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自媒体时代,记者莫要“被新闻”【2】

刘意婷

2014年03月04日16:4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自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的复杂化

在接入国际互联网前,政府对新闻报道有着近乎绝对的管控力,电视等几大传统媒体对新闻传播有着绝对的主导力。但是当网络出现以后,媒介生态就变得非常复杂。公民新闻借助网络崛起形成一种重要的新闻形态,受众可以借助网络对新闻进行转发,并可广泛地参与对新闻的讨论,“网络受众作为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2]。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媒介生态就有如几株参天大树独掌局面。而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媒介生态就变成了真正的茂密森林,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互动,任何形态的媒体都难做到一枝独秀,任何一种媒体都会受到其他媒体的影响。网络大量复制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消息也影响着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开放,大量的网络虚假新闻也随之出现,充斥在各大网络论坛和网站之中,严重误导了群众社会舆论的导向。[3]”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显示着巨大的力量,有时也会显示出巨大的破坏力。在自媒体时代,一张虚假的照片可以篡改现实,一句不经意的话可以震撼整个世界。虚假新闻的影响范围并不仅仅在网络,它会像滚雪球一样以巨大的惯性冲力袭击整个新闻界。

三、新闻出新,莫要“被新闻”

面对如此复杂的媒介形势,新闻记者很容易陷入到“被新闻”的尴尬境地。当从网络或公民记者处,获得一条觉着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后,记者兴冲冲地进行了报道,但后来却发现新闻根本为莫须有。有些记者还误入了职业敏感的歧途。比如,一见到“村支书背镇领导”的情节,马上就会套入“上级欺压下级”的隐喻;一见到城管激烈执法的画面,就立刻想到城管要打人,又有小贩会遭殃。新闻记者谨防“被新闻”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坚持深入一线采访,得到一手材料。“三贴近”是长期倡导的新闻工作方针,如果新闻记者坚持做到“三贴近”就不容易“被新闻”。“被新闻”情况的产生绝大多数时候是由于新闻记者没有深入一线,而满足于在各种网站上搜索到的材料以及读者和大众提供的爆料。在媒介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新闻线索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新闻报道经常是以这种形式编发的,必然会出现“被新闻”的情况。新闻的活力和真实性都来源于深入一线采访,记者只有得到一手材料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2013年8月16日早上,笔者在微博上看到,当地一位郭姓养殖户饲养的3万多条鱼一夜间全部死亡,损失惨重,他认为是因为附近市政工程施工填土,造成污水倒灌导致。当笔者赶到时,现场已经聚集了多家当地媒体,记者们都第一直觉的同情养殖户郭某,并帮助他给项目单位打电话询问赔偿事宜,遭到拒绝。此时,记者们都认为已经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资料,纷纷摩拳擦掌回去发稿,一边倒的谴责施工方。但是笔者却敏感的发现,养殖户鱼塘在政府的被征地范围,按说早就不允许继续养殖行为。于是立即调转镜头,去倾听来自所在街道的第三方声音。果然,郭某的鱼塘早已被征用,赔偿款已经下发,所在街道也再三劝导过养殖户不要继续放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事件真相大白,笔者也深刻意识到,新闻报道一定要深入一线采访。一手材料的真正价值在于正本清源,为受众提供鲜活而真实的新闻报道。

第二,对于没有核实,但却产生一定影响的网络消息在报到时要持谨慎的态度,不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网络消息纷繁复杂,其中一些也确实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金庸逝世、比尔?盖茨被刺杀、铁道部天价赔偿。对于这些消息,记者也不是不可以触碰,甚至报道有时是非常必要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网上出现了震动性的消息,这本身也是事实。但在报道时,一定要谨慎。由于在金庸逝世、比尔?盖茨被刺杀等突发事件中,我国媒体遭受到了大范围报道失实的重创,现在在报道网上出现的重大消息时,已经谨慎了很多。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