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跨界:做好产品和平台或可走出窘境
在各个领域都在进行跨界融合的时代,纸媒行业中不少富有前瞻性的从业者也在进行着孜孜不倦且富有成效性的探索,以《中国周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便是其中之一。或先身而动,或谋求变通之路,这样的行动首先出自于朱学东对整个传媒行业的趋势判断。
在他看来,未来传媒行业将出现几大趋势,包括:技术继续主导媒体变革,推动媒体型态的改变,传媒业态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他认为,这种加速既体现在对传统媒体的解构上,也体现在技术主导的新媒体型态的更新换代上。
其次,在技术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冲击下,求生的欲望使传统媒体的变化趋于两极化,“一极是政治忠诚原则被市场效率取代;另一极是媒体收回探向市场的脚尖,回归政治体制的羽翼下。”朱学东详述道。
“纸媒传统的信息生产与发行方式,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已不具备效率优势。从市场表现看,纸媒在信息量、时效性等方面已无优势,深度与专业度上的优势也很虚无,并不难超越。实践中,纸媒受众与广告等收入的严重萎缩已证明了这一点。”张辉锋表示。
对此,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跨界之路也许是不错的尝试,但跨什么界则需好好研究。“一种转型方式是,单纯向新媒体转型,仍旧做提供信息和内容的工作,只改变提供信息的技术与平台。这样做,在互联网已经崛起的今天,媒体人应该好好思考,是否会有出路?是否是有效的战略?”
“跨界应该向注意力经济领域跨越。利用纸媒现有的品牌与受众注意力资源,通过活动营销,如论坛、评奖等手段,加固品牌效应和受众注意力资源,及相关社会关系资源,以广告、赞助等多种形式作支撑,推动传统媒体运作更加灵活全面。像目前提供的‘报网联动’、‘付费墙’等方式,仍是传统的提供信息工作的延续,跨界应该跨出这一领域,跨出一味在信息提供领域内开掘赢利模式的过时做法。”该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正如朱学东所言,“即便在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下,能够提供关乎人性和个体命运的独特内容的纸媒,也一定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批具有新闻主义理想和新闻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正是纸媒所拥有而网络媒体难以企及的最核心竞争力。通过严格管理和适当的市场运营,通过强化自身全媒体传播能力和责任意识,技术革命的光芒一定会照亮沉郁压抑的传统纸媒的心灵,也才能帮助纸媒最终实现自我救赎。”朱学东信心满满地表示。
上一页 |