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刊作为新闻的载体、传播的媒介,在被统治当局严格控制利用的同时,也忠实记录下了当时真实的历史,是我们今天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原始资料。从沙俄踏足东北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一期间出版的俄、日报刊以及不同政党、不同阶级通过报刊发出的言论全部纳入本文调查研究范围,寻找被遗漏的报刊、筛选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予以抢救和保护,来追溯沦陷根源,还原侵略轨迹,倾听不同声音,再现真实历史。
【关键词】东北沦陷前;东北沦陷后;俄日报刊;
“九·一八”事变绝非偶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统治阶级的腐朽、落后、混乱,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对我中华民族肆意入侵,我国东北更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富庶的自然资源,自1858年开始便成为大肆扩张领土的沙皇俄国和通过明治维新、打破闭关锁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帝国主义[1]争夺的对象,其间你来我往、反反复复,东北近代报业就是在日俄争夺、瓜分领土的侵略战争中同步发展起来的。1900年9月底,沙俄侵占整个东北,率先出版第一张报刊;1904年2月日俄战争,沙俄战败,两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并大量出版报刊;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彻底沦陷,日伪报刊独霸天下,同时对旅居东北的“白俄”“红俄”报刊、犹太人等报刊以及中国报刊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沙俄报刊锐减且依附于日伪,民族报业凋零。东北报刊的出版发行也因此分为“九·一八”事变前和“九·一八”事变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九·一八”事变前报刊出版调查
(一)俄国人创办的俄文、中文报纸。中国报业1894年前已建立起来,多为外国传教士投资办报,[2]中国东北的报业则起源于俄国殖民入侵。1858年、1860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96年、1898年沙俄又分别攫取了在东北修筑从满洲里经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直达海参崴的“中东路”特权和哈尔滨经长春、沈阳直至旅大的“中东路”支线特权,修筑了一条纵贯东北三省的“丁”字形大铁路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起来,俄国人沿着这条铁路线源源不断来到东北,至1903年7月,黑龙江地区的俄国人总数达3万人以上,由此开了中国东北近代报业的先河。
1899年8月沙俄在旅顺创办了第一份官方俄文报纸《新边疆报》,这是我国东北第一张近代报刊,最初以简报形式出版,1900年成为正式报纸,1905年11月迁到哈尔滨出版,1912年10月终刊;《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报》1901年8月1日出版,是黑龙江省第一家近代民营报纸,该报被沙皇当局查封后两度更名,1906年12月11日终刊;中东铁路机关报《哈尔滨新闻》1903年6月10日创刊,1920年,我国收回中东铁路主权后终刊;军方出版的报刊有两家,《外阿穆尔人休闲报》画刊由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独立团参谋部主办、《军事生活报》为俄国满洲部队后方司令部1906年出版;有些报纸在哈尔滨仅发行几个月便停刊,包括《满洲里》《东方通讯》《满洲之声》《思想报》《黎明报》《满洲报》《九级浪》等,[3]此外还有《哈尔滨日报》和《俄罗斯知识》月刊等。俄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远东报》创刊于1906年3月14日,是在哈尔滨出版的第一家近代中文报纸,1921年停刊;1904年沙俄又在旅顺出版中文报纸《关东报》,在沈阳出版中文报纸《盛京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大批俄国人拥入哈尔滨。由于苏俄内部原因,俄文报刊分为红、白两色,哈尔滨成了俄国各派政治力量在远东地区的活动中心。
1.红俄(红党)报刊有:《新生活报》1907年9月26日创刊,1914年7月更名为《生活新闻》,主办者是3个犹太人,1928年12月因“登载倾向苏联、信仰共产之文字”被停刊3日,1929年6月终刊,是哈尔滨影响较大的私营报纸;《外阿穆尔人休闲报》为哈尔滨社会革命党的进步刊物;《劳动之声报》1917年4月由哈尔滨俄国工兵代表苏维埃创办,最早把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终刊;《南方社会主义革命者报》1922年8月2日创刊,为苏俄西伯利亚青年社会主义者哈尔滨委员会机关报;《风闻报》创刊于1924年8月11日,1929年7月受到查封;《回声报》创刊于1925年5月6日,是俄政府在东三省的机关报,因“宣传赤化”被取消出版资格;《前进报》1920年2月创刊、《论坛报》1922年8月16日创刊,都是由中东铁路俄国职工联合会主办,1921年4月18日东省特警处逮捕了《前进报》主编海特,6月5日《前进报》终刊、1925年4月27日《论坛报》也被东省特警查封。①这些革命报纸在张作霖军阀势力的严厉统治下,遭到蛮横压制,最终全部停刊消失殆尽,但它们的出现,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指明了方向,为日本帝国主义最终被赶出中国乃至中国的彻底解放作出了贡献。
