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兴盛
形成企业集团的日本大众传媒必须要有巨额资金来维持和管理自身庞大的组织。这些媒体势必和跨国企业、手握大权的政治家关系密切,不会报道不利于赞助商的消息。
在日本大众传媒规模不断膨胀而内容质量下降的同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逐渐兴盛,打破了过去大众传媒垄断信息的局面。
日本社交媒体的第一波流行是在2000年前后。在其中唱主角的是以“2频道”为代表的匿名BBS、价格网等比价点评类网站以及博客等。随着YouTube从2007年开始支持日语,Twitter 2008年推出日语版,社交媒体在日本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截至2012年底,使用社交媒体的日本用户达4965万,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52%;社交媒体登录总数达2.2亿,也就是平均每个社交媒体用户拥有4.5个账户。
与每天坐在记者俱乐部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播发口径一致的新闻不同,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许多信息常常是发布者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日本普通市民通过使用各种社交媒体,想方设法从信息操纵的咒语中解脱出来。
可以说,社交媒体在日本也如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是作为国民监督从政者,以及大众媒体的社会网络而发挥作用的。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社交媒体的这种监督功能逐渐给个人生活、企业活动、经济产业乃至政治状态带来巨大影响。
而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中,社交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新途径的作用更加显著。
大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大众传媒的报道人员来不及赶到现场,普遍处于失声状态。而社交媒体不仅第一时间发布了地震消息,更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用户的描绘勾勒出事件全貌,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媒体报道,显示出明显优势。
除作为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外,社交媒体在东日本大地震中还发挥了联络和救援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与日本移动通信网络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相比,日本互联网的基本架构抗震能力强,因此,当和灾区联络的呼叫80%出现问题时,基于互联网的Twitter、Facebook、mixi等社交媒体自然成为震后人们联系的主要工具。灾区民众借助社交媒体向亲友报平安;救援人员通过社交媒体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避难帮助等各种信息;被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求救信息,从而获得及时救援的例子也不少见。
据统计,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2011年3月,Twitter的日本用户数比2月份增加了470万以上,达约1757万。地震发生后,用户每分钟通过Twitter发布1000多条消息,Twitter上的热门话题十之八九与地震相关。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