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取材于历史事件,但相较于《史记·赵世家》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电影文本在创作时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影片将内涵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转变为冲突集中的“救孤”“复仇”情节,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同时,导演在主题上从爱与仇恨的抉择及彷徨间重新诠释了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则从现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出发,将故事主人公程婴诠释成一个在同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坚强、逐渐伟大的小人物形象。
【关键词】《赵氏孤儿》;叙事学;阐释
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出现过关于“赵氏孤儿”的文学艺术作品,早在元朝,著名杂剧家纪君祥就创作过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的经典作品,并成为后代创作的蓝本。这些作品中对于“赵氏孤儿”的情节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及两汉时期的史书,《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对此均有史料记载。在《左传》中,赵朔娶晋国公主庄姬为妻,赵朔死后,庄姬与其叔父赵婴私通,后奸情败露,赵婴被兄长赵括逼迫着逃往齐国,而庄姬为自保则向晋国国君晋景公进谗言,晋景公于是灭赵氏全族,并接庄姬进宫。后来庄姬生下赵武,数年后,韩厥向晋景公进言立赵武为帝,晋景公采纳其意见,赵氏一族遂复掌大权。根据《左传》记载,赵家被灭门乃是因为“红颜祸水”,而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赵世家》,对于事件的描述则完全不同:赵朔娶晋成公的姐姐为妻,赵盾死后,屠岸贾假传君命擅自诛杀赵氏全族,赵朔妻子庄姬怀有身孕藏匿宫中。赵朔的友人程婴与门客公孙杵臼商议谋取他人婴儿冒充赵氏遗孤,同公孙杵臼藏于山中,然后由程婴告密,公孙杵臼与婴儿被杀。之后程婴带着真正的遗孤藏于深山,十五年后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遗孤灭屠岸贾全族,登上王位,程婴随后自杀。
可见,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主体的理解是多元的,而以历史事件为故事原型的影视创作,虽然基于真实的历史记录与叙述,但也可以说是基于创作者视野的个人叙事,创作者个人成为叙事的主动者。创作者不仅要再现基本的历史事实,还要在创作的同时,彰显其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以其当下视野反观历史,从而达到批评和审视历史的目的。如果说在《左传》和《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事件还是被看作一个单纯的历史事件的话,那么从元代纪君祥开始,该事件就完全被笼罩于再创作的光环之下,变成了虚构的叙事。中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改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叙事原貌;另一种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创作者自身视阈对当下历史进行阐释和解读。这种改编的目的不是还原和重现历史事件本身,而是要求创作者重新解读历史,按照个人认知去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从而在客观上解构历史,实现历史文本视阈与创作者视阈的融合。不同创作者在审美趣味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叙事方法、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多方面的差异。为了发现历史与改编影视剧的不同,本文选取了司马迁所著《史记?赵世家》和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为对象,运用叙事学和阐释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以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叙事结构:复杂事件的冲突单一化
一部作品的结构决定了作者讲故事的方式,也决定了作品以何种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结构受到历史事实的制约,其呈现方式与叙事形态不能单一地取决于作者自身的创作,它必须是作者个人体验与对历史事件看法的结合。在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中,主要叙述线索有三条:一是屠岸贾与赵氏之间的政治斗争与权力倾轧。从最初“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到后来“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再到最后赵氏遗孤复仇成功,“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赵氏与屠岸贾之间的政治恩怨始终贯穿司马迁的叙事全过程。二是“韩厥”这一人物主线。在《史记·赵世家》中,韩厥可以说是出场频率极高的人物,在屠岸贾对赵氏起杀心时,韩厥劝屠岸贾“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在说服屠岸贾不成之后,又劝赵朔逃走以保命。而在十五年后的赵孤复仇之际,又是韩厥向景公引荐,并帮助赵孤一举复仇,得到王位。在对于韩厥的历史地位认定方面,司马迁可以说是与《左传》达到了少有的一致。三是程婴与公孙杵臼的“救孤”“养孤”行为。虽然在后世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救孤”的情节被浓墨重彩地描述和记载,但在《史记·赵世家》中,这一情节并未被着墨太多,对于程婴个人的行为也未加渲染,在该事件的全部记载中仅占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
而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中,韩厥这一人物主线被全部取消。首先,虽然在“托孤”情节中韩厥的行为对情节产生了关键影响——其在发现遗孤之后并未向屠岸贾告发,而是让程婴带走了孤儿——但在影片中我们完全无法感受这一人物在真实历史事件中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所起到的作用。其次,“救孤”“养孤”的情节被强化突出,尤其是对程婴“养孤”的描述,电影花费了近四分之一的长度,从各个细节展现程婴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父爱与伟大。而对于历史叙述中为救遗孤牺牲的公孙杵臼,影片中也只是一笔带过,将其作为一个辅助角色略加描写。这种结构上的改编,使得《史记·赵世家》中所描述的内涵丰富的历史事件,被简化为“灭门”与“救孤”之间的斗争。这样的改编使得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冲突更为紧凑合理,更具有观赏性。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