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网络传播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形态,互联网传播研究已开展得有声有色,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在中国接入互联网10周年之际,研究领域达到的水平亦可圈可点。
一、互联网传播
(一)网络新闻规模巨大
目前我国重点新闻网站每天首发的新闻达到2.4万余条,境内受众覆盖面平均每天超过5000万人次。自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一些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过去3年的访问量平均增长了9倍。【数据引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明照11月8日在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年内,新闻网站对任长霞等先进人物的宣传、对新闻界“三项教育”等活动的展开,都发挥了重要的功效。
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时,互联网已往往成为受众的首选媒介。门户网站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更是倾注全力,如对今年夏季雅典奥运会的报道,新浪、搜狐等奥运频道的日点击率纷纷过亿,相当于平日体育频道点击率的6倍。奥运开幕第一天新浪奥运频道访问量就窜升到前所未有的1.3亿页读数(Pageview),23日更是达到创中文互联网纪录的1.5亿页读数。8月28日凌晨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平世界纪录的12秒91获得金牌后,从28日凌晨2点至中午12点,新浪奥运频道的网友留言数量达到32000多条,几乎平均一秒钟就有一条网友评论,而网友留言总量从8月13日至28日达到49万多条。【数据引自《北京娱乐信报》8月19日报道《奥运新闻网战 门户抢食6亿奥运大餐》、新浪体育8月28日报道《刘翔夺金掀网民狂潮 新浪创互联网留言世界纪录》】
在商业门户网站的竞争中,2004年窜出一匹“黑马”,这就是腾讯的QQ.com。在各门户网站的流量统计中,它目前已排到了第四位,且放言2005年要进入国内门户前三名。包括新闻在内的众多频道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青睐,各项业务开展得热火朝天。QQ.com依托庞大的QQ用户资源,在一年时间内便打造出一个门户网站的奇迹。
伴随宽带网络的发展,“内容影像化”的进展也十分迅猛。尤其是各大电信运营商,在抢占通道市场的同时,开始抢占音视频内容市场。2004年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月,由中国网通集团联合IDG等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的、注册资金5亿元的“九洲在线”公司成立,同时开通“天天在线”宽带门户网站。11月17日,由著名电视主持人杨澜主持的网上直播栏目《说给女人听》在“天天在线”开播。中国电信旗下的“互联星空”及长城宽带梦网等网站亦在音视频内容服务上不断出牌,展开激烈竞争。
网上有政治,网上有较量,自然也会在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中展现出来,这其中既有境外网站的报道和宣传攻势,也有国内对意识形态问题的争论,对现行政策、事件处理的质疑、批评,甚至新闻网站有时候也会发出不同声音。总之,现实的矛盾与斗争都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充分表现。
(二)网络舆论压力凸现
网络舆论的形成主要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中报道,以及网民通过新闻跟贴、论坛发贴等手段来实现的,而主流新闻媒体的适时介入,将会使网络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4年网络舆论在一系列社会重大事件表现出的巨大的威力,势头依旧不减。不管是当事的政府部门,还是当事的社会名人,在今天都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上的舆论压力。年内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深圳“妞妞事件”。10月26日,深圳市一位初中生家长在天涯、凯迪等论坛公布了一封学校给家长的信,信中披露深圳市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初中学生安排在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电影《时差七小时》,从而拉开了网上揭批深圳“妞妞(本名李倩妮)事件”的序幕。网友在论坛中不仅将其有关身份、背景和内幕揭个“底儿掉”,而且对目前官场中的“潜规则”猛烈抨击。众多新闻媒体随后也跟进报道,一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11月6日身为李倩妮父亲的深圳市委副书记、秘书长李意珍通过媒体进行了“道歉表态”。11月11日,深圳市委举行三届十次全体会议,专门就这一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意见进行了通报,主要领导表示党的干部应接受网络舆论监督。
(三)网络舆情得到重视
11月初由一些媒体的报道引发,众多网民和媒体对互联网的作用发表了不少有差异性的看法。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整整10年,放在社会背景中看,可以说,它的接入、普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已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这一点的认识应该是明确而坚定的。尽管网络传播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但发展中国互联网应始终放在首位。2004年让广大网民感到异常兴奋的一件事是,温家宝总理在看到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11月4日选编的《互联网信息择要》后,于次日便就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见11月11日《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的报道《依据互联网信息 温家宝批示帮民工讨薪》】。此事反映党和国家领导高度关注互联网舆情,能够从中了解社会真实情况,时刻关注弱势群体,并推动问题的解决。广大网民获悉后纷纷发贴,好评如潮。这也再次证明,互联网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非同寻常的建设性价值。
(四)博客能量增长
博客自身的特质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或“私媒体”,其表现和能量已成为国际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博客群落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博客在初始阶段的特点是非常个人化,主要倾向于个人生活的记录和情趣的传达,基本上是网上日记,较少涉及新闻时政。2004年中国博客的数量有了大幅增加,提供博客托管服务的网站也越来越多,一个网站聚集的博客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如“博客中国”网站的注册博客就达50万。中国的一些博客亦积极参与国际博客界的活动,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是,猛小蛇(本名严文波)的《狗日报》(2004年7月8日创办)获得“德国之声”电台网站(DW-WORLD.DE)主办的“2004国际博客大奖赛”(The BOBs - Best Of The Blogs Awards)的“最佳中文记者博客奖”及大奖。9月17日至10月17日期间,来自全球的6万多人参与了这一博客大赛,参赛语言有7种,设有11个奖项。该大赛设立的目的明确,主要是“一如既往尤为关注以促进言论自由精神为主题的博客,比如在新闻管制严格的国家勇于突破封锁宣扬言论自由的博客,或是在博客中提供技术插件或链接,方便网友获得有关民主、自由、人权和公民社会的信息。”组织者称,2005年将继续举办大赛,无疑寄托了他们对各国博客在这一方面今后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注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