体。
我从不害怕失去激情,我担心和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和自己的激情相处,并让它焕发更大力量。
记者:“要给心灵留出一片空地,让它自由甚至野蛮地生长”。大多数人都会羡慕这样一种心灵状态。如何实现呢,请您来指点迷津。
周智琛:这个世界喧嚣不堪,诱惑太多。要学会勘破赞美、接纳诋毁、明了舍得,才能给心灵留出一片空地自由生长。幸好,这个年代越来越好,可以让心灵较舒放地成长。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