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2期

从受众角度探讨电影中的隐性广告【3】

王献锋 王金雪?

2014年02月12日15:42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四、从受众的角度分析隐性广告的传播

事实果真会是如此吗?让我们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一下公正而又认真的探讨。笔者以为,作为一种隐性广告,从广告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其营销传播的方式中起码有三种不利于接受的因素表现在其中:

1.它的隐蔽性,因此它又被称之为隐性广告。这也许是一柄双刃剑,它有可能成为广告表现的长项,因为它的出现一般不易被人们留意,也就不会像影视剧中直接插播广告那样遭人反感。所有的吹捧者大多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对其夸赞和放大,煞有介事地将其奉之为广告表现的最佳模式加以赞美,同时也借此对立性的加大对于传统的显性广告进行诽谤和抨击,来达到提升隐性广告传播的目的。然而从笔者的角度来看,也许恰恰就在这一点,完全有可能成为它的短板。因为这种隐性广告的表现刚好是被淹没在影视情节的发展中,很难对受众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可以说,它成为不了主角,不易被辨识或者察觉,所以不一定被受众重视。许多观众在看过电影后,问他是否在其中看到什么隐性广告,他很有可能一个都记不住。因为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影视情节的表现上,根本就不会去留意广告的存在。如果从受众的接受角度来看,这种隐藏在影视剧中的所谓的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就好像有意识地要与观众们捉迷藏,而且一闪即逝,当然也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假使说有些细心的观众在影视片的欣赏中发现了或者留意到其中有所谓的植入式广告,一般地讲,那一定也是大品牌,因为它们在影视以外的传播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足够深的印象,不需要隐性广告就已经在市面上声名鹊起。也就是说隐性广告比较适合于知名品牌的传播,由此才不至于完全被影视剧情所淹没,我们才有可能从影视剧中播出的广告元素去辨识它。这也恰好说明了广告传播的基本效用主要还是来自于影视剧以外,谁也不会主动跑到影视剧中去寻求广告的刺激。于是就有一批被制片商买通的广告人,他们专门在影视剧播出后对其广告的植入大加点评,用以再度点醒我们的电影观众,不要忘记其中广告的存在。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多么拙劣的广告宣传。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