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大公报》在英敛之时期的广告经营

王  娟,蒋  黎

2014年03月04日15:0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且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作为一份民营报纸,广告的重要性受到报人的高度关注。英敛之是《大公报》的创始人,他的办报理念影响了报纸此后的整体发展方向,尤其是广告方面,不论是业务上的创新还是思想上的改革,都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使现在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敛之;《大公报》;广告;经营

一、广告产生的原因

广告是报业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公报》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纸之一,因无政府资金支持,故要在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有充足的广告收入。在报纸创办之时,广告就作为一项基本内容纳入其中。

(一)广告产生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及市场化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衍生的客观存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广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商品经济的一种标志。因此,广告的发展程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1]。”鸦片战争及其各国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商品交易活动也随之频繁起来,为《大公报》的创办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广告作为该报的经济支柱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广告产生的限定条件——《大公报》的性质定位

英敛之生于贫困家庭,但是他却积极进取,在20岁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当时社会黑暗,人们思想落后,他想通过文章警醒世人,激发爱国情感,从而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于是“文人论证”的《大公报》诞生了。

“文人论证”要求知识分子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商议国家大事,提出救亡建议。他强烈反对清政府压制言论的做法,一再发表文字,争取新闻自由。所以固然不会依靠政府资助,只能运用广告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二、广告的特点

类型:《大公报》的广告从整体上划分为商业广告、文教广告、社会广告、交通广告,其中商务广告所占比例最大[2]。

形式:开始没有标题,起首就是一段文字,后来加上了。最初《大公报》广告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均使用竖行排版。之后,标题开始使用木刻子,标题排版由竖行改为横行,正文仍是竖行;同时标题的字号变大,正文的字号变小,增加了广告版面的容量;而刻字的横行标题与竖行正文形成了较强烈的对比,使广告变得更醒目,更美观[3]。

内容:《大公报》的广告内容都经过严格的挑选,不刊载不健康的内容,使其格调一直都还算高雅。

数量:这一时期《大公报》广告数量与沪上大报相比是相形见绌,这主要与当时北方地区的市场经济不够繁荣有关,更重要的是当时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没有过多重视广告的经营。另外,报纸的内容尚不足以扩大销路,以招徕广告,为报纸带来丰厚的收入,在后来的发展中广告数量逐渐增多。

创新:为了更形象直观的表达广告内容,开始使用图片,图文并茂加强了传播效果,但是画面较小,并且十分粗糙,只是文字的陪衬。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相对而言,广告的特点为:类型较少、形式简单、内容干净、数量递增、有所创新,格调比较严肃。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