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12期

新媒不是转型的回春药——访周智琛

记者 张晓燕 特约记者 张 浩

2014年02月12日14:52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周智琛
周智琛

● 选择不仅需要付出代价,更要把握好一些不可越轨的原则。于我而言,坚持远见,和最棒的人合作是基本的原则。

● 媒体行业除了需要专业支撑,还需要理想、激情、情怀等精神基因砥砺,才能生成一个健全的媒体人格。

● 要学会勘破赞美、接纳诋毁、明了舍得,才能给心灵留出一片空地自由生长。

● 未来报纸的发展,应该是价值观驱动加品牌驱动的混融模式。

● 好的内容应该插上卓越的视觉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 新媒体不是报业转型发展的回春药,而是一种服务于配合于集聚于报纸主品牌的手段。

——周智琛

周智琛的经历和作品可以当作励志书阅读,也可视作这个行业最敢坚持和最善于把握机会的传媒人符号来观察。

今年33岁的他,已在总编辑、社长任上8年,先后主持三张报纸笔政。他每主持一张报纸,这张报纸都会成为业界和读者的关注点。

2006年,26岁的周智琛出任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随后对东莞日报进行三次重大改版,以“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的前沿理念和行动力迅速引领一张拥有20年历史的传统党报异军突起。在此期间,东莞日报首开党委机关报头版导读化先河,一年之间,广告收入从5000多万元攀升到1亿多元。

2008年,周智琛主动请缨,创办《东莞时报》,以先锋的报纸杂志化姿态煅造其身。这份新生不久的报纸很快成为中国地巿都市报的发展标杆。

2011年,31岁的周智琛入滇出任都市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在一年之内对报纸进行两次改版,并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动作,使该报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都市时报也因为层出不穷的创意作品和业界新闻事件,成为当下探讨中国报业转型和创意化发展绕不过去的名词。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报业时,周智琛还在气定神闲地坚守和创造,他甚至坦承自己是个年轻的保守主义者,未来更趋向于用“手工方式”找回和定义报纸在数字化传媒时代的价值。

现在的他,除了办报,还写作、做陶、写字,介入各种公共平台和事件,用跨界的方式塑造自己作为一位创新型都市报领军人物的形象。

身边的人这样说,周智琛始终带着天真和阳光,偶尔有点邪气,但他毫无疑问是一种相对于痛苦和挫折的反物质。他除了给这个行业带来几份异质报纸之外,也启示了许多人如何和世界、报纸、他人、自我良好地相处,同时也在提醒混乱、浮躁和彷徨的业界中人:任何时候,理想可以唤醒可怕的力量。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