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为了维护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往往偏重于强调医护人员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责任。由于媒体、舆论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评价及患者角色意识的增强,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并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媒体不应只以凸透镜来聚焦个别医生的不当行为,甚至放大到整个医疗系统,须知扭转当前媒体对医患报道的凸透镜效果刻不容缓。当前媒体营造客观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对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患关系;媒体凸透镜;媒体策略
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患者疯狂地将刀子扎向医生,最终造成1死3伤。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人民网刊登这条消息之后做了一个调查,参与的人数有6000多人,而选择高兴的人数竟然高达4018人。而当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这则新闻之后,更有网友评论说“杀得好”。2013年9月7日凌晨,深圳一名27岁的妇产科怀孕女护士白巍查房后,被一名产妇的丈夫尾随至治疗室暴打,整个过程持续数分钟,才被一名路过治疗室的男性患者家属看到并制止。时隔一个多月,2013年10月26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用长达30厘的尖刀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两人重伤。接二连三的恶性暴力事件让医疗行业为之震惊,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质疑、误解及“审判”,而这其中,传播媒体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一、传媒凸透镜下的医患关系报道
所渭医患关系,是指患者与医生在诊疗或缓解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近几年,医疗制度不断地进行改革,这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将医患关系的恶化都归咎于媒体的不客观宣传,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报道是医患关系紧张的结果,而非原因[2]。但这个结果反过来却又进一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恶化。
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媒体大都在寻找具有“爆点”的新闻,以收视率、收听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处于现阶段转型期的社会,大众对于民生方面的关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新闻媒体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将其镜头对准了民生领域,以期吸引到更多的受众。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纸,更甚至网络媒体都开辟了民生专栏,美其名曰“报道老百姓自己的事”。而医疗事业更是能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因此成为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只需看一看每天医院大楼挂号处排起的长队也可见一斑。近年来,医生收红包、吃回扣、见死不救等负面新闻连续被报道,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反响。而媒体在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也往往选择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来报道。医生的职责便是将病人治好,对此的正面报道自是不如负面报道有影响力。当然,个别医生确实有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但也有一些负面的新闻事件是媒体过度渲染甚至是无中生有的结果。有时个别媒体为了搏版面,与同业竞争者抢速度,在尚未清楚完整事实之前便草率地介入并进行报道,同时发表带有倾向性的评论。大部分的负面报道都反映出鲜明的感情色彩,即对医生进行大肆批判,对患者表示同情。即使事后对此前报道进行澄清,受众已经对医生和医疗行业产生了负面的刻板形象。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报道客观现实如果超过了事物的度,同样也会起到过犹不及的反效果。如果大众传播媒介手举凸透镜来放大医患关系的具体负面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也会引发出受众的过度恐慌。同时,对医疗人员而言,也使得他们和患者的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倾斜,不再是平等的关系。媒体中的医疗人员处于强势地位,患者是弱势群体。但到了现实当中,患者群体很可能因为社会舆论的一面倒而处于上风,医疗人员却扭转至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从哈医大医生被杀事件就可看出,声援凶手的群众为数不少。在他们眼中,所有医疗人员都是罪有应得,得到这样的结果乃是因为他们对患者的欺凌。但事实上,哈医大被杀害的实习医生是一名上进且勤奋的医生,平时对待患者亲切细致。患者没钱交手术费,他拿自己的钱垫上。病人塞给的红包,他再转头打到病人的手术费里。这样的医生难道是“罪有应得”,这样的医生遭到杀害,难道还应拍手称快?不得不说,在或真或假的医疗负面报道当中,媒体对于医患矛盾的报道已经超出了原本该有的度,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破碎化。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