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规定环境与情境。环境与情境为节目提供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拟态环境、人物面临挑战的基础以及情绪渲染与升华的空间。在真人秀节目中,精心设计的规定环境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爸爸去哪儿》节目则是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结合起来,包括室内环境的做饭、睡觉、亲子交流等日常生活和室外游戏、完成任务、亲子互动等环节。每个人都生活在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安排到一个与自己的身份不一样的空间中,通常会表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与反应,由此产生意想不到生活体验。这些不同的室外环境设置都拥有着独特的风情与美丽的自然环境,构成了节目中重要的环境元素。《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环境,包括北京郊外灵水村、宁夏沙漠沙坡头、云南山区普者黑、山东鸡鸣岛、湖南乡村平江、东北牡丹江。奇观环境的设置,一方面与亲子嘉宾日常的城市生活完全不同,可能发生的戏剧冲突更多;另一方面,这些环境本身就是或美丽或奇特的地方,丰富了节目的美感。观看这档节目,不仅可以看到五对亲子的欢乐秀,还能跟着镜头感受不同地方的美景。相对于韩国原版,湖南卫视版本选择了多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外景环境,每两集变换一个场地,这样的设计从总体上说稍显分散,不如韩国原版同类型的乡村生活的情境集中。但是,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节目本土化创新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到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自然环境特征。《爸爸去哪儿》节目室内环境有着原生态、半封闭、非常态化的特点。首先,规定室外环境几乎都选择了远离城市的地区,以乡村、小镇、郊区等为主,这样的大环境也造就了原生态的室内环境。从第一集可以看到,五对明星亲子首次来到乡村体验生活时对居住环境的诧异,特别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极其不适应。其次,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有一个仪式化的过程,营造了一个半封闭的状态。节目规定孩子们上交零食和玩具,爸爸们上交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孩子们一开始都特别不适应,在节目第一集特别明显,随着孩子们慢慢熟悉也开始接受半封闭的室内环境。最后,原生态、半封闭的环境构成了一种非常态化的室内环境。这里的非常态化是指与明星亲子日常生活环境的常态不一样,在这样的环境设置下,完成了明星亲子“反神化”的普通乡村生活体验的回归。
4.行为因细节而生动。节目重要的吸引力还在于,置身其中的人物行为被忠实记录下来,而刻画其行为的是大量经过精心筛选的细节,视角丰富、形象饱满。这主要得益于节目组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中的大量工作——在拍摄的海量素材中抓取最有说服力的细节。前期拍摄团队每期都会出动大批工作人员,每期所拍摄的素材量巨大,从前期素材到后期剪辑成片素材将近160:1。每期节目拍摄3天时间,每天拍摄素材40多个小时,一期节目下来120多个小时素材。整个后期剪辑团队是由原《变形计》后期团队20人,加上6名《快乐男声》的“神剪辑”外请组成。其中,20人主要负责初剪,庞大的素材量平均每期需要一周的时间进行整合;6人负责精剪,将初剪素材完成剪辑需要5天左右时间,配字幕3天左右,而整个精剪的过程又是可以合作同步完成的[6]。可见,从海量素材到初剪、精剪、配字幕、多次审片到最后送达播出,后期剪辑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繁复、精炼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细节的抓取已成为节目最重要的叙事方式。例如,在2013年11月15日播出的云南普者黑那期节目中,嘉宾张亮的头发被帽子压住,摄影师给了一个近景画面,最后画面上出现了美少女战士水冰月的动漫形象字幕,并标注“美少女战士同款刘海”。诸如此类通过细节抓取表达的行为,在节目中经常出现,嘉宾张亮事后表示自己当时都没发现,后期编辑通过对海量素材的精挑细选发现了这个细节,并运用到了节目当中,使行为更为真实、细节、生动。
从叙事研究的角度来看,《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大量纪实细节基础上的叙事视角的变换选择上,将内聚焦与字幕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节目整体零聚焦的叙事发展,做到了合理展现每位嘉宾亲子的无主角叙事策略,从而形成节奏明快、细节丰富、情节生动、风格幽默又足够引起情感共鸣、启发亲子教育意义的节目风格。该节目第一季即将结束,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节目势头?笔者相信,能够在未来即将可能出现的大量的、同质化的亲子类节目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叙事创作、剪辑制作上的成功之外,明星效应与窥私欲的吸引会渐渐变淡,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更要在立足于家庭、教育以及我国特有的文化根基上去,更接地气的完善引进版权节目本土化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作者简介:曾祥敏,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王译珮,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媒体策划与运营艺术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体策划与运营研究。)
参考文献:
[1] CSM全国网.北京晚报[N].2013-10-17.
[2] 冉儒学.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3.
[3] 刘宇青.叙事元素在韩国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J].文史博览,2012(10).
[4] Jon Franklin, writing for story, P71,Plume book, Penguin group, 1994.
[5] 尹鸿,冉儒学,陆红.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6] 刘凌.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特征及叙事模式分析[J].科技传播(上),2010(11).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