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脱冕”的明星人物支撑。一切节目归根到底展现的是人,是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性。《爸爸去哪儿》中的人物邀请的是各界明星,这是真人秀节目中典型的“反神化”的人物设置。纵观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这样两个走向:一个是从普通人加冕到明星的“神化”模式,《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选秀产生的草根明星就是“神化”型真人秀节目的代表,演绎着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模式。另一个就是从明星回归到普通人的“反神化”模式。《爸爸去哪儿》则是“反神化”真人秀节目的新代表,光鲜亮丽的明星也有普通为人父的一面,节目主要将明星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呈现在观众面前,明星与孩子之间是怎么样的生活?明星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正是这样的问题放大着观众的好奇。(1)窥私与体验。真实电视(Reality TV)给观众最大的娱乐便是窥视的快感,真人秀节目离不开个人的生活与隐私[5]。《爸爸去哪儿》的“反神化”模式,记录明星父子到环境朴素的乡村中真实生活的场景,将明星及其孩子最不为人知的私生活呈现到现实的“拟态环境”中。节目组在人物的选择上就充分考虑到了明星效应与窥私心理。节目初期,多数观众会冲着自己喜欢的明星观看这档节目,尤其是平时被很好保护的明星孩子,他们私下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这是观众好奇所在。比如在网络上呼声最高的台湾明星林志颖和他的孩子Kimi,在节目播出前就引发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带着最初的窥私欲与明星效应,《爸爸去哪儿》节目采用无主角的叙事策略,不偏重于某对亲子,让五对亲子以较为全面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慢慢的,窥私变成了某种置换体验。“神化”与“反神化”在节目中也是一种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从明星亲子的私生活到观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一种置换体验。虽然一开始引起观众观看这档节目的原因是出于对明星亲子生活的窥私欲,可一个节目发展到最后必然要有自己建构的内容支撑,才能留住观众让观众一直追随下去。明星亲子与普通观众之间的置换体验提供了互动性,明星父子也如普通人般会笑会发脾气,普通观众也从电视屏幕上的明星父子身上看到了自己,从而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据悉,这档节目播出后最吸引的是女性观众,其中观众平均年龄为适婚年龄22岁左右,GDP高的城市收视更旺。由此可见,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不仅满足了普通观众的窥私欲,也让部分适婚男女青年开始关注亲子话题。(2)主持人弱中心化。一般而言,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处于主体地位,主持人的业务水平、内容整合、结构控制能力以及外形、风格、个性等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个节目是否成功。如何改变可以让主持人穿针引线且又不会抢了嘉宾的主角风头?纵观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各大节目中主持人的主体性也有着慢慢削弱的趋势。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后选秀时代真人秀节目中开始了弱化主持人的变化,主持人华少仅凭着超快语速播报的风格意外走红,由此可以看出,弱化主持人的舞台中心地位成为了一种趋势。从《爸爸去哪儿》中可以发现,抓住主持人风格,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与韩国原版本没有主持人的设置不同,湖南卫视选择了外表不那么帅气、风格亲切幽默且正好同为五岁孩子“父亲”的李锐作为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邻家大叔式风格奠定了这档亲子类节目以“教育”、“亲子”、“互动”、“娱乐”为目的的基调,再加上主持人出镜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只做了开场、游戏主持、与孩子互动等环节,在引导观众、串场流程的方面,主持人也不会贯穿始终一直出镜。由此可见,李锐这位主持人的风格符合代理村长的角色,符合《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定位,老少皆宜的主持风格符合这一档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节目需要。同时,主持人李锐的出境还起到了突出嘉宾星爸与萌娃的作用,再加上主持人并没有采用过去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起“引导性”的常态,反而起到了弱化自身为中心的作用。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