2.白俄(白党)报刊有:《俄声报》1920年7月1日创刊,其前身是原中东铁路机关报,《满洲新闻》由俄国国民民主党保守派主办,1926年停刊;《俄语报》创办于1926年1月31日,事变后投靠日本侵略者,1935年9月伪警署令其停刊;《霞光报》创刊于1920年4月15日,该报坚持亲日反苏立场,但它的消息迅速,后投靠日本侵略者一直出版到1942年以后;属于右翼的报刊还有1917年11月创刊的《俄国人民自由党哈尔滨分部简报》、1918年1月创刊的《号召报》和同年7月19日创刊的《晚报》。[4]这些在华的白党俄文报纸,多是报人办报,虽然也为侵略服务,但目的也还是为侨民服务。
3.还有一些由侨民主办的报纸保持中立。俄文《光明报》1919年3月5日在哈尔滨创刊,1924年10月3日停刊;《传声报》1921年10月创办,是当时哈尔滨影响最大和刊行时间最长的俄文晚报,1936年被查封;由俄国东方学者学会1909年2月出版的俄文版《亚细亚时报》属于学术类期刊,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以及地方医学方面的俄文报刊《防鼠疫通报》。
(二)日本人创办的日文、中文报纸。沙俄扩张东北之际,1894年日本突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侵占了辽东半岛,1895年因无力对抗俄国、德国和法国的重压而被迫归还。1900年沙俄全面侵占东北后,日俄矛盾激化,日本扩充军备。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两国在东北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东北南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因此日本在东北创办的第一张报纸稍晚于俄国。
辽宁的日文报纸有:《营口新闻》1902年秋创刊,被日本人称为“满洲新闻界的先驱”,半年后因日俄战争爆发废刊;《满洲日报》1905年在营口创刊,同时用日文、中文和英文出版。《辽东新报》1905年10月25日在旅大地区创刊,翌年改为日文与中文版;《满洲新报》1909年2月在大连创刊;满铁机关报《满洲日日新闻》1907年11月3日在大连创刊,1912年增设独立英文版《满洲每日新闻》,以攫取东北经济情报为宗旨;1917年12月创刊的《大连经济日报》也是地地道道的满铁报纸。《安东新报》1906年10月17日创刊;《安东时报》1907年6月创刊;《满韩日报》1907年6月创刊;《满洲实业新报》1907年9月创刊;《东边时报》1908年9月创刊;《安东每夕新闻》1908年11月创刊;《内外通信》1907年7月创办;《辽阳每日新闻》1908年8月创刊;《南满日报》1908年12月创刊,1912年改为《奉天日日新闻》;《大陆日日新闻》1909年6月创刊,[3]以及1911年《铁岭时报》、1918年3月29日《开源新报》、1921年2月24日《抚顺新报》和1926年8月25日本溪《安奉每日新闻》相继创刊。沈阳《盛京时报》是日本人1906年10月18日在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1908年在大连又创办中文《泰东日报》。
长春的日文报纸有:1909年1月1日创刊《长春日报》,1917年更名为《北满日报》;1914年12月创刊《长春商业时报》;1920年12月15日创刊《长春实业新闻》;1920年4月20日创刊《长春日日新闻》;以及1922年6月1日的《吉林新报》;1924年12月24日延边的《间岛新报》。
哈尔滨的日文报纸有:《北满洲》创刊于1908年10月5日,这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出版的第一家日文报纸,1909年又附出俄文版;日文报《哈尔滨日日新闻》创刊于1922年11月1日,由《北满洲》《西伯利亚新闻》《哈尔滨新闻》合并出版,1926年初被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收买;《极东新报》创刊于1918年11月1日,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纸;中文版《大北新报》创刊于1922年10月1日,创刊前遭到哈各界的抗议和抵制。
政治色彩淡薄的《满洲报》中文版创刊于1922年7月24日,因为其办报宗旨是“要迎合中国人的心理,不能骂中国人”,在东北有一定的影响;《亚东》创刊于1926年,由大连亚东印画协会编辑出版,向日本国民介绍中国、朝鲜、蒙古等国和地区的风情民俗、文化,对日本学者或情报搜集人员深入中国及东亚各地拍摄的照片进行解说或研究,对研究中国社会具有参考意义,1930年停刊。[5]
到1927年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报刊达70余种。日文报以《辽东新报》《满洲日日新闻》为首,中文报影响最大的是《盛京时报》。以1921年为例,《辽东新报》日销量为37000余份、《满洲日日新闻》为25800余份、《盛京时报》为25000余份,成为东北的主要新闻阵地。[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