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琼瑶”、胥渡吧与春晚吐槽大会
(一)琼瑶与“反琼瑶”
如果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是一次草根强人的“单打独斗”,那么近来流行于网络上的诸多同人创作,似乎发生了一些突破性的变化。
以近一两年来活跃于网络空间中的“反琼瑶”风潮为例,该风潮最初发源于网络小说界的“还珠同人热”。近几年来,由于影视作品在讲述新故事、好故事的能力每况愈下,并一味追求市场效益而出现了种种反作用,具体来说,例如电视台和文化部门不断机械化地复制已有的成功模式,对各类经典剧目进行翻拍,或是干脆不断重播从前热播的剧集——《还珠格格》、《新白娘子》、《西游记》等,这种没完没了地重复播放终于引发了观众们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极度不满,无奈之下,部分观众在不看电视的选项之外,开始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各类恶搞、同人创作的方式来获取某种愉悦和平衡。
最初,网络小说中“反琼瑶”题材的作品,主要是以穿越、重生、耽美等方式,通过改变原作中某个人物的性格,或是增加一两个新人物,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彻底颠覆原作中的爱情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而且,这样的作品并非少数,而是逐渐发展成一种固定的主题分类。尽管在剧情、结构设计上推陈出新的力度上稍嫌欠缺——很多作品只是在重复已有的桥段与模式,但这并非简单的机械式“复制”,而是在看似简单重复的不断书写中逐渐添加新的元素,并开展新的思考。通过这种重复式的书写,使琼瑶式的“美丽与哀愁[6]”被不断解构。在此之前,尽管以李敖为代表的诸多知识分子早就批判过琼瑶小说和琼瑶剧的浅薄与幼稚,却并未有效阻止琼瑶在大众当中的传播与流行。在这一点上,霍加特的基本信念找到了有力的注脚,即大众文化具备能够自我调整的能力,无论是在品味形塑、还是在政治革新或思想解放方面,因此,认为大众文化仅能被置身之外的知识份子修正的观点就显得过于绝对了。总而言之,“同人”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批判性、教育性的参与式活动,大众在反复地试验和尝试中具备了某种自我修正的能力。
(二)胥渡吧
“反琼瑶”题材的同人作品不仅出现在网络小说界,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和视频网站,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制作各类恶搞图片和同人视频的方式,纷纷加入到这场全民狂欢的恶搞运动中来。其中,以胥渡吧为代表的各类同人创作团体,更是为这种“肆虐”式的恶搞快感增添了一些新的意义。
胥渡吧的同人创作,是以经典的影视作品作为原材料,尤其是在网络上备受吐槽的诸如琼瑶剧、《新白娘子传奇》及其他在电视上常年循环重播的常青剧集,进行情节改编和模仿配音,因其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配音技巧,及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的强大传播速度而迅速走红。
考察胥渡吧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最初的“还珠格格”系列同人与当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走得的还是相同的路线,尤其是其还珠格格系列,是其迄今为止分享量和点击率最高的系列部作品。其后推出的“新白娘子”系列和其他同人创作,在延续之前“还珠”系列风格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着眼点已不再是对特定影视剧的恶搞和奚落,而是借其人物之口,发己之幽情。在作品《新女屌丝传奇之最炫皮鞋风》中,台湾著名配音员“许仙”的原配音者“刘小芸”首次加盟,用网友们所熟悉的经典嗓音,对“许仙”这一角色进行重新演绎,之后,胥渡吧陆续邀请了“法海”、“小青”的原配音者,以原作中的“官方”嗓音进行恶搞式演绎或是针砭现实的同人创作,尤其是对“高考”、“钓鱼岛”、“春运”、“加班”、“工作难”、“购房难”等现实问题和社会事件进行辛辣的调侃。用“官方”的荧幕形象和“官配”声音,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正是对“同人”作为一种“表达”与“反抗”方式的绝佳注释。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目前的胥渡吧已逐渐摆脱“业余”团队的性质,正在尝试走入主流媒体所开辟的娱乐空间,并开始与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文艺活动。